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学科性质问题,国内外历来存有争议并逐渐形成了三派观点。一是认为历史唯物主义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它同辩证唯物主义一起共同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二是认为历史唯物主义仅是一种社会学理论。早在1957年,刘丹岩、高清海和邹化政就分别撰文提出历史唯物主义不能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组成部分,应将它从哲学中分化出去而构成社会学。第三种意见断言历史唯物主义具有哲学和社会学的双重名称与地位,也就是说它既是一种哲学,又是一种社会学。王复三、陈锡林在《试论历史唯物主义的双重属性》(《文史哲》1994年第2期,以下简称王文)一文中重新肯定了历史唯物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是它所处的时代的产物.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共产党宣言》的发表表明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形成是一个过程,它是不断发展与创新的.这告诉我们,要用不断发展与创新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更要自觉地、与时俱进地、创造性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3.
坚持和发展唯物辩证法的光辉典范──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一点体会高峻《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是一部马克思主义的不朽文献,是一部充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光辉思想的经典著作。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也是贯穿《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一条红线。...  相似文献   

4.
黄书进 《唯实》2014,(8):21-24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思想基础。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只有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我们才能不断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相似文献   

5.
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等著作中统合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以实践为研究视角从本体论、认识论和价值论等方面体会马克思主义所实现的理论建构、思维转向和现实变革,对于深化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等理论体系以及哲学批判、政治学批判、社会学批判的理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奋斗》2015,(6)
<正>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好传统,也是理论上的一大优势。2013年1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11次集体学习时,号召全党学习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看家本领。2015年1月23日,习近平在政治局第20次集体学习时又强调,全党要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的本领。时值纪念陈云诞辰110周年之际,回忆陈云在  相似文献   

7.
张涛 《奋斗》2021,(1):27-28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政治成果和理论成果,集中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如何实现发展这个重大问题,是一部解决当代中国现实问题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蕴含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思想,代表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流行着一种说法:达尔文的进化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科学基础。(参见艾思奇同志主编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第17页,和吉林人民出版社1978年出版的《国际共产主义动运史》第20——21页)有的同志认为这种说法是不对的,主  相似文献   

9.
治国理政需要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迄今为止,新一届中央政治局进行了29次集体学习,其中两次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这反映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治国理政实践中,特别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作用。2013年12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进行第11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  相似文献   

10.
《中国青年报》1999年11月14日刊登鲁欢的《哲学新形态:路在何方?——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副所长李德顺答客问》。李德顺在文中说,前苏联教科书的哲学体系在整体上并未反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全貌和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21世纪中国版”正在酝酿和形成之中。文章认为,前苏联教科书的哲学体系以“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即世界观和历史观相分列的方式规定了自身框架,并且不正确地认为这“两个主义”之间,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于1845年春天写作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正如恩格斯指出的,《提纲》“作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是非常宝贵的”。其所以宝贵,就在于它第一次把社会实践当作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范畴提了出来,说明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历史发展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就从根本上划清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包括旧唯物主义在内的一切旧哲学的界限,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  相似文献   

12.
张竑 《奋斗》2020,(3):8-10
《求是》杂志2020年第2期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坚持历史唯物主义、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在这篇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创新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系统论述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全面深化改革的主体力量等问题,展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党的中央领导集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历史高度,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3.
正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以下简称《讲话》),既全面深刻,高屋建瓴,又观点鲜明,要求明确。《讲话》强调指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学后令人振聋发聩,思考良多。高校的"两课"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  相似文献   

14.
《世纪桥》2016,(12)
贯彻《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五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的精神,《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应着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在绪论中,强调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用不断发展中的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武装头脑;在辩证唯物主义部分,讲请普遍联系原理、矛盾分析方法;在历史唯物主义部分,深化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认识,坚定人民立场,坚持群众路线;在科学社会主义部分,讲请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贡献,引导学员坚定理想信念。  相似文献   

15.
正中央政策研究室文化研究局副局长秦洪良在《学习与研究》发表《我们党创造性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经验启示》认为,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我们党大力发扬学哲学、用哲学的好传统,创造性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16.
在"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个大的问题框架下,2010年度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主要围绕"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形态"这个基本问题展开。此中,有的学者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定义马克思主义哲学,而相当多的学者更愿意用"历史唯物主义"概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所以,本年度关于"重释历史唯物主义的必要性"、"历史唯物主义的本质"、"社会形态理论"、"辩证法"等问题再度成为学界讨论的理论热点。在这些集中而热烈的研讨背后,潜藏的是学界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问题的理论化省察以及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学术化研判,及时总结这一研究态势,对于推进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7.
当前,在社会科学的各个研究领域都存在很多分歧。在我国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里,《党章》、《宪法》都明确规定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社会科学研究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应该看到,社会科学研究中出现的重要错误观点,从根本上说,都是不坚持、甚至反对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所导致的。因此,有必要重温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些基本原理,并把它作为社会科学研究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8.
杨月如 《实事求是》2004,38(4):30-32
求真务实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路线以及“实事求是”的精神,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真抓实干”与“与时俱进”的实践性品格,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为人民谋利益”的价值立场,体现了辩证唯物 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具有深刻的哲学意蕴。  相似文献   

19.
《哲学的贫困》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过程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文章说明了这部作品的写作背景,指出,马克思在批判蒲鲁东的同时,提出了自己关于价值论的一些重要看法,并以历史唯物主义批判了蒲鲁东的分析方法,同时也首次向世人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观点。  相似文献   

20.
《新长征》2000,(9)
尧尧在2000年第10期《理论前沿》撰文认为,世纪之交的我国将长期处在社会转型期,在整合当代中国精神的精华中,构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阶段,不但必要,而且十分重要。认识论、方法论和价值观在下个世纪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并成为哲学研究主要的课题并且获得重大的发展。哲学应用应成为主体与客体互动的中间环节和桥梁。一些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21世纪的发展至少要达到如下目标:①体现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有机结合;②不再划分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自然辩证法和科学社会主义,而是把它们统一起来,一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