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世纪70年代,周恩来总理曾自豪地告诉来中国访问的国际友人: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河南林县的红旗渠。被誉为"人工天河"的红旗渠是50余年前,河南林县(今林州市)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在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河水到林州的水利工程,在国际上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目前,河南当地申报红旗渠加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工作已经启动。  相似文献   

2.
正红旗渠是举世闻名的"人工天河",被国际友人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红旗渠的成功兴建,不仅展示了河南林县人民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而且体现了林县县委敢想善干的创业精神,以及破解全县长期干旱缺水难题的社会治理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红旗渠精神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历久弥新,永远不会过时。"在党史学习教育中,重温红旗渠的故事,总结其中诸多创造性的社会治理措施和经验,对新时代领导干部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等等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红旗渠",一代人的集体记忆。它位于河南省林州,地处豫、晋、冀三省交界处,是20世纪60年代林县(后改为林州市)人民开挖的一条"人工天河"。该渠修建在太行山山腰的悬崖峭壁上,将浊漳河的水引入严重缺水的林县,彻底解决了林县人吃水难的问题。当时,在极端艰苦的施工条件下,林县人民克服重重困难,自力更生,遇山凿洞,逢沟架桥,创造了人间奇迹。红旗渠,是艰难岁月不屈不挠的精神象征,也是创新思维的伟大音符。这一"中国水长城",被国际友人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2016年元月,红旗渠风景区入  相似文献   

4.
正2011年3月7日,习近平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期间参加河南省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红旗渠精神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历久弥新,永远不会过时。河南林县,地处太行山区,土薄石厚、水源奇缺,"一部林县志,满卷荒旱史""水缺贵如油,十年九不收"是旧林县的真实写照。60多年前,为改变贫困面貌,林县人民在党的坚强领导下,10万大军战太行,苦战10年,劈开太行山,  相似文献   

5.
正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进入关键阶段,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笔者来到河南省林州市,现场学习、体验和感受红旗渠精神,还有幸在红旗渠干部学院见到了88岁高龄、林县县委原书记杨贵同志。一次次感同身受,一次次激动不已,大家被伟大的红旗渠精神震撼着、感动着。语言豪迈,重新安排林县河山。1954年,26岁的杨贵被任命为林县县委书记。当时的林县穷山林立,  相似文献   

6.
亓常宏 《奋斗》2012,(11):51-52
今年上半年,农垦牡丹江局考察团来到河南林州(原林县)考察红旗渠。考察中。我们深深地为红旗渠精神所震撼,更为原林县县委坚持走群众路线,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带领全县人民于艰难困苦中建功立业的领导作风和工作方法所感染,所触动。一、群众路线成就了红旗渠大业红旗渠动工于1960年,十万林县人民,苦战十载,凭着一锤一钎一双手,逢山凿洞,遇沟架桥,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修成了全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结束了林县“水贵如油”的历史,‘并孕育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  相似文献   

7.
“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林县人民多壮志,誓把河山重安排……”红旗渠盘绕太行山流淌已经近30年了。30年来,当年修建红旗渠的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精神与近年改革开放的现代意识,像红旗渠水一样滋润着林县人民的心灵。  相似文献   

8.
红旗渠精神     
20世纪60年代,在党的领导下,河南省林县(今林州市)人民大干10年,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在太行山上开凿出蜿蜒曲折的希望之渠,于悬崖峭壁之上汇聚起浩浩荡荡的幸福之水,不但解决了沿线人民千百年来渴盼的吃水灌溉问题,而且也孕育形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  相似文献   

9.
关于红旗渠,人们已做了许多文章。今日所以再提红旗渠,是因为林县新的“红旗渠”的故事打动了我。 80年代,林县实施了第二个“红旗渠工程”:13万建筑大军打入全国25个省市的250个大中城市,创收40亿元。在北京,不少  相似文献   

10.
<正>红旗渠是一项巨型的水利工程,位于河南省林县(今林州市)境内。林县位于太行山东麓,自古就是严重干旱缺水的地区,极度贫困。1959年河南大旱,林县人民政府决定从山西平顺县侯壁断下,把浊漳河水拦腰截流,劈开太行山,修建一条长70.6公里,宽8米,深4.3米,引水量为25立方米/秒的总干渠,即红旗渠(取自"高举红旗,勇往直前"之意),以彻底改变干旱缺水的状况。此计划得到河南省委的大力支持。山西省委也同意了林县人民的请求。  相似文献   

