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张爱军贾璐 《探索》2023,(3):162-175
ChatGPT通过自然语言的方式模仿人类的思维方式与表达逻辑,搭建起新的公共政治舆论平台,这同时是人工智能技术的颠覆性变化和范式革命引发的新公共政治舆论的转型。ChatGPT内部的通用性、开放式交互设置生成人工智能数字技术与公众间的公共政治舆论情感模式。ChatGPT成为新公众政治交流对话中的引导性工具,推动、影响甚至干扰公众对社会事件的政治认知和公共政治舆论的情感表达,造就出公共政治舆论发展新的独特的情感体系。ChatGPT驱动公众新政治情感,导致政治行为发生改变。公众在大型数字语料库的融合内化中建构公共政治舆论场域,改变网络舆论的主体参与结构,加剧公共政治舆论发展中的误判风险,使新公共政治舆论杂糅化,影响公众政治舆论发展的稳定性。加强与改进对ChatGPT的技术、伦理、政策规制,提升公众应用ChatGPT的素养,将ChatGPT的内部治理机制与外部监督机制相结合,实现ChatGPT与公共政治舆论的均衡发展,塑造全方位、多层次、现代化的公共政治舆论发展格局,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相似文献   

2.
融媒体时代传播格局发生着变化,媒体融合成为发展大势,这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要正视技术发展和受众信息接受方式的变化,因时而进,守正创新,综合施策,在坚持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政治"底色"的前提下,从话语内容扩充、话语主体能力建设、话语双方交流模式等方面进行革新,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功能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一、互联网已成为公众参与的重要平台公众参与有许多途径,互联网是一个重要平台。截至2012年6月底,全国网民数量达到了5.38亿。而微博客的用户,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就突破了3亿。特别是近年来社交网络的兴盛,不但改变了信息传播和社会舆论格局,也极大地改变了党的执政环境,为公众参与提供了很好的渠道。1.互联网形成了有效的公共话题讨论空间。借助互联网独特的传播特性,公众的表达意识空前高涨。"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有摄像头",亿万网民的  相似文献   

4.
万真华 《世纪桥》2012,(9):124-126
本文从具体的时代背景出发,运用政治学的理论和方法,在分析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的基础上,讨论了网络媒介的政治功能。本文认为网络互动通过构建一个公共的网络讨论平台,开辟了政治参与的新途径,激发公众的政治参与热情,促进社会的民主与自由,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公共领域的培育和发展。而由于网络互动中存在不少缺陷,如人们之间的沟通交往缺乏理性;虚拟的网络政治与现实政治之间的割裂;网络权力精英的存在等对公共领域的发展提出了挑战。本文试图论证和说明:网络媒体技术的发展为公共领域的发展提供基础条件,但网络时代与公共领域的发展之间并不是一个充分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5.
新时代下,我国高校廉政建设应有新作为。廉政文化作为高校反腐倡廉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前提和保证,其内容与思想理念的传播需要凭借与依赖特定话语,话语表达成为关键环节。然而,现行高校廉政文化传播活动中,话语表达的价值与技术分割、疏离之状直接造成了廉政文化传播之困和效果不彰。为此,高校廉政文化传播依托特殊的育人语境和公平、正义之伦理精神,以客观有效的"话语表达"为工具载体,形塑法治与公共精神的话语场,构建公众认同与复合传播模式,以时代性、正当性、效应性为传播适应性的评鉴标准,从而进一步促使高校的发展优势与话语理论优势渐变成最大公约数。  相似文献   

6.
《求实》2013,(4)
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公众的广泛参与,只有公众参与其中才能接受教育、获得理解、产生认同。然而,在公众参与日益活跃于我国立法、行政决策、公共治理和基层治理等领域的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的公众参与研究却鲜有涉足。思想政治教育与公众参与关联的实践条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不断完善,更是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由此确证了思想政治教育公众参与研究的合理性前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生长点。  相似文献   

7.
《世纪桥》2015,(10)
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公众对社会热点的关注、对公共议程的参与,大多以新媒介为平台。同样,政府治理的方式和理念也往往通过媒介呈现、传播甚至放大,一个"治理媒介化"的时代已经到来。如何正确认识执政环境的变化,如何积极应对执政挑战、助推治理的现代化成为摆在政府面前的重大课题。通过分析新媒体时代的特征及政府的现实表现,本文提出应从技术、制度、文化三个层面借助新媒体时代的趋势来提升政府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8.
李劲 《理论文萃》2007,(1):56-62
哈贝马斯的教授资格论文《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首次明晰地阐述了公共领域的概念与发展。“公共领域”(public sphere)描述的是一个介于私人领域与公共权力领域之间的中间地带,它是一个向所有公民开放、由对话组成的、旨在形成公共舆论、体现公共理性精神的、以大众传媒为主要运作工具的批判空间。“所谓‘公共领域’。我们首先意指我们生活的一个领域,在这个领域中,向公共意见这样的事物能够生成。公共领域原则上向所有公民开放。公共领域的一部分由各种对话构成,在这些对话中,作为私人的人们来到一起,形成公众。”①哈氏公共领域最关键的含义,是独立于政治建构之外的公共交往和公众舆论,它们对于政治权力是具有批判性的,同时又是政治合法性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微博的兴起及其对社会产生的广泛影响,是当前中国媒介社会发展的显著特征。微博为中国社会公共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平台和空间,其开放性和平等性为民众相互对话、达成共识提供了平台;其批判性和互动性为民众参与并分享政府权力提供了空间。微博的出现带来了中国社会公共领域发展的日趋成熟,为公众参与公共政策的制订提供更加制度化的途径;更重要的是,促使中国民主政治发展获得了一种更加活跃的形式。然而,微博公共领域作用的进一步发挥,依然面临着许多困境,需要在未来的发展中加以关注。  相似文献   

