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高校应通过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教育,使大学生认识到人的幸福具有动态性和丰富性,人的自由自觉劳动揭示了人的幸福的内涵和根本手段,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是统一的,有利于消解拜金主义、消费主义和个人主义对大学生幸福观造成的不良影响,创造条件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提高升大学生创造幸福的能力,加强思想道德教育,这些路径是高校贯彻落实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教育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2.
高校应通过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教育,使大学生认识到人的幸福具有动态性和丰富性,人的自由自觉劳动揭示了人的幸福的内涵和根本手段,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是统一的,有利于消解拜金主义、消费主义和个人主义对大学生幸福观造成的不良影响,创造条件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提高升大学生创造幸福的能力,加强思想道德教育,这些路径是高校贯彻落实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教育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3.
鄢永慧 《世纪桥》2010,(19):84-85
幸福是人类一个既古老又永恒的追求目标,大学生的幸福观也是高校德育工作非常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然而随着现代化的物质性冲击,人们的价值观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颠覆。我国部分在校大学生正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幸福感危机。因此,加强当代大学生的幸福观教育既是高校情感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和谐高校德育的关键任务之一。本文从当代大学生的幸福认知现状出发,尝试性地提出了大学生树立正确幸福观的几种途径。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关于大学生的负面报道不绝如缕,现实让我们不得不思考:为什么社会经济发展了,教育水平提高了,学习条件改善了,大学生的幸福观却出现了问题?是哪些因素影响了大学生的幸福感?高校应该如何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幸福教育?这一连串问号亟待我们作出回应。有鉴于此,我们于2014年10月在长江大学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试图了解当代大学生对幸福的认知及其主观幸福感,探究其特点,发现其中存在  相似文献   

5.
满足人合理需要的合理消费是实现人的幸福的必要手段,但消费主义倡导消费至上,把消费当作幸福本身,使人被物所驭,给人造成幸福困境。消费主义在当代大学校园蔓延,不利于大学生自主性的确立,全面需求的满足,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长远幸福的实现。高校应通过引导学生构建马克思主义的幸福观,树立科学的消费观,打造丰富的校园文化,举办多种实践活动,应对消费主义给大学生带来的幸福困境,提升大学生认识幸福、感受幸福、创造幸福生活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休闲教育作为提高大学生休闲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大学生科学发展的需要,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更是实现"幸福"的需要。"幸福"视角下加强大学生休闲教育,高校层面要构建休闲教育学科基础和研究平台,学生层面要培养休闲教育观念伦理和实用技能。  相似文献   

7.
徐凤莉 《世纪桥》2012,(3):37-38
没有人不追寻幸福。从古到今,从西方到东方,不同的人给予幸福不同的注解,因而有了不同的幸福观。郭明义是感动中国的道德模范,他的幸福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继承和发展,是利己幸福与利他幸福的统一,是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是追求真理与获得价值的良性统一。  相似文献   

8.
正幸福是终极目的,有什么样的幸福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追求。因此,学习雷锋,关键是要学习雷锋的幸福观。我们每个人与生俱来就带有三个口袋:一个是装生存需要幸福的;一个是装情感需要幸福的;一个是装成就需要幸福的。不少人只知道向第一个口袋里装幸福,而其他两个口袋老是空荡荡的,这样的人一生最多只有一口袋的幸福。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不少学者探讨幸福观的内涵、历史渊源及古今中外的各种幸福观,但鲜见学者探索对当代大学生进行幸福观教育的重要意义。本文试图从追求幸福是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追求幸福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终极目标、追求幸福是大学生成才的主观诉求等三个方面探讨对当代大学生进行幸福观教育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高校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对此不仅需要对贫困大学生加强经济上的资助,还要注重对他们的心灵教育。对高校贫困大学生进行心灵教育,需要以人为本,构建公平与公正的心灵教育机制,促进贫困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发挥,加强道德意识教育等等。  相似文献   

