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新公共服务”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内容新公共服务与新公共管理之争,其实质是宪政主义和管理主义之争的历史延续,前者重视社会公正、平等、民主,后者关注效率。作为宪政主义的延续———新公共服务,主要的理论内容如下:(一)理论基础。新公共服务的理论基础是民主社会的公民权理论、社区和市民社会理论以及组织人本主义和公民对话理论。1.民主社会的公民权理论。民主社会的公民权理论倡导更为积极的和更多参与的公民权。桑德尔认为,民主社会的公民会更积极地参与到治理的过程之中。他们会超越一己私利,把目光投向更广泛的公共利益。金霍斯迪…  相似文献   

2.
新公共服务理论对新公共管理进行反思和批判,它体现了公共行政的宪政主义传统,把公民、公民权和公共利益等一些公共性价值的东西置于民主治理的首要位置。透视新公共服务理论,我们可以发现诸如公共利益至上、服务行政意识强化、行政伦理社会环境培育、行政伦理责任制度的建设等非常丰富系统的行政伦理价值理念,这对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中的行政伦理规范、行政价值理念的培养、行政价值判断的形成、行政伦理环境的营造等方面具有重大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3.
毛剑 《理论学刊》2006,(3):110-111
无论就思想渊源还是就研究派别而言,新马克思主义都是当前文化研究中举足轻重的一维,其中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促成了文化研究中的“葛兰西转向”。这种转向结束了文化主义与结构主义的范式之争,为文化研究开始建构一种摆脱还原主义和本质主义的新的理论方法和模式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4.
多中心制度安排的理论,主张建立超越市场秩序和国家主权秩序、超越集权和分权两种单中心制度安排之外的多权力中心的治理网络,这为高度集权制下我国政府公共服务改革提供了新的启示。但对其浓厚的联邦主义色彩和特定的宪政前提,我们必须有所分析,在我国特有的政治制度和市场资源前提下,加以借鉴。  相似文献   

5.
20世纪初的"问题和主义"之争是当时中国社会主要问题和矛盾在思想领域的反映。从本质讲,"问题和主义"之争是实践和理论内在辨论统一关系的现实再现。研究20世纪初的"问题和主义"之争,对科学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遇到的现实问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6.
美国公共行政中宪政主义的思想发展经历了从杰斐逊到沃尔多、弗雷德里克森、奥斯特洛姆至登哈特的思想传承。宪政主义受自由主义价值理念的影响颇深.其理论在某种程度上是在自由主义价值理念的指导下对占主流地位的管理主义思想进行批判的过程发展起来的。目前,宪政主义在美国公共行政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向波 《探索》2006,(6):65-69
"新公共服务"是西方近年来兴起的、批判甚至取代"新公共管理"的全新的公共行政理念,它倡扬政府的"公共性"、"服务性"本质,而非"掌舵"与效率,主张对"新公共管理"所倚的"政府再造"进行"再造",从而回归政府的"公共服务"本质.新公共服务浪潮的兴起,对我国政府职能定位有深刻启示,建构现代服务型政府是我国行政体制改革与政府职能转换的必然选择.我国现代服务型政府建构,不应片面追求政府绩效与官员政绩,而必须先确立"公共服务"行政理念、制度前提与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8.
"问题与主义"之争的双方批判了冒牌"主义",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要素--马克思主义.批判了空谈"主义",强调中国实际问题的重要性,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出发点--中国实际.批判了照搬"主义",初步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关系.实质上已具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初步意蕴.  相似文献   

9.
作为延续了几千年的专制政治形态和观念的对立面,人民主权理论在卢梭那里得到了集中、系统的表述。它是现代社会建构政治秩序的根本原则。然而,绝对主义的观念以及理论的可操作性阙如,构成卢梭人民主权理论的限度。而今,人类实践的智慧早已突破了这种限度,代议制民主和宪政成为贯彻人民主权原则的现实归依。  相似文献   

10.
贾博 《学习论坛》2012,(3):49-52
公共服务的理论研究既是公共行政学的热点问题,也是指导公共服务实践的重要内容。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公共行政学理论发展过程中,新公共管理理论和新公共服务理论居于重要地位,两大理论不但对公共服务理论的演进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对实践的指导意义也不容忽视。应当从深化理论研究、加强现实指导两个目的出发,对两大理论的主要观点和主张进行回顾、梳理和比较。  相似文献   

