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资产证券化是20世纪最重大的金融融资形式创新之一,资产证券化交易架构的核心是风险隔离机制的设计,而SPV正是这种风险隔离机制的核心和关键。在对不同类型SPV分析的基础上,文章探讨了信托型SPV作为我国法定SPV的可行性,认为从我国现有的法律体系以及金融管理体系来看,信托型SPV(SPT)具有更强的适用性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2.
SPV(Special Purpose Vehicle)是一个专门为实现资产证券化而设立的特设目的机构,具有专设性的特征,也是资产证券化创新特征的重要体现.文章简要介绍了我国试点期间对资产证券化的相关规定,评析了试点期间暴露出来的问题,提出了对我国资产证券化在专门立法、组织形式的规定、建立投资者利益保护机制以及全面规范SPV等方面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3.
风险隔离机制是资产证券化中的精妙之处,是证券化操作得以成功的关键.资产证券化的风险主要来自于破产风险一是发起人的破产,一是SPV自己的破产.风险隔离机制的建立,目的是阻断来自SPV自身和发起人的破产风险,使其所发证券达到吸引投资者的信用级别.  相似文献   

4.
风险隔离机制是资产证券化中的精妙之处,是证券化操作得以成功的关键。资产证券化的风险主要来自于破产风险:一是发起人的破产,一是SPV自己的破产。风险隔离机制的建立,目的是阻断来自SPV自身和发起人的破产风险,使其所发证券达到吸引投资者的信用级别。  相似文献   

5.
梅林 《理论建设》2009,(6):56-60
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金融创新手段,素有“点金术”之称,因其兼具转移风险、提高流动性的功能而倍受全球资本市场的青睐。可以说,资产证券化既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必然产物,也是法治环境下体现制度组合优势的金融创新。当然,任何金融创新都有其自身规律,2007年以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为核心,一场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的风暴,凸现了资产证券化的法律风险。有鉴于此,我国商业银行应当借鉴国外的经验教训,完善有关资产证券化方面的法律制度,加强监管,推进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钟豪 《求实》2002,(4):30-32
资产证券化作为盘活不良资产的金融创新 ,已日益受到世界各国金融界的重视。本文从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的供给、需求、发展的客观基础方面展开分析 ,论证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根据我国金融方面的现实国情和资产证券化的特点 ,提出我国资产证券化应以条件较为成熟的住房抵押贷款作为切入点、突破口 ,从而做到有步骤、分阶段地实行资产证券化。  相似文献   

7.
0多年来,世界金融领域出现了一系列的创新,资产证券化(AsetsSecuritization)作为其中最重大的一项创新越来越为金融市场的各方所关注。资产证券化即是指将一组流动性较差的金融资产经过一定的组合,使这组资产所产生的现金流收益比较稳定并且预计...  相似文献   

8.
资产证券化,不仅仅是一个投资的品种,从更深远的意义上来说,它是一种市场建设和制度建设的体现。从罗马法发展历程可知资产证券化是整个财产法发展的必然的趋势,整个财产法的进程就是不断促进物的流通性过程;而其中法律价值的取向是从优先保护交易安全向优先保护交易的迅捷性倾斜。  相似文献   

9.
对我国不良资产证券化的理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不良资产证券化不具备全面实施的条件;不良资产质量差;缺乏大量、持续、稳定的长期资金供给;缺乏完善的不良资产定价机制和规范的金融中介机构;特设信托机构SPV的缺位;不良资产的产权不清等问题.解决不良资产的根本途径,是加强国有商业银行的内控机制和考核力度.  相似文献   

10.
资产证券化是 20世纪后期世界范围内出现的重大金融创新,它所具有的独特功能,使其在国际金融市场中显示出巨大的发展优势。对于逐步融入经济全球化的中国来说,推行这一融资工具不仅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而且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拟就中国目前推行资产证券化存在的问题以及推进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对策作一初步探析。   一、资产证券化的内涵   资产证券化 (Asset Securitization)是指将缺乏流动性但能够产生可预见现金流收入的资产进行组合,并以此为支持转换成在金融市场上可出售和流通的证券的过程。这一过程的核心在于对金…  相似文献   

