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生态马克思主义是20世纪重要的社会思潮之一,它从社会制度和生产方式入手揭示出资本主义制度是造成生态危机的根源,并试图构建一个与资本主义社会不同的社会形态。生态马克思主义有着与"深绿""浅绿"理论不同的"红绿"理论,是最具"红色"的绿色思想。除此之外,生态马克思主义在资本主义"第一重矛盾"的基础上揭示出资本主义"第二重矛盾",开启了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生态视域。中国生态文明理论是立足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发展而来的一种理论话语,它不仅具有政治学意义上"红绿"性质,而且体现出"弱"人类中心主义思想。由此可见,生态马克思主义虽然产生于西方,但其仍然能够在中国语境下被运用,它与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理论互通性,并能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2003年至2013年这十年间,在邓小平的研究中,关于中国道路的研究是一个新的视角,研究成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中国和平崛起"与"和平发展"、"中国模式"、"中国道路"与"中国梦"等发展过程的一般概述性研究;邓小平对"中国模式"、"中国道路"的论述、关于"中国模式"的概念之争、从"中国模式"到"中国道路"概念演变的研究;中国道路内涵、特征及与传统社会主义、当代资本主义比较的研究;邓小平与民族复兴理想、中国道路的战略目标和发展路径的研究;中国道路中有关中国政治发展道路、文化价值建设、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及邓小平晚年对中国道路思考的研究。中国道路的研究拓展了邓小平研究的领域,是邓小平研究的新发展,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超越资本主义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历史探索过程中呈现的客观逻辑,为人类文明新形态探索作出了原创性贡献。如何对待资本是现代化建设必须回答的现实问题,辩证扬弃资本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基点,超越资本主义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鲜明历史定向。中国共产党以资本不等于资本主义、资本文明可以为我所用、社会主义能驾驭资本全面实现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理论擢升,科学回答了东方落后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道路问题,创造性提炼了超越资本轴心的新文明形态,深度拓展了后发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为人类现代化建设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4.
资本逻辑主导的资本主义文明在征讨世界的进程中构建了西方文明支配东方文明的权力关系,赋予资本主义文明永恒性和普世性,以满足资本增殖的需要。马克思基于唯物史观批判了资本主义文明,撕碎了资本主义文明永恒性的外衣,并指出东方落后大国亦有可能跨越“卡夫丁”峡谷,拥抱社会主义文明形态。因此,苏联率先开始探索,但惨遭失败,而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正确指导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最终在建党百年之际宣告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人类文明新形态之所以富有生机与活力,就在于坚持人类解放价值指引、注重现代化事业协调发展、走和平发展道路实现大国崛起等,为世界文明增添了新的色彩。  相似文献   

5.
当前,对中国道路的研究多集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研究上,而从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史的角度,从渔猎采集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发展变迁的角度,对中国道路的经验和教训的研究,还是一片空白。在大历史观的视角下,通过对中国农业文明道路、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比较,发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通过社会主义实现现代化的道路,是一条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的现代化道路,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具有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6.
马恩将"城市空间"纳入到历史唯物主义的整体视野中,"空间"由此具有了社会历史性,并成为马思对资本主义进行批判的一个重要视角.作为工业资本主义时代的宠儿,资本主义工业城市成为马恩关注的焦点.在马恩的视野中,资本主义工业城市既是资本主义大工业运行的主要场所,也直接体现和堆护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并成为资本积累的重要载体.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使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对立凸显出来,并在资本积累中不断生产这种空间对立,由此形成了城乡二元化的空间结构,它是资本主义形态下社会空间差异和断裂的直接体现.资本主义工业城市也日益成为阶级矛盾曩尖锐的地方,其巨大的聚集效应促进了工人阶级的联合和阶级意识的觉醒,城市因而成为工人阶级形成的一个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以实现"人类解放"为旨归,对以资本勾连起来的资本主义现代性进行了武器性批判。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现代性的批判包括"哲学人类学批判、政治经济学批判和社会政治学批判",从而揭示出资本主义现代性中的人是"现实的人"、"异化的人",发现隐藏在资本主义现代性中的特洛伊木马——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的掘墓人。同时,马克思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科学实践观和剩余价值理论,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为建立社会主义现代性,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自由的人"提供了有原则高度的批判力量。  相似文献   

8.
俄国民粹派无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和村社正在瓦解的事实,主张俄国走"非资本主义道路",即绕过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在农村公社的基础上直接进入到社会主义社会。列宁通过分析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事实,指出俄国村社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之间有直接的联系并论证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性和历史进步性,从而彻底批判了民粹派的"非资本主义道路"理论。列宁在否定和批判民粹派的"非资本主义道路"理论的同时主张肯定民粹派理论纲领中的合理内容。  相似文献   