11.
十六大报告充分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精神,是理论创新的典范。报告中许多关于民主、法治、公民基本权利方面的新提法、新突破,是宪法理论和宪法思想的新发展,必将对我国宪政的发展和创新产生积极的影响。一、理论创新与宪政建设宪政是国家依据体现现代文明的宪法进行治理,以实现民主原则为主要内容,以厉行法治为基本保证,以充分实现最广  相似文献   

12.
政治学的学者基于多元主义和社群主义视角,认为治理意味着主体的多元化与公共权力的分散化,意味着国家与社会的合作。新公共管理学者认为治理是指把市场的竞争激励机制与商业部门的管理方法或手段引入政府行政和公共服务提供机制之中。在新政治经济学视角下,治理意味着打破政府社会事务中的垄断,在制度安排上引入自主治理和多中心治理体制,实现公共决策的民主化和公共服务供给的多元化。在服务型政府理论视野下,治理在本质上是合作治理,是指在后工业社会的背景下,多元治理主体在服务价值指引下,通过制度创新和组织创新而产生的合作行为。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的"宪政"之争已经有一段时间。宪政这个词有其字面含义,也有历史含义和一些人在中国舆论场上自造的含义。它的字面含义同法治、依法治国、依宪治国等很接近,它们彼此的细微差别对普通人来说并不具有政治意义。因此,前段时间可能有一些人是从推进法治的善意角度,强调宪政。然而还有另一些人,他们只认宪政,贬低依法治国。他们经常在强调宪政的时候,把坚持党的领导放到对立面,从而逐渐形成宪政之下的特有含  相似文献   

14.
以企业家政府理论为核心的新公共管理与以公民为中心的新公共服务理论在主要观点和价值取向上表现出较大的差异.但通过对两者的主要观点进行说明和比较,可以得出新公共服务与新公共管理实质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两者的对立表现在顾客与公民、掌舵与服务、企业家精神与公共利益、效率与公平上;两者的统一表现在公共行政的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公共行政的实践意义与价值意义的统一,强调在公共行政实践中做到新公共管理与新公共服务之整合统一,在批判地继承新公共管理与新公共服务的“合理内核”基础上,以丰富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行政理论.  相似文献   

15.
服务型政府的管理理念、管理哲学、管理体制都与管制型政府有着本质的区别。只有在科学理论指导下,我国正在实施由传统"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全方位变革才能避免走入误区。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论基石,新公共管理理论和新公共服务理论的有益探讨对建设服务型政府有很重要的借鉴和启示作用,为人民服务理论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直接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6.
我国公共服务购买的制度探索是对西方国家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制度回应。在服务购买的制度实践中,政社非对称依赖关系所带来的内部化购买行为形成了既定的制度性事实,并由此产生了公共服务悬浮化和社会组织行政化的负面效应。历史制度主义注重路径依赖和自我强化效应,从历史制度主义视角看,"内部化购买"现象的产生主要源于我国长期存在的"国家建构社会"的价值观、官僚制的组织嵌入和政治精英的政策选择。内嵌于"强国家,弱社会"的制度黏性,使政社关系的制度变迁呈现明显的路径依赖。囿于制度选择的路径依赖,历史制度主义提出渐进主义的改革模式,政府要在创新的允诺中进行调试,社会组织要作出适应性反应,寻求政社最佳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新公共服务”的概念为基础 ,首先回顾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基本情况 ,阐明“新公共管理”的进步性 ;然后分析“新公共服务”理念成立的理论基础和对“新公共管理”的批判 ;最后重点详细地阐述了“新公共服务”对“新公共管理”的超越。  相似文献   

18.
辛岩 《党史文汇》2005,(11):52-53
近年来,有人提出,我们所要的民主是宪政民主,现代宪政主义是现代政治文明的精华.他们主张,用宪政民主和现代宪政主义这种模糊的口号来代替我们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等等明确的基本主张.  相似文献   

19.
新公共服务理论是一种强调高效、民主服务公民的新理论。服务型政府的构建首先要求政府树立"公民为先"服务理念,增强服务意识,同时建立和完善政府绩效评估制度,加强绩效管理立法工作,实现政府绩效管理法制化,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加快政府信息化进程,促使服务意识向服务行为转化。  相似文献   

20.
新公共管理直接催生了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政府治理改革新方向,但其理论本身的内在缺陷及改革指向的低层次性,使其无力担负起服务型政府理论支撑的重任。而新公共服务在相当程度上可与服务型政府建设理念进行有效对接,其对“管理主义”组织与技术层面改革框架的突破,从民主治理的政治架构维度推进政府改革的新思维,为服务型政府建设指明了前行的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