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转眼,又到年终岁末时。这时候,上下级之间、部门单位之间,少不了重复那些相互宴请馈赠的故事。当然,这故事少不了一个细节,就是各级不许宴请馈赠的禁令,也会接踵而至。但禁令下了,文件发了,却屡吃不爽,照拿不误。禁令倒更像适时的提醒,让人尽快加入这一公款消费的“狂欢”。吃喝宴请不是日常公务接待的全部,公款馈赠也不过是公务消费问题的冰山一角。这些年来,公务接待存在的问题,可谓尽人皆知。就以最令人诟病的大吃大喝为例,据报道,仅2004年全国公款吃喝就达3700亿元,全国每人均摊几百元。有些人出席会议、考察交流、检查指导、请示汇报…  相似文献   

2.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呼声高涨。一些网友发起"光盘"行动,呼吁人们晒出自己吃得一干二净的盘子,响应者源源不断。不少门店承诺向消费者提供"半份菜""小份菜""热菜拼盘"等。"半份半价,小份适价"受到欢迎。"舌尖上的浪费"泛滥,超规格公务接待、公款消费难辞其咎,比排场、要面子等餐桌陋习,更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此外,中餐的消费特点,也给"舌尖上的浪费"做了铺垫。特别是一些餐厅为了经营效益,热衷向消费者多荐菜、荐高档菜,对浪费行为视而不见,加剧了浪费的产生。  相似文献   

3.
龙太江 《党建文汇》2006,(12):38-39
日前,根据中央要求出台了关于国内公务接待管理的有关规定,要求各级党政机关和参照公务员管理的单位严格遵守。这是国家规范公务接待,预防和治理公务接待中腐败现象的新标尺。 公务接待在公务活动中不可避免,是行政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不少地方、部门,公务接待明显已经超出了“合理”范畴,成为一种不正之风,成为腐败的一种重要表现,引起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和中央的高度重视,已经到了需下大力气加以规范和改革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4.
公务接待不用自己掏腰包,消费起来没有标准,随意性大:外面来了人,一定要尽可能高规格地接待,用餐,送礼,娱乐……这不仅造成了严重浪费,而且形成一个很大的黑洞,使相当数量的国家和集体资金以“公务接待”之名被私人所挥霍,借公务之名以权谋私的现象也得以大行其道。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每年公务接待费用仅公款吃喝就达2000多亿元,导致各级政府行政费用连年攀升,财政不堪重负。资兴市是一个人口才36万的县级市,其公务接待费用也十分惊人,2002年—2004年每年的接待费都在1480万元以上(不含乡镇和垂管单位)。去年资兴市有一个单位的公务接待费用…  相似文献   

5.
公务接待是人们在社会公共事务中所进行的联络、接洽、招待等活动,是客观存在的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为了克服和纠正讲排场、比阔气挥霍公款的错误倾向,近年来,中央、省、市相继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制止奢侈浪费、规范公务接待的规定。落实这些规定,进一步规范公务接待管理,创建节约型社会,成为我们亟待研究和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当前公务接待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超范围接待,项目五花八门。主要表现为娱乐项目公款接待、变相送礼公款接待、私人开支公款接待。二是接待标准趋高不下。有的单位在接待时只讲高标准不求高效益,根本不计成本。三是…  相似文献   

6.
“我代表县政府一班人向大家郑重承诺,今后除正常的公务接待外,决不参加各单位的宴请,各乡镇和政府各部门除正常公务接待外,不得以任何理由宴请主管县长,也不得互相宴请。这要作为一条严肃的纪律来执行,并请大家认真监督。”这是近日赵县人民政府县长王俊林在政府系统廉洁自律工作会议上作出的承诺。 近年来,赵县县委、县政府、县纪委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对公款  相似文献   

7.
1954年,毛主席会见英国工党领袖、前首相艾德礼时,身穿的是一条屁股上扎满了罗纹补丁、膝盖等处磨得发白的裤子。他经常说的一句话是“外宾要见我毛泽东,还是要看我穿的啥?”通过毛主席的“补丁裤”,我们能够深深体会到毛主席在外交接待中一贯保持的艰苦朴素的作风和务实实效的精神。这也为我们的公务接待定了一个很好的“标准”。  相似文献   

8.
2012年5月15日,《人民日报》刊文批奢华公务接待员败坏党员公共形象。文中分析了公务接待奢华之风流行的症结及原因,也指出了奢华公务接待的危害所在。那么,究竟该如何狠刹奢华公务接待的不正之风呢?依笔者之见,我们不妨试一试"以权压人"的办法。我们知道,奢华公务接待多数发生在下级接待上级的时候,平级之间的接待一般犯不上那么铺张,领导奢华"接待"群众的个例虽然不是前所未有,也几乎是凤毛麟角。可见,奢华公务的接与待、接待奢华程度的大与小,都与接待对象的身份有着密切关系,且职位和地位都至少是"略胜一筹"的。  相似文献   

