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实践》2016,(2)
正钱某的个人隐私不经意间被赵某发现,赵某以此为由多次向钱某索要封口费,钱某不堪侵扰,在赵某的胁迫下于2013年11月30日给他写下金额为10万元的"借款条",并签有自己的名字,事后便忘到脑后。赵某以该"借款条"为依据向法院起诉,要求钱某偿还10万元欠款,同时支付利息。钱某这才想起有这么回事,字是自己签的,但事出有因。他辩称,自己是为了摆脱赵某侵扰,才写下"借款条"签了名字,两人之前根本不熟悉,从未向其借过钱。  相似文献   

2.
去年3月16日,王先生花98元在某超市购买了一双鞋。穿了一个月后发现鞋底断裂,要求退货并返还购鞋款。遭拒后,王先生将超市告到法院。法庭上,超市代表称,王先生没有购鞋发票,不能证明我们之间存在买卖合同关系,不同意王先生的诉讼请求。法院判决超市返还王先生购鞋款98元,王先生将鞋退还超市。  相似文献   

3.
引言原权、救济权、公权力都是法律概念,存在于法律世界中,而法律是不具有自在价值的,法律附属于生活,为生活服务。在生活中,我们崇尚的是自由,故法律应以实现自由为旨归。因此,原权、救济权和公权力都是实现自由的法律工具。但这三种工具之间是什么关系呢?我们来看下面的实例:1.乙向甲借款10万元,借款期限1年,但1年后乙没有依约偿还,甲遂向法院诉请判决赔偿,法院判决甲胜诉,乙没有自动履行判决,于是在甲的申请下,法院对乙的银行存款进行了强行划拨。2.丙有一古董,丁一日去丙家做客时将古董窃走,丙遂向法院诉请丁返还古董,法院判决丙胜诉,而…  相似文献   

4.
《实践》2015,(10)
<正>戴某与游某系生意合伙人,俩人因急需周转资金,利用信用卡透支方式向银行借款,到期后无力偿还,便向某典当公司借款共计38.85万元,借款期限为1个月,双方约定月利息为3.2%。借款到期后,戴某与游某没有依据借款约定偿还借款本金及利息。典当公司多次催要欠款无果后,诉至法院,请求法院判令戴某与游某偿还典当公司借款本金及利息66.87万元,并向法院提供借据2张。庭审中,戴某与游某对典当公司所述的借款事实和借据  相似文献   

5.
贾某于2011年11月4日向赵某借款5万元,并打下欠条一张。同年12月4日,贾某未能按时偿还借款,应赵某要求,另行打下借条一张,借款金额仍为5万元,借款期限推延至2012年1月14日,但贾某却未收回之前所  相似文献   

6.
张玉2002年年底遇上了一场令他叫苦不迭的官司:自己被债主告到了法院,提出了比借据上多出好多的偿还金额,法院还支持了债主的诉讼请求。张玉和债主高宝既是邻居又是同事。两年前,张玉向高宝借了14000元。2002年7月,张玉归还了部分欠款。他是个细心人,重新给高宝打了借条,借条上写道:"张玉借高宝人民币14000元,今还欠款4000元。"张玉向高宝保证一两个月还清,没想到那段时间张玉手头儿紧,一拖又是小半年。高宝一催他就说还,可到了也没还上。情急之下,高宝向法院提起诉讼,诉称张玉尚欠其债款1万元,请求返还。张玉接到起诉书副本后,找到办案法官,称自己只欠原告4000元,这一点借条上黑纸白字写得明明白白,谁也抵赖不了。他想:有这张借条,官司准输不了。万万没想到,法院作出了出他意料的判决:张玉须在本判决生效十五日内向高宝返还欠款1万元。  相似文献   

7.
案例简介:梁某是槐南白村村委主任、党支部书记。1997年12月,某乡个体企业五一焦化厂因资金短缺,负责人高某找到县法院执行庭庭长赵某(党员),要求赵某帮助借款。当时正好是赵某为槐南白村执行有色金属公司森林赔偿款之际,赵某便向梁某提出了借款给五一焦化厂使用的要求。梁某听与村委其他干部开会研究后同意借款,于1997年12月17日,由五一焦化厂联营负责人郭某与槐南白村会计办理了期限三个月的10万元借款手续。但直到2000年5月21日,经县法院执行庭赵某出面,从村委主任梁某名下借款10万元才还清了五一焦化厂在槐南白村的借款,使用期限已达三…  相似文献   

8.
王先生在公司一直负责销售工作。去年4月1日,王先生在执行销售合同业务中,严重失职.给公司利益造成重大损害。公司为此宣布和王先生解除了劳动关系。而王先生称自己当时休病假,公司单方面开除休病假的员工不合法,拒不办理相关手续。为此,公司将王先生告上了法庭,要求法院判决公司予以辞退王先生。  相似文献   

