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习近平关于幸福观的重要论述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以及历届领导人在长期的革命和实践中得出的关于如何实现人民幸福的经验,发展了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中的幸福观念,有着深厚的理论来源。习近平关于幸福观的重要论述是以人民为中心,以实现人民幸福,从而达到一切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目的;展现了其人民性、全面性、发展性和实践性的基本特征,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当前中国社会面临的发展问题,同时也为世界上其他国家实现人民幸福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关于加强党性修养的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党性理论的新发展,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化继承与创新,是中国共产党管党治党的强大思想武器。文章从理论逻辑起点、价值旨归、实践指南、教育路径等四个方面对习近平关于加强党性修养重要论述中的中华传统文化意蕴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关于加强党性修养的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党性理论的新发展,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化继承与创新,是中国共产党管党治党的强大思想武器。文章从理论逻辑起点、价值旨归、实践指南、教育路径等四个方面对习近平关于加强党性修养重要论述中的中华传统文化意蕴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不忘马克思主义的初心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带领人民开创了全面发展新局面,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提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灵魂"和"统帅"。完整准确地把握习近平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论述,对于学习贯彻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坚持实践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也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遵循的重要准则.习近平关于文化强国重要论述主要体现在实践是文化创造的重要根源、实践是文化创造的动力、文化的价值离不开实践的检验这三个方面,生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实践性".习近平关于文化强国重要论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丰富和发展、同时巩固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也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文化强国提供了重要的思想保障.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将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相并列,从"三个自信"上升为"四个自信",把党对文化作用和文化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升到新境界,进一步开创了文化繁荣发展新局面,谱写了文化强国新篇章。习近平关于文化自信重要论述有着深刻的历史和现实依据,意蕴丰富,立意高远,对深刻认识和把握这个重大理论创新的精神实质,具有重要的思想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同时,要把握好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推进中华文化与外国文化的交融发展、实现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三个重大关系,才能更好增强文化自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相似文献   

7.
王帆 《理论学刊》2020,(4):130-138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发展,和它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通有密切关系。从马克思主义人学角度来看,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理论与儒家社群伦理观、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儒家"内圣外王"之学、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异化理论与儒家人性变迁论、马克思主义人民史观与儒家民本思想、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与儒家思想之重践履,以及马克思主义公有制理论与儒家"贵公"思想等都存在相互融通之处。正是这些融通之处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基础,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不断创新发展,不断开创马克思主义新理论,实现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实践、中国优秀历史文化相结合的产物。这种新型文化观植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生活实践,是运用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研究文化问题的光辉典范,是对近百年来中国马克思主义综合创新文化观的科学总结和创新发展。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主导性、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族主体性、对国外文化的开放性之高度统一,阐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有机统一,把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提升到全新境界,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文化发展繁荣中愈益彰显其真理品格与历史意义。这不仅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最新发展,也是对世界马克思主义思想宝库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反腐倡廉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形成于新时代的完整而又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具有深厚的基础和来源。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全面从严治党的新时代使命是习近平关于反腐倡廉重要论述形成的政治基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反腐倡廉思想为习近平关于反腐倡廉重要论述的形成提供了深厚的理论基础;我们党历代中央领导人一脉相承的反腐倡廉思想为习近平关于反腐倡廉重要论述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来源;我国以人为本和为吏以廉的优秀文化传统为习近平关于反腐倡廉重要论述提供了文化底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反腐倡廉实践和习近平本人丰富的人生阅历和从政经历为习近平关于反腐倡廉重要论述提供了深厚的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新时代中国的法治实践为基础,通过不断进行理论的总结、概括与深化,创造性地提出了国家法治建设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断,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注入了新的内容,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习近平关于法治建设的重要论述的理论创新,具体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即:强调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相结合的思想,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首要任务是落实依宪治国的思想,坚持法治中国建设全面推进的思想,强调提高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思想,首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概念,等等,这些创新性成果体现了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前进方向,凝结着当代中国法治发展的宝贵经验,是马克思主义法治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11.
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第一个一百年我们要实现的奋斗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从现在到二〇二〇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深刻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重意蕴,可以为我国如期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供理论指导。一、第一重意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理论渊源(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未来社会发展的相关理论  相似文献   