10.
从政府形象的概念和内涵看,大众传播媒介具有传播政治信息、影响公共舆论、设置公众议题的功效,是政府形象传播的重要媒介。当前政府媒介形象被误读的原因很多,但要消除这种误读,就必须促使大众传播媒介充分发挥信息通道的作用,尊重新闻规律,善待媒体。  相似文献   

11.
伴随互联网技术的兴起和发展,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撑的新媒体得到跨越式的发展。如何有效认识和把握新媒体的传播规律,更好地掌握执政资源,引导社会舆论,弘扬主流价值,就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基于混沌理论的视角,分析混沌理论在新媒体传播规律中的运用,提高执政党在新时期对新媒体的把握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新媒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新媒体的交互性与即时性、海量性与共享性、个性化与社群化等特征加上公民政治参与意识的觉醒、民主法治理念的深入等都在倒逼政府实现角色转换。政府在社会舆情引导中的角色,应从集权管理型转为服务型,从舆论控制型走向合作对话型,从被动应对型转为主动发布型,从封闭型走向透明型,从过程管理型走向素养培育型。  相似文献   

13.
张雪霖 《求实》2020,(3):31-41,M0004
微信群内的信息沟通与传播具有打破时空边界限制、入群成员共同虚拟在场以及群聊信息具有及时、公开、共享性等新特征。在被广泛用于我国政府系统后,政务微信群成为政治信息传播的新媒介,实现了对我国政务系统的无缝隙覆盖,也已成为推动政务工作与社会治理的常规性手段。相较于正式的文件、会议、电话等传统的政治传播媒介,政务微信群深刻地改变了政务办公的逻辑与机制,重塑了政府内部的政治沟通体系。具体表现为:重塑了上下级之间的部署与督导考核体系;建立了分散部门之间的协调与联动治理体系;再造了横向同级政府组织之间的竞争体系。  相似文献   

14.
意识形态作为抽象的理论体系,必须通过感性传播才能转化为可感知、易认识乃至能观看的象征形象,从而便于广大民众理解和认同。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和网络社会加快变迁下,我们党高度重视主流意识形态的感性传播,借助图像、仪式和沉浸式新闻等形式,实现了主流意识形态由抽象性向现实性具象转化,极大增强了主流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变化,深入探究主流意识形态感性传播的典型样式,对于推进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落地生根和广泛认同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使党的执政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如何科学而理性地面对新媒体,充分利用信息科学技术,推动执政党与社会公众的交往与互动,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实践中很多群体性事件处置不力,其关键因素之一就是没有正确认识群体性事件中社会舆论的功能、特点,没有妥善引导和掌控舆论走向,以致加大了处置难度。英国政府在处置2011年8月伦敦骚乱中的成功经验警示我们要转变理念,加强与媒体沟通,主动设置议题,引导和控制社会舆论,从而营造良好舆论氛围,促进群体性事件的妥善解决。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迅猛进步,新媒介在高校得到了迅速发展和普及。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既要利用新媒介优势把握机遇,又要认识到新媒介对大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在提升教育者的媒介素养和教育理念,完善校园新媒介平台建设与信息处理机制,加强大学生新媒介素养教育三个方面作出努力,以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不仅是一个高瞻远瞩的重大政治论断,同时也是一个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判断。新时代同“国家与民族”“人民”“世界”与“个人”的四重关系维度内蕴着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首先,新时代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中国梦的实现是从现实性指向可能性的超越过程,蕴含了一种和现实的必然性共存的可能性;其次,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然发生转化,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增长,是对历史唯物主义需要观的新诠释;第三,新时代是基于“利益相关、命运相连”的世界历史背景下的共赢主义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马克思共同体思想在新时代的继承与发展;最后,新时代是奋斗者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时代,以实践为原则、劳动为基础的奋斗幸福观为每一位成员提供了价值指引与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我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管理体制都在不断发生变化,过去那种以权力、权威、高压态势为主导的公共管理模式已明显地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必须加以改革。尽快医治空话、大话、套话、假话成习的官场病症,实行信息公开;政府必须去掉利益化,把利益型地方政府建设成民生政府,即建立适应公共管理体系的、新的社会发展的民生政府。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70年代开始出现的新公共管理与善治理论,对一些国家的政党和政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样,作为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应该按照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民主执政,科学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借鉴新公共管理与善治的理论来处理好党与政府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