9.
老徐由于迷恋赌博,经常手头缺钱,先后向朋友林女士借款,共计36万元。林女士不断向老徐催讨,但老徐一直未予归还。林女士诉至法院要求老徐归还借款。法院支持了林女士的诉请。判决生效后,老徐未能履行给付义务,林女士即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期间,林女士获悉,早在2007年老徐就采用与妻子张惠离婚的办法,将自己名下的房产转移至张惠及...  相似文献   

10.
35岁的钟强是新津县某村的村支书,2006年6月,钟强以自己经济困难为由,向朋友借钱1万元,并约定在年底前归还。哪知道钱到手后,钟强就再也没有提起过还钱的事情。无奈之下,朋友将钟强告上法庭。2008年4月,新津县法院作出判决,要求钟强在当年5月31日前归还欠款。面对法院的生效判决,钟强依然我行我素,不偿还欠款。12月8日,新津县法院对钟强采取了强制措施,将其传唤到法院,并作出对他司法拘留15日的决定。  相似文献   

11.
老徐先后向林女士借款,共计36万元,一直未予归还。林女士诉至法院要求老徐归还借款。法院支持了林女士的诉请。判决生效后,老徐未能履行给付义务,林女士即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其间,老徐采用与妻子张惠离婚的办法,将自己名下的房产转移至张惠及儿子名下。林女士将老徐告上法庭,要求撤销老徐房产变更的行为。  相似文献   

12.
论夫妻忠诚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重庆市九龙坡区法院和重庆市一中院审理了我国首例夫妻"空床费"索赔官司,一审判决时,未直接支持女方的"空床费"诉讼请求,而将其作为精神补偿范畴;二审判决明确单独地支持女方的"空床费"诉讼请求,判令男方向女方支付"空床费"4000元.  相似文献   

13.
1995年6月,王宏亮购买了3间住房.交清购房款后,在办理产权证时,王宏亮将其中的一间房屋以其子王洋的名义办理了产权证.但王宏亮一直持有该房产证,并使用此房屋.1997年,王洋因故死亡.王洋之妻赵某认为此间房屋为丈夫所有,她应该享有继承权,而王宏亮则认为他对此间房屋享有所有权.双方发生争议,赵某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判决赵某享有此间房屋一定份额的继承权.  相似文献   

14.
结婚前刘阳因为手头资金紧张,向未婚妻李明芳借款10万元。婚后双方因家庭琐事经常发生争吵,忍无可忍的李明芳诉至法院,要求与刘阳离婚,并要求法院判令刘阳偿还婚前借款10万元。  相似文献   

15.
正老徐由于迷恋赌博,经常手头缺钱,先后向朋友林女士借款,共计36万元。林女士不断向老徐催讨,但老徐一直未予归还。林女士诉至法院要求老徐归还借款。法院支持了林女士的诉请。判决生效后,老徐未能履行给付义务,林女士即向法院申请  相似文献   

16.
北京的王先生曾在2003年向张女士借款15万元,当时没有出具借条。2004年2月,王先生与张女士结为夫妻,但当初的那笔借款并未因两人的关系变化而改变性质。张女士认为,那15万元是自己的婚前个人财产,一直要求王先生归还。为此,王先生于2006年3月31日向张女士出具了一张借条,承诺于同年12月31日前还清。  相似文献   

17.
《实践》2018,(4)
正案例小故事:冯女士与丈夫蒋某结婚并育有一子,因夫妻感情不和,蒋某于2016年11月起诉离婚。在离婚诉讼期间,冯女士未征得丈夫同意,便向好友陈某借款30万元,出资170万元为儿子买了一套婚房。借款到期后,冯女士无力偿还,陈某只好将冯女士和蒋某一起告上法庭。日前,南通市崇川区人民法院作出判决,认定  相似文献   

18.
1月18日,农七师中级人民法院二审判决撤销原判,支持了上诉人要求被上诉人赔偿损失5.2万元的诉讼请求。法院查明,2006年6月29日,上诉人赵新春经朋友程家亮介绍找到被上  相似文献   

19.
《实践》2018,(4)
正案例小故事::2015年,王某通过微信向崔某借款5万元,后又以现金形式借款8000元。到还款期后,王某一直未还钱。崔某将王某起诉至北京市海淀区法院,并提交了他与微信昵称为"小熊"的聊天记录。法院经审理后认为,"小熊"的微信账号中关联的电话号码与王某的电话号码一致,系同一人。虽然双方没有签订书面的借据,但微信聊天记录可以确认双方之间存在借贷关系。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法院判令王某偿还崔某58000元。  相似文献   

20.
我外甥邱某自2008年起已辍学外出务工,自食其力。2008年4月25日,刚满十六周岁的他向曾某借款5000元,约定在同年9月25日偿还。同年7月13日,他又向曾某借款1.1万元,约定在2009年4月13日还清。两次借款邱某均出具了借条,还自行写上其父亲的名字。但其父亲对该借款始终未予认可。曾某以邱某至今未还款为由提起诉讼,要求邱某及其父亲共同偿还借款及利息。请问,十六岁少年借款该由谁偿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