9.
《党课》2014,(12):16-17
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要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无疑,我们必须加强对政府机关的监督,建立公务接待审批控制制度、公务接待清单制度、公务接待信息公开制度等显得尤为必要,让公务接待置于阳光监督之下。只有为公务接待“定好调”,才能确保“不跑调”。  相似文献   

10.
河北省遵化市纪委、监察局针对公务接待下发通知,在规范接待地点的基础上,自5月份起,该市公务接待一律实行实名制。每笔公务接待费用须附详细清单,注明时间、地点、客人名单、陪餐人员名单存档备查。同时,每月接待费用总额要报市纪委备查。  相似文献   

11.
正据10月21日出版的《北京青年报》报道,在湖北恩施州巴东县近日召开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县委书记陈行甲披露了一个仅有20多名职工的乡镇财经所的接待开支:一年中购买了22万多元的柑橘、33.8万元的土特产。这些数字震惊了在场的1000多名与会干部。两年前,某个偏僻乡镇也曾被曝光每年的公务接待压力不小,有时一天要接待好几拨客人,最多一  相似文献   

12.
古月 《新湘评论》2005,(3):28-30
公务接待不用自己掏腰包,消费起来没有标准.随意性大:外面来了人,一定要尽可能高规格地接待.用餐,送礼,娱乐……这不仅造成了严重浪费,而且形成一个很大的黑洞,使相当数量的国家和集体资金以“公务接待”之名被私人所挥霍,借公务之名以权谋私的现象也得以大行其道。  相似文献   

13.
郭振纲 《求贤》2012,(3):35-35
据《人民日报》1月10日报道,当前的官场,不少官员爱酒如命.饮酒成瘾.无酒不成宴,无酒不接待,因酒致病屡见不鲜,因酒致命时有发生。一些地方出现不少怪现状:年终考核靠酒验收,“跑部钱进”酒成媒介,招商引资催生专业“陪酒族”,酒量多少成了升职的敲门砖……在公款消费的助推下,官场上的饮酒之风可谓登峰造极,以至享誉华夏的茅台酒...  相似文献   

14.
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以后,各地加大了治理力度,群众反响热烈。但近日有媒体报道,部分公务接待、吃喝腐败现象悄悄转向了会所、民宅、机关食堂、酒堡等非酒店场所。政府的正常公务接待如何杜绝腐败、走向规范?为此,记者采访了业内人士。法律漏洞和监管空白是吃喝腐败的主要原因面对由明到暗的吃喝腐败,不少专家学者和干部群众建议,政府有关管理部门要及时研究填补"法律漏洞和监管空白"。  相似文献   

15.
《先锋队》2011,(8):64-64
“画外音”:作为“三公消费”之一的公款吃喝,每年的开销是一个天文数字。群众的疑问是,一顿饭咋能吃掉普通百姓一年甚至几年的收入?公款吃喝到底带来多少效益?如此宽松的公务接待制度,又给多少私人消费留下空间?无论如何,公务接待都不能成为一笔糊涂账,而应当接受公众监督,给公众一个说法。  相似文献   

16.
<正>纵观《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最大的亮点就是细化。全文26条内容,一共提出了38项禁令,涵盖接待活动食、宿、行、迎送及警卫、预算和报销等一系列关键环节,可谓细致入微。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针对"三公"消费出台的禁令不少,但奢靡之风仍有日趋泛滥、蔓延之势。一纸新的红头文件能否遏制住公务接待这一"不落腰包的腐败"现象,还需拭目以待。  相似文献   

17.
正据统计,全国已有18个省份发布了本省党政机关公务接待管理规定。公函制、禁烟酒、接待标准量化细化成为各地公务接待管理的共通点。接待谁接待一律实行公函制在18个省份的管理规定中,"公函制"成为公务接待的基本准则。国家工作人员的休假、探亲、旅游以及个人接待活动不属于国内公务接待范围,如因公务外出需要接待单位接待的,派出单位需发公函告知接待内容、时间、行程、人数和人员身份。"无公函的公务活动和来访人员不予接待"成为各省份的管理共识。  相似文献   

18.
举措     
公务接待有了"紧箍咒"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旨在规范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规定》强调,国内公务接待应当坚持有利公务、务实节俭、严格标准、简化礼仪、高效透明、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原则。  相似文献   

19.
1月9日,海南省委常委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海南省委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规定》从8个方面设置了20条"高压线",改进党风政风会风文风。其中一则公务接待"禁酒令"尤为引人关注。根据《规定》,今后海南省内公务接待要按标准定点接待,不喝酒,不赠送礼品或土特产,不上高档  相似文献   

20.
曾金胜 《党建文汇》2006,(10):35-35
纽约和洛杉矶的华人导游路易、戴维、杰夫和托尼干这一行都有十多年了,主要工作是接待来自中国大陆的公务和商务考察团,每年至少十来批。他们想给一些考察团提个醒,入乡要随俗,尊重国际惯例和社会公德,不要做给中国人形象抹黑的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