11.
当代我国社会所要树立和倡导的主流幸福观,应该是理性幸福观。理解幸福是前提。物质幸福与精神幸福相统一,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相统一,幸福目标与实现手段相统一,是理性幸福观的三大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幸福观是科学辩证的幸福观,是物质与精神的统一、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的统一、创造幸福与享受幸福的统一。幸福社会理念是从社会整体角度看待幸福,以个人幸福为基础,社会为主体。幸福社会与个人价值、生活质量、和谐社会有着密切联系。幸福社会构建,需要经济建设、政治改革、社会道德风气、基本公共服务、生态文明等五个方面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钱美娜  王永贵 《求实》2016,(4):10-16
幸福是人类一直以来都追求的目标,每个时代也有着不尽相同的幸福观。与以往的幸福观相比较,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是科学的、实践的、大众的幸福观。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幸福观,实现了主观性与客观性在实践基础上的统一、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在两个层面上的统一、劳动与享受在动态过程中的统一、个体幸福与社会幸福在历史进程中的统一。加强民生建设提高人民的幸福指数、积极创造条件实现个人幸福和社会幸福的统一,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实现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高校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对此不仅需要对贫困大学生加强经济上的资助,还要注重对他们的心灵教育。对高校贫困大学生进行心灵教育,需要以人为本,构建公平与公正的心灵教育机制,促进贫困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发挥,加强道德意识教育等等。  相似文献   

15.
谷方 《前线》1963,(12)
幸福,是一个富有魔力的字眼。社会上各个阶级赋予它不同的意义,对它做了不同的解释,因而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幸福观。有奴隶主的幸福观,地主阶级的幸福观,资产阶级的幸福观和无产阶级的幸福观。其中以无产阶级的幸福观最进步、最合理、最科学。雷锋同志的言行就是这种幸福观的生动体现。雷锋同志在日记中写  相似文献   

16.
陈成志 《世纪桥》2012,(11):32-33,62
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是彻底的唯物主义幸福观,又是辩证的科学的幸福观,它以其幸福理想的崇高性、幸福主体的广泛性、幸福内容的完整性和幸福途径的实践性等特点,彰显出先进性的本质。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是“真”与“善”的辨证统一,这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主导地位的根本依据。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不仅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幸福观而且在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指导下不断创造服务人民、造福人民的新业绩,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强大生命力和不容置疑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7.
追求幸福是人类永恒的主题,这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凝聚与积淀起来的一种意识和感情。进入21世纪以来,当代中国大学生幸福观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我们对当代中国大学生幸福观不能简单地肯定或否定。本文从当代大学生的幸福观存在的问题切入,阐述中西方学者对幸福观的不同理解,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察影响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的因素,探索培养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幸福观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幸福观是当下备受热议的话题。由于人们的生活背景、价值追求不同,各自的幸福观也会有所差异。在全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人们开始将生态与幸福联系在一起,试图通过生态保护建设提高公民幸福指数。西方传统幸福观等采人类中心主义的方式,以征服自然为追求幸福的手段。中国儒家推崇"天人合一"的思想,认为人与自然间的合谐会带来幸福。在全球生态视域下,现代生态幸福观认为幸福不是一种物质满足的自我感觉,而是一个关切自然的整体均衡感,生态幸福观产生于自然,依据于自然,保护于自然,受益于自然。  相似文献   

19.
程伶俐  吴宁 《前线》2013,(9):39-40
幸福是人类永恒的追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科技日新月异,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怎样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是我们应关注的问题。马克思主义的幸福观能够帮助我们改变已有的观念,树立正确的幸福观,不断提升幸福指数。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内涵马克思主义的幸福观来源于社会生活的实践,有助于提高人们的幸福指数。马克思主义反对将幸福归结为禁欲主义或享乐主义。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内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徐凤莉 《世纪桥》2013,(1):47-48
当代大学生是国家的生力军。他们的幸福感的强弱是受幸福观支配和影响的。其提高路径最为关键的有三个方面,即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指导;必须始终坚持劳动和创造是幸福的根本途径;必须始终坚持学校长效的育人机制的引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