9.
王瑜贺 《学习论坛》2023,(5):95-101
马克思主义对于人类文明形态的论述深刻分析了人类文明的生成逻辑和发展脉络,在肯定资本主义现代文明成果的同时也发现了其固有的内在冲突,并指出未来社会的文明形态将是一种非资本主义的替代性文明形态。资本主义文明是以资本逻辑为主导的区别于前现代的文明形态,其发展的内在限度决定了它必将被社会主义文明所取代。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所开辟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既是对已有人类文明成果的扬弃,也是中国为解决人类未来发展问题而提供的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其实践进路既具有中国特色,又符合人类文明发展的一般规律,彰显了人类文明未来发展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资本全球扩张、经济全球化、西方发展成为社会国家这样的世界环境中形成发展起来的,但它不是西方社会资本主义的翻版。相反,它是大胆抓住世界剧变的历史条件,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植根于中国大地、代表人民利益、适应中国和世界发展要求,成功开拓了东方社会主义道路,是与现代资本主义在发展逻辑、制度本质、文明源流和发展战略上有根本区别的独立的社会形态。我们必须破除西方中心论史观,用中国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新的历史创举作出学理阐明,构建东方社会主义新理论,从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是对历史的总结,也是继往开来,明确中国富强、生态文明、科学发展道路的重要里程碑,为国有企业战略发展指明了方向。十八大报告通篇充满了新意——"新"来自思路,是理念的更新,更是对未来的期许。我们欣喜地发现,生态文明建设被浓墨重彩地摆在了报告的突出位置。而作为"美丽中国"的一个重要组成单元,我们的家乡——三晋大地也必须美丽起来,  相似文献   

12.
《探索》2017,(5)
习近平总书记在"7.26"重要讲话(1)中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已经步入新的发展阶段,并为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阶段勾画了三条线索:一是从"民族复兴线索"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阶段标志着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二是从"社会主义线索"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阶段是社会主义在中国探索、创新的整体性历史与集中超越;三是从"现代化线索"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阶段继承并超越了中国百余年现代化历史,"中国道路"凸显了人类走向现代化进程中的新的可能性方案。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博大精深。在生态与生产的关系上,习近平生态生产力论述摒弃了征服论与倒退论这两种非发展论,以两山论集中诠释生态良好与生产发展互促溶融的新发展论;在最高价值追求上,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观通过追溯生态问题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祸根,审视生态文明的资本主义世界历史前提,进而指向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大同;在历史趋势上,新时代生态文明激活制度创新与引领人类发展,造就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比较优势,成为人类从资本主义时代转向社会主义时代的新入口。  相似文献   

14.
法国经济学家米歇尔·于松通过发展埃内斯特·曼德尔的晚期资本主义论和资本主义经济长波理论,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于松在对曼德尔相关理论的阐释和发展中,对新自由主义时代的资本主义经济作出分析,认为它并未逾越“晚期资本主义”范畴,尽管国家与资本之间形成了更为复杂的关系。于松从一切商品化、极度不平等、金融化危机等角度,批判地分析了新自由主义主导下当代资本主义的危机及其根源。在此基础上,于松对当前国际经济格局作出新的批判性思考,高度评价近些年中国对于世界经济的贡献,但同时指出,由于只有中国对重建部分世界经济有一个合乎逻辑的纲领,世界资本主义特别是美国和欧洲的经济前景是黯淡的。于松也对社会主义提出若干构想,尽管这些构想并不完善,但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于松的资本主义经济批判理论对于我们反思当今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及其独特现象具有启示意义,也从一个独特的角度揭示了中国道路的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15.
《实践》2021,(7)
正左鹏在《红旗文稿》2021年第11期撰文指出,新发展阶段是我们党带领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历史性跨越的新阶段。随着"十四五"规划的实施,我们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梦想而进行新的伟大斗争、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进新的伟大事业,我国由此进入了新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6.
自起源于汉语的"生产"被日本借用,赋予其经济含义,用来表示"财富的创造",以"生产"为第一词素的系列派生词逐步出现,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力"概念。"生产力"概念经由古典政治经济学,发展到马克思那里,成为一个表示经济基础的经济哲学概念,揭示人类社会发展动力的历史唯物主义概念。马克思的"生产力"概念传入中国,经历了从非马克思主义到马克思主义的转变,在译词形式上表现为由"生产力"和"生产诸力"同时对译英文productive forces,德文Produktivekraft,最后确定"生产力"为统一定译词。这一定译词超越了"生产诸力"等译法,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概念不仅是一个经济哲学概念,同时也是一个历史唯物主义概念。这一过程就是马克思productive forces/Produktivekraft概念中国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实践》2021,(7)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其中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根本宗旨的社会形态。从"绿色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写入党章,再到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的内容写入宪法,充分彰显出党和国家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信心和决心。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民族化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问题,也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邓小平接过了毛泽东提出的"要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的历史任务,把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创造性地运用于新的历史条件.邓小平理论是帝国主义和国际垄断资本主义在全球猛烈扩张时期的马克思主义,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低潮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在世界的和平和发展遭受威胁的环境下,邓小平提出并初步解决了在无产阶级专政建立并得到初步发展后,社会主义国家的体制改革和国家开放的一系列新问题,拓宽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前进的道路.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改革开放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继续深入的思想表现和理论成果,为马克思主义丰富了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韩广富 《理论学刊》2004,(5):102-105
20世纪30年代,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和经济危机促使中国知识界对中国的根本出路问题进行了新的思考。中国知识界就中国现代化的困难和障碍、先决条件,中国现代化是走资本主义道路还是社会主义道路,现代化的资金来源,现代化的实现步骤等问题展开了讨论,把对中国根本出路问题的探讨从文化领域推进到经济领域,实际上提出了整个中国现代化的发展道路问题。  相似文献   

20.
正"扩张"一直是资本主义社会最强烈的冲动。从最初的侵略与殖民,到今天借助于金融资本、网络技术、虚拟社会、空间生产等方式,资本主义社会以资本为核心的发展模式与价值观念对世界产生广泛影响。由于扩张的广度与深度如此彻底,其物质生产取得了巨大成就,以至于给人们一种错觉,即现行的以资本为核心的发展模式是别无选择的唯一正确道路。然而,西方左翼学者一直保持着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性态度,进入21世纪以后,对于资本主义的批判性反思有了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