11.
<正>在上世纪60年代,河南林县是个人们耳熟能详的地方,而林县人民修建的"红旗渠",则更是一个妇孺皆知的名字。红旗渠建成后,国务院总理周恩来说它是"人工天河",是中国农  相似文献   

12.
周恩来关心林县地方病防治、红旗渠建设和干部的成长杨增和郝建生周恩来生前十分关心支持林县的工作。他对防治食管癌病、红旗渠的建设及林县干部的成长,倾注了很多心血。1957年11月15日,周恩来阅看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召开的全国山区生产座谈会简报时,看到中共...  相似文献   

13.
叶春涛 《学习论坛》2006,22(5):58-61
中原大地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是红旗渠精神形成的文化底蕴,千百年来林县人民与干旱斗争的历程是红旗渠精神形成的历史渊源,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林县人民培养造就的革命精神是红旗渠精神形成前的酝酿,新中国成立后当家做主的林县人民“重新安排林县河山,改变家乡贫穷落后面貌”的豪情壮志与具体实践,是红旗渠精神形成的客观现实基础,中国共产党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和与时俱进的精神品质是红旗渠精神得以形成、发展的根本保证。红旗渠精神是实现中原崛起的重要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4.
红旗渠精神的时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60年代,在党的领导下,河南林州(原林县)人民在生产力水平相当低的条件下,凭着自己的双手,修建了举世闻名的红旗渠。在这场气壮山河的伟大实践中,孕育、形成了伟大的红旗渠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弘扬这种精神,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红旗渠精神是民族精神的时代体现1995年,胡锦涛同志在视察红旗渠时指出:红旗渠是一个典范,它体现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不仅是林州的、河南的精神财富,也是我们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财富。可以说,红旗渠精神是民族精神的时…  相似文献   

15.
政声人去后     
杨贵是当年“人工天河”———红旗渠工程的主要决策者和组织指挥者。他任河南省林县县委书记期间,带领广大干部群众战天斗地,修建了贯穿全县、全长1500多公里的红旗渠,彻底改变了林县“水贵如油”的局面,为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奠定了基础。河南省委、省政府曾特邀杨贵参加了在林县召开的一次会议,当大会主持人念到杨贵的名字时,全场掌声雷动。散会后,等候在那里的几千名群众蜂拥而上,众星捧月般地把杨贵围在中间,抢着与他握手。一位古稀老人满含热泪地说:“老杨,那些年你受苦了,你是我们的恩人呐!”年轻人则在外围有节奏地鼓掌,喊着:“杨贵!…  相似文献   

16.
从1960年2月开始的引漳入林工程,到1969年7月竣工,林县人民为修建“人造天河”红旗渠奋斗了10年。做为当年的中共林县县委书记,回顾建渠历程,我感触颇深。红旗渠的建设,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艰苦创业精神,也是我们党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思想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7.
杨震林 《党建》2023,(7):34-36
<正>20世纪60年代,河南林县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克服极端困难条件,以大无畏的气概引漳入林,历时近10年在太行山上建成了举世闻名的红旗渠,彻底解决了严重缺水的历史难题。红旗渠不仅带来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而且留下了红旗渠精神代代相传。2022年10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安阳林州市红旗渠纪念馆考察时强调:“红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永远震撼人心。”红旗渠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正>老一代的人,应该都记得河南林州红旗渠曾经书写的"世界奇迹"——上世纪60年代,林州(时称"林县")人苦干十年,靠着"一锤、一钎、一双手",硬是在万仞壁立、千峰如削的太行山上斩断1250个山头、架设152座渡槽、凿通211个隧洞,建成了全长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3月27日至28日,中纪委书记王岐山在河南调研时特地造访红旗渠,并强调要发扬"红旗渠精神",则让人关注起另一个细节:这项历时十年、投资近亿元的重大工程,不曾发现一起贪污和挪用修渠物资事件,没有一个  相似文献   

19.
张晓娜 《廉政瞭望》2011,(10):60-61
50年前,红旗渠的名号响彻大江南北。50年后,红旗渠吹响重修号角。是为政绩还是为民生?被逼出来的红旗渠红旗渠是特等劳模张买江的珍贵记忆。而在各种关于红旗渠的版本中,张买江是一个传奇人物。出生在河南省林州市(原林县)桂林镇南山村的张买江,11岁时就常常挑两个葫  相似文献   

20.
政声人去后     
杨贵是“人工天河”、“人间奇迹”——红旗渠工程的主要决策者和组织指挥者。在他任河南省林县县委书记期间,带领广大干部群众战天斗地,修建贯穿全县、全长1500多公里的红旗渠,彻底改变林县“水贵如油”的局面,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