12.
于安龙 《探索》2024,(1):13-26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基础和鲜明的实践特质。从其理论魂脉来看,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和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创新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从其理论根脉来看,习近平文化思想既源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哺育滋养,又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赓续弘扬,凸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从党的百年历史发展来看,习近平文化思想根植于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是对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思想的承继,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拓展与文化发展战略的递升。习近平文化思想内涵丰富、意蕴深远,蕴含和体现着“危”与“机”统筹把握、“体”与“用”有机贯通、“党”与“群”协同联动、“一”与“多”兼顾并举、“中”与“外”交流互鉴的实践特质。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文化理论成果,习近平文化思想对新时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的"五大发展理念",事关"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五大发展理念"内含丰富的世界意蕴,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最新成果,是对西方发展理论的扬弃超越,汲取了世界各国的发展经验和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发展的智慧,是对人类文明发展史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4.
"人民"是围绕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核心命题。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人民主体地位的高度重视,是对新时期靠谁执政、执政为谁问题的深刻回答。文章主要从中国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人民的思想中深刻理解这一思想的理论基础;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如何贯穿"五位一体"建设的角度科学把握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从对党的根本宗旨的秉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念的丰富和对"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推进中正确认识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价值意蕴。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处于全面决胜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彻底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艰巨任务,同时也体现了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围绕脱贫的深层原因、方式方法以及如何巩固脱贫效果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其内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蕴。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维度阐释习近平关于扶贫的重要论述,并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本质进一步厘清其深刻内涵,以期更加全面深刻地领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历史要义,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脱贫攻坚的实践。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关于"政德"的重要论述作为指导党员干部养成正确政德观的重要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呈现出意涵丰富、价值深远且不断创新发展的特点。中国共产党的党建经验、中华优秀传统政德文化和新时代复杂的党情国情世情分别是其理论基础、历史基因和现实需要,其价值意蕴在于启示着党员干部要自觉领会习近平关于"政德"重要论述的深刻意蕴,讲政德、树政风;加强政德修养,锻造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品质。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强调,教育的本质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根本目的是"四个服务",从而回答了"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这些重要观点构成了习近平关于教育重要论述的哲学意蕴。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必须抓好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学段教育和继续教育的有机统一,将教育贯穿社会实践活动的各个方面和人的一生。将立德树人确立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既是对中华传统德育思想的继承,也是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人才需求的积极回应"。四个服务"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指明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18.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贯穿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我国妇女事业的百年征程。马克思主义的"两种生产"学说是我国妇女事业"两个结合"的理论前提,为我国妇女解放和妇女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指导。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始终把实现妇女解放和发展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结合中国妇女实情和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不懈探索和实践。"妇女能顶半边天"的观点是马克思"物质生产"理论与"男耕女织"传统的结合,关于"妇女在家庭中的独特作用"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家庭生产"理论与"相夫教子"传统的结合,"妇女全面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理论与新时代国情的结合。  相似文献   

19.
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看家本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辩证法对党的百年历史进行了科学总结,尤其是关于"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重要论述,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以来一直倡导的辩证思维、历史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具有十分鲜明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蕴。  相似文献   

20.
李琦 《党的文献》2018,(6):22-32
在指导和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工作中,习近平十分重视改革方法论问题,强调要把握和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改革发展稳定这几个重大关系。习近平关于把握和处理这几个重大关系的精辟阐述,展示了党的领导人代代接力、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路径、方法的新探索、新总结,是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鲜明体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创新成果,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也是对我们党长期执政探索出来的宝贵治国理政经验的总结。深刻领会习近平的这些重要论述,对我们更好地把准改革脉搏,把握改革内在规律,掌握正确有效的改革方法,推进新时代的全面深化改革事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