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道德悖论及其研究之我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德海教授在《论道德悖论与新道德体系的构建》中彻底否定了道德悖论的客观存在,引发了我们对道德悖论及其研究的进一步思考。笔者所理解的道德悖论,是在主体进行道德价值选择和实现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特殊的逻辑矛盾,它是客观存在的,不是“虚假命题”。同时我们认为,揭示道德悖论的客观存在及其基本性状和形成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悖”的可能性和基本理路,对于正确认识和把握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出现的诸多“道德问题”,厘清哲学和伦理学史上一些经典的“困惑”的真实原因,揭示逻辑学史上一些“经典悖论”的“道德真面目”,培育和提升我们的思维品质.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2.
晔子 《前线》2012,(7):107-109
最近,关于我国社会道德状况的讨论很多。目前社会的道德状况究竟如何,是不是遭遇了“道德寒冬”?记者就如何理性地看待我国道德现状,在普通市民层面有哪些伦理道德是需要规范的,如何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平台等问题,专访了中国伦理学会会长万俊人。  相似文献   

3.
正确认识我国社会现阶段道德状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秋石 《求是》2012,(1):18-21
在我国社会生产生活方式日益变革的大背景下,包括道德在内的社会意识形式,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多元、多样、多变的复杂情况。当前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是应该怎样评价我国现阶段的社会道德状况,道德总体上是进步的,还是退步的?这个问题已经超出单纯道德评价的范畴,涉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成就的评价,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一、评价我国现阶段道德状况的立场和方法论考察道德现象,离不开具体的价值观立场、认识方法论和历史视野。  相似文献   

4.
秋石 《前线》2012,(4):71-74
在我国社会生产生活方式日益变革的大背景下,包括道德在内的社会意识形式,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多元、多样、多变的复杂情况。当前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是应该怎样评价我国现阶段的社会道德状况,道德总体上是进步的,还是退步的?这个问题已经超出单纯道德评价的范畴,涉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成就的评价,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张树梭 《唯实》2000,(2):12-14
约翰·罗尔斯(JOHN RAWIS)曾经说过:“道德理论是苏格拉底式的。”①也就是说,道德理论是对话式的,反复难辩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各方面因素对道德的冲击和碰撞,道德的大厦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震荡。震荡之后,道德的大厦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可以说观点层出,莫衷一是。 有人认为,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给社会带来的巨大损失是道德滑坡。不少人金钱至上、损人利己、道德沦丧,中国的道德大厦已经倾覆。也有人认为,目前我国的道德状况是由改革之初的“滑坡”走向了新的“爬坡”。他们…  相似文献   

6.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国人民在准确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一项立足当下、最为迫切的重大课题.凸显了中国共产党巨大的理论勇气和卓越的政治智慧.是当代中国人民的最新实践,也是当代中国的最宏大“叙事”之一。从形上理性的视角看.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至少应该开显以下三重道德理性进路:以“感性世界”为基点的实践道德理性进路;以“以人为本”为判据的价值道德理性进路和以“沟通对话”为旨趣的交往道德理性进路。  相似文献   

7.
当前道德乏力的原因及对策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道德的现状,伦理学界曾有过“滑坡论”、“代价论”等评说,对其成因也作过不同的分析,并且提出过不少的建议。笔者在此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8.
建立市场经济中的新型道德体系,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面对市场经济中的负面效应带来的社会道德滑坡颓势以及“道德爬坡”的艰难,许多人在呼吁要“加快道德重建步伐”,并有不少人提出了构建新型道德体系的种种方案,但皆淹没在“一切朝钱看”的喧嚣声中。此次,江泽民同志提出“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则使r建立一个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体系,成为全党全国人民在新世纪必须完成的一个重大任务了。  相似文献   

9.
论王阳明的道德内化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林英 《理论学刊》2003,(2):144-146
王阳明以心体论为基础 ,以“心即理”为出发点 ,强调道德规范内化于主体意识的必要性 ,论证了通过心的内部活动即情理交融来实现道德内化的过程 ,提出了体现和检验道德内化的道德外化主张 ,由此形成了他的较为系统的道德内化理论。这一理论所体现的以和谐、统一为取向的个体道德思路 ,对我们正确认识道德内化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非人类中心主义”对主客体关系、自然的内在价值、自然的权利和道德关怀对象等问题的理解存在着偏差.而其泛主体论、泛价值论和泛道德论恰恰造成了主体的缺失、价值的缺失和道德的缺失。“非人类中心主义”是一种“鸟托邦”式的幻想。  相似文献   

