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要经历个体接受、群体认同和自觉实践三个环节。其中,提高思想认识并有社会实践支撑是个体接受的重要前提;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取向,关注个体利益诉求,构建广泛的高校群体利益是实现大学生群体认同的决定性基础;认清培育主体,尊重培育主体,做到"以人为本"是大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法则,这三个方面对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潘玉腾 《学习月刊》2012,(15):13-14
价值观的形成是一个从价值认知到价值认同再到价值实践的循环往复的过程,是价值观内化与外化的统一。因此,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使其真正成为整个社会的普遍价值准则,内化为广大社会成员的价值追求,外化为广大社会成员的行为自觉,实现"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的目标.必须推动人民群众的价值认知、价值认同和价值实践三个要素均衡协调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高校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教育,既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伟大中国梦的现实诉求,又是推动自我教育、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有形载体。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上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质上是一种态度,形成的关键在实现价值认同。价值认同的形成是认知认同——情感认同——行为认同的过程,高校要通过加强学校教育、重视环境影响、推动实践育人来强化理性认知、唤起情感共鸣、引导自觉践行,从而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外化于行。  相似文献   

4.
黄蓉生  张帆  范春婷  白云华 《探索》2015,(2):147-154,193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认同是前提、是基础,科学认知、内心认同才能自觉践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在增强市民认知认同层面下功夫,使其深入人心、充分践行。基于重庆市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认同现状,引导其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应注重因人施策、加强理论研究、挖掘地方优势资源、注重整体推进。  相似文献   

5.
价值差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进程中一种普遍而客观存在的现象。价值认同是价值差异连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纽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必须要正视个体价值差异、关注利益差异、并统合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两种生成方式,并最终在价值差异视角下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  相似文献   

6.
通过在少数民族大学生群体中就价值观基本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践行状况、教育与核心价值观践行之间的关系等问题的实证调查表明:少数民族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认同,但在尊重本民族文化情感方面有着特殊的诉求,另一方面,他们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意识培育、践行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建议在价值观教育模式、价值理性发育、少数民族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契合等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  相似文献   

7.
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价值观决定着未来社会的价值取向,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是积极培育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前提。高校作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滋养青年,积极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理论认知与实践养成、线下活动与网络引导的协同前行、相得益彰,促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认知、情感认同、行为践行,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相似文献   

8.
在乡村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受乡村文化价值认同语境、价值认同形成经济基础、价值观念传播手段和方式、农民生活方式及价值认同的主体性等因素变化的影响,乡村文化价值认同面临着困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乡村文化价值认同的价值引领、厘清价值认同与文化自觉的关系、构建认知、情感、态度相结合的价值认同路径,可以有效促使农民形成乡村文化价值共识,推动乡村文化建设,实现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人们精神上的“钙”。如何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补足人们精神上的"钙"呢?应该牢牢抓住以下几点:首先,着力增强认知认同。要使一种价值观念落地生根,就要增强认知认同,使之成为人们的价值追求。一是增强理性认同。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兴国之魂,是民族复兴精神之"钙",是全面深化改革力量之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落实好总书记的具体要求,就必须在广泛认知、高度认同、自觉践行中,凝魂聚气、凝心聚力,只有这样,才能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精神支柱撑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11.
"娱乐至死"式的"泛娱乐化"文化生态已然成为当代中国文化图景中的一大景观。"泛娱乐化"导致的主流价值话语的消解、主导价值格局的销蚀、主体价值追求的消泯,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构成了挑战与冲击。从"娱乐至死"式的"泛娱乐化"文化生态看,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强势侵袭、文化商业化浪潮的有意助推、个体原子化倾向的心理需求是"泛娱乐化"之源。价值共识培育、话语权的占领、主体叙述确立是应对"泛娱乐化"挑战、提升核心价值观理性认同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2.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要对核心价值观三个层面的理论即对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和个人层面的价值标准予以认同,并转化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追求。科学性是形成理论认同的基本依据;民族性是形成理论认同的根本所在;价值性是形成理论认同的动力来源。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认同的途径主要有加强理论教育的渗透力、提升教育队伍的号召力、增强教育方法的感染力和拓展教育载体的辐射力。  相似文献   

13.
中央《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要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体现到服务群众全过程,使之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思想政治工作要把增进思想共识、增加认知认同作为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前提和基础,让核心价值观成为广大职工自觉的精神追求。一是牢牢把握统筹规划这个龙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牢牢把握统筹规划这个龙头,制定政策,贯彻中央和省委、市委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实施意见。  相似文献   

14.
《党建》2015,(11)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强调,文化建设要有魂,这个魂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近年来,浙江省杭州市注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习型城市建设,努力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实现途径,赋予了学习型城市建设新的时代内涵和新鲜活力。搭建城乡覆盖、全民共享的价值观学习平台。价值观是理论的,抽象的,但又是实践的,具体的,学习是认识、认知、认同核心价值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实现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学习型城市建设的结合,  相似文献   

15.
《党建》2016,(6)
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过程,本质上就是价值认知和价值认同的过程。江苏省无锡市重点把握新形势下人们认知方式、接受方式、内化方式的新特点新规律,努力寻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途径。注重增进理性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否真正树立起来,最根本的要入耳入脑入心,将其内化为政治信仰、理想追求。无锡市大力推进理论进机关、进农村、进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不仅需要外生动力的外部嵌入,还必须强调个体内在的自觉建构。从内生动力机制探寻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规律,关键要从大学生主体的内在需要出发,引导大学生在情理感召中获得价值认同,在分析和鉴别中学会理性选择,在思想碰撞反思中不断内化,在主体自觉中实现实践升华,从而促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践履。  相似文献   

17.
民族地区大学生是肩负促进民族地区大发展、大繁荣和大团结历史重任的生力军,也是传承少数民族优秀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内化为民族地区大学生的核心凝聚力,外化为他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际行动,最重要的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载体,挖掘、弘扬、传承民族文化优秀传统,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强化民族团结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并由此进一步增强民族地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认同、情感认同和行为认同。  相似文献   

18.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要植根于富有厚重文化底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要与时俱进在推进文化创新中体现时代精神和先进文化。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必须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唤醒大学生文化自觉,推动其对民族文化的认知认同,在增强民族文化自信中推进文化创新,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践行。  相似文献   

19.
程刚 《实事求是》2016,(1):96-99
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根基,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核心理念、价值追求、社会功能方面具有高度契合性,培育核心价值观可以从中汲取有益基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可行路径选择要以"中国梦"引领方向,注重挖掘传统文化的深刻涵养,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型以及塑造自觉践行的行动自觉。  相似文献   

20.
文化自觉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具有内在的关联性。大学生是文化自觉的重要主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者和践行者,文章以文化自觉为视角,阐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