11.
儒家是一种仁爱型的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伦理观,道家是一种超人类中心主义的无为主义生态伦理观,佛家是一种破妄型反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伦理观.这三种生态伦理观对全面深刻地认识当代持三种不同立场的生态伦理学说,即人类中心主义立场、反人类中心主义立场和超人类中心主义立场的生态伦理学说,妥善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可供借鉴的、极有价值的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2.
作者的创意不是以什么方式才能被读者把握,而是在什么意义上理解才是对作者创意的重现.没有一种理解是对作者创意的彻底的、最终的理解.理解总是以预设前见为背景,最大程度的理解仍是最小程度的误解.只有通过理解的整体性与理想性,将文本置于社会共有的视阈中,才能克服阅读/理解中的相对主义.  相似文献   

13.
官箴概念的产生时代即非西周,也非唐代,而应是东汉。对官箴概念的内涵,应着重从规诫对象和内容、功能等方面的结合上加以把握,不可偏废。要以历史主义的态度客观审视和对待官箴文体的发展和流变,充分尊重不同文体各自的特点和边界,力避实用主义地把其它文体的文献阑入其中。至于目标文献是与非是的鉴别,必须在严格把握对象上的明确的指向性和内容上的明确的规诫性的前提下,本着因时制宜、区别对待的原则作出具体的判定。  相似文献   

14.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进行的,必然受到全球化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全球化对中国的改革开放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也加大了改革开放的难度和风险。全球化使社会主义制度得以彰显,也给两制关系的处理提出了新的课题。全球化使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渐成国际社会的一股潮流,有利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实现;但发达国家转嫁危机的做法及“明的冲突”、“中国威胁论”等思潮的出现,对中国现代化目标的实现也构成了严重的阻碍。面对全球化的影响,我们必须树立经济、政治、社会“三位一体”的全新观念,确保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政治和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5.
城乡不平等是指我国农民相对于城市居民而言在社会、经济、法律等方面享有不对等的待遇和权益。这种城乡不平等的现状具体表现为: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剥夺了农民迁徙和居庄的自由;农民承受着不该由他们承担的重负;长期存在的“剪刀差”损害了农民的利益;社会保障制度只面向城市居民,而农民则被长期排斥在社会保障体系之外;在城市建设用地问题上存在着严重的城市剥夺农村的现象。这种城乡不平等的成因主要有社会历史根源、经济根源和具体制度的根源等。为此,要消除城乡的不平等就必须树立城乡平等理念,并对重城轻乡的政策走向予以调整;要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迁徙流动和选择住所的权利;要从体制上解决农民负担沉重的问题;把农村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为农民构建最基本的社会保障制度;切实加大国家财政对“三农”的投入力度。  相似文献   

16.
生态生产力理论是生态危机催生下的生产力研究中新的理论课题。生态生产力概念提出以来,以这一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学术成果不断涌现。学者们对生态生产力的本质内涵、基本特点、结构与功能、发展的基本规律、实践途径等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讨,其研究逐渐深入化、系统化。然而对于一个新的理论领域,其研究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生态生产力概念界定不统一,生态生产力的理论定位不清等,弄清这些问题是生态生产力理论科学、健康发展的前提。  相似文献   

17.
平等作为西方国家行政官员的一个重要德性,是指行政官员在管理社会公共事务过程中只拥有法定的权力和权利,不享有也不该享有特殊的权力和权利,即特权.行政官员是否拥有这一平等德性对于他们是否能够道德地对公共事务进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战略任务。中国之所以适宜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因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价值取向的一致性,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哲学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道路和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政治基础;马克思主义思维方式与中国思维方式的一致性,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文化基础;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及宣传普及的实践和经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9.
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解决我国居民收入差距问题,必须大力发展经济,必须千方百计扩大非种植业就业,必须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必须用税收限制过高收入,必须大力促进机会平等的竞争,必须努力扩大中等收入者阶层.  相似文献   

20.
民事司法改革中法官权力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事司法中,法官手握裁判大权,既是程序的管理者,又是裁判的决定者,其地位和作用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因此,民事司法改革中法官权力无疑是一个焦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