11.
“仁义礼智信”与当代社会道德文明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克谦 《学习论坛》2005,21(4):49-51
“仁义礼智信”作为中国古代儒家提出的五个道德范畴,具有高度概括和持久普泛的意义。在当今社会的道德文明建设中,我们仍然可以借鉴并利用其作为道德范畴形式的“品牌”价值,立足于当代语境给予新的阐释,赋予其适应时代要求的新鲜内涵。本文对“仁义礼智信”在当代社会道德文明建设中的意义作了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12.
怎样看待道德“滑坡论”与“爬坡论”之争?葛洪泽前线编辑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传统的道德观念产生了强烈的冲击,社会道德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在这种情况下,一些腐败的、落后的社会现象也随之出现。如何看待当前的道德善状况?对此,人们的认识很不一致,...  相似文献   

13.
受传统文化消极影响,中国现代法治化进程中出现“泛德化”倾向。中国传统道德成为中国法治化培育环境中的“温情杀手”,传统道德的残余使中国法治化进展大打折扣,法律的价值和权威一直没有得到根本的确立,因此,清楚“泛德化”对中国法治化进程的影响实属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4.
孟晓妍 《前线》2014,(2):113-115
近代文人梁启超对民族道德伦理思想方面进行过深入思考,他写下的《论公德》和《论私德》体现了对于道德的新见解。这些思想对近代中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李大创在1919──1920年间,先后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物质变动与道德变动》和《由经济上解释中国近代思想变动的原因》等光辉著作,在中国第一次用唯物史观论述了道德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理论和观点,为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在中国的建立、发展奠定了基础。李大别批判了“道德不变”、“道德复古”、“道德无用”等种种谬论,精辟地论述了道德的社会作用和发展规律。针对“道德不变论”,李大别指出,“道德者利便于一社会生存之习惯风俗也。古今之社会不同,古今之道德自异。而道德之进化发展,亦泰半由于自然淘汰,几分由于人为淘…  相似文献   

16.
李江南 《学习导报》2012,(15):48-49
从2007年开始的三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湘潭市累计产生了“中国女孩”文花枝、“孝子”杨怀保、“板凳妈妈”许月华等三位全国道德模范和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爱心爷爷”赵在和,还产生了“英雄母亲”杨应君、“就业奇人”皇晓东、“向日葵女孩”何平等数十位感动全省、闪耀全市的省级市级道德楷模,形成了道德模范集群出现的现象。在我国精神文明建设中,好人好事、先进事迹到处都有涌现,但各地产生的先进典型质量有高有低,数量有多有少。  相似文献   

17.
秋石 《当代贵州》2012,(2):62-63
在我国社会生产生活方式日益变革的大背景下,包括道德在内的社会意识形式,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多元、多样、多变的复杂情况。当前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是应该怎样评价我国现阶段的社会道德状况,道德总体上是进步的,还是退步的?这个问题已经超出单纯道德评价的范畴,涉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成就的评价,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中国属于市场经济“后发”国家,转型时间被压缩到较短的时间内加快地完成,这当中引起的各种社会问题比较多,如观念、利益等方面的冲突,给调整利益关系的集体主义道德原则带来困扰,但是,也给集体主义道德原则的深柁带来机遇。“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为集体主义道德原则的发展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经济平稳快速发展为集体主义道德原则发展提供物质保障,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为集体主义道德发展提供精神基础。  相似文献   

19.
传统道德观念中对道德的社会和道德的个人的培育往往有失偏颇,甚至出现道德社会和道德个人之间的断裂,这直接影响着全面道德建设的进程。因此,道德社会的形成需要多方面的努力,道德个体、经济基础和社会制度是不可或缺的因素。在实践中,应打破道德社会自然生成论,打造良性社会制度统领下的个体道德建设,促使道德社会早日到来。  相似文献   

20.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习总书记在会见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时强调,“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道德的力量也是无穷的”。要“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激励人民群众崇德向善、见贤思齐,鼓励全社会积善成德,明德惟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有力的道德支撑”。由此可见,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带头加强道德建设,传播道德精神,弘扬道德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