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钱美娜  王永贵 《求实》2016,(4):10-16
幸福是人类一直以来都追求的目标,每个时代也有着不尽相同的幸福观。与以往的幸福观相比较,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是科学的、实践的、大众的幸福观。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幸福观,实现了主观性与客观性在实践基础上的统一、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在两个层面上的统一、劳动与享受在动态过程中的统一、个体幸福与社会幸福在历史进程中的统一。加强民生建设提高人民的幸福指数、积极创造条件实现个人幸福和社会幸福的统一,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实现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陈成志 《世纪桥》2012,(11):32-33,62
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是彻底的唯物主义幸福观,又是辩证的科学的幸福观,它以其幸福理想的崇高性、幸福主体的广泛性、幸福内容的完整性和幸福途径的实践性等特点,彰显出先进性的本质。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是“真”与“善”的辨证统一,这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主导地位的根本依据。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不仅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幸福观而且在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指导下不断创造服务人民、造福人民的新业绩,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强大生命力和不容置疑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3.
人民幸福是发展之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幸福是发展之本,其内涵包括发展为了人民幸福、发展依靠人民及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它是马克思主义人民观和幸福观的体现,是中国共产党自身价值观的内在要求,是党所处历史阶段和历史方位的现实需要。践行人民幸福是发展之本,就要确立人民主体地位,保障人民基本权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4.
21世纪是建设幸福的世纪。自从温家宝总理提出“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之后.幸福成为热门话题。幸福是人生的终极目标。温饱问题解决后.如何才能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是当前我国政府的工作目标.是我们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用之义。用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来引导我们追求幸福生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中国共产党人以人民生活幸福为导向,以独特的理论自信和实践创新对马克思主义人本幸福观作出了中国化诠释。人民生活幸福的命题立足现实的人的现实幸福,关怀人民的多重需求,谋福于广大人民。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幸福观。  相似文献   

6.
《世纪桥》2017,(5)
我国自1978年开始全面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民生等事业飞速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几乎进入了一个按需所取的幸福时代,但人们的幸福感却并没有伴随物质的增长而增长。人们为了实现所谓的幸福,片面追求物质生活的最大化,忽视了幸福的最高境界是精神上的幸福,人们自觉与不自觉地进入了一个物欲横流且信仰荒芜的时代。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内涵入手,谈谈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本文简称"两个文明")建设中的意义和价值,旨在帮助人们正确看待幸福,追求幸福、实现幸福。  相似文献   

7.
幸福是人类追求的终极目标。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幸福感整体上得到提升。但是,由于极端个人主义幸福观抬头、贫富悬殊差距不断扩大、社会正义遭受拷问、生态环境恶化等因素的影响,民众幸福感的提升并没有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具有科学性、人本性和生态性,揭示了幸福的内涵、本质和实现途径。建设"幸福中国"要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导: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幸福观体系;以人为本,关注和改善民生;建设生态文明,创建美丽中国。  相似文献   

8.
幸福是人类追求的终极目标.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幸福感整体上得到提升.但是,由于极端个人主义幸福观抬头、贫富悬殊差距不断扩大、社会正义遭受拷问、生态环境恶化等因素的影响,民众幸福感的提升并没有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具有科学性、人本性和生态性,揭示了幸福的内涵、本质和实现途径.建设“幸福中国”要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导: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幸福观体系;以人为本,关注和改善民生;建设生态文明,创建美丽中国.  相似文献   

9.
高校应通过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教育,使大学生认识到人的幸福具有动态性和丰富性,人的自由自觉劳动揭示了人的幸福的内涵和根本手段,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是统一的,有利于消解拜金主义、消费主义和个人主义对大学生幸福观造成的不良影响,创造条件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提高升大学生创造幸福的能力,加强思想道德教育,这些路径是高校贯彻落实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教育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0.
高校应通过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教育,使大学生认识到人的幸福具有动态性和丰富性,人的自由自觉劳动揭示了人的幸福的内涵和根本手段,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是统一的,有利于消解拜金主义、消费主义和个人主义对大学生幸福观造成的不良影响,创造条件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提高升大学生创造幸福的能力,加强思想道德教育,这些路径是高校贯彻落实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教育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当代价值得以体现:它是以人为本的幸福观;它对幸福的科学论断必将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众化传播;它对物质幸福与精神幸福关系的阐述,引导我们脱离低级趣味的物欲幸福,追求更高层次的幸福境界;它引导我们树立正确的劳动观,肯定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劳动是人民幸福的源泉;它正确阐述了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的关系,为我们建设"幸福中国"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在众多讲话中经常提到"幸福"二字,他曾多次指出发展的根本目的和宗旨就是要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习近平人民幸福观的本质就是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人民谋幸福。通过对习近平人民幸福观形成的理论基础、主要内容以及重要意义进行简单梳理,可以更好理解和充分挖掘习近平人民幸福观的意义,为当下审视、实现人民幸福提供指引。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关于幸福观的重要论述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以及历届领导人在长期的革命和实践中得出的关于如何实现人民幸福的经验,发展了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中的幸福观念,有着深厚的理论来源。习近平关于幸福观的重要论述是以人民为中心,以实现人民幸福,从而达到一切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目的;展现了其人民性、全面性、发展性和实践性的基本特征,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当前中国社会面临的发展问题,同时也为世界上其他国家实现人民幸福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4.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奋斗”与“幸福”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为何要奋斗以及为了幸福该如何奋斗等问题。这些重要论述内涵丰富,系统阐发了奋斗与幸福之间的辩证关系,进一步强调了奋斗是为了人民的幸福,蕴含着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哲学原理,是对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在新时代的创造性发展,彰显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为树立正确的幸福观提供了思想启示,为解决社会主要矛盾提供了行动指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5.
幸福观是当下备受热议的话题。由于人们的生活背景、价值追求不同,各自的幸福观也会有所差异。在全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人们开始将生态与幸福联系在一起,试图通过生态保护建设提高公民幸福指数。西方传统幸福观等采人类中心主义的方式,以征服自然为追求幸福的手段。中国儒家推崇"天人合一"的思想,认为人与自然间的合谐会带来幸福。在全球生态视域下,现代生态幸福观认为幸福不是一种物质满足的自我感觉,而是一个关切自然的整体均衡感,生态幸福观产生于自然,依据于自然,保护于自然,受益于自然。  相似文献   

16.
幸福观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幸福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对生活的满足和感到生活有巨大乐趣并自然而然地希望持续久远的愉快心情.新时期生活水平提高与幸福指数提升的二律背反,幸福观教育理应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维度.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之维、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之维、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之维梳理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维度之幸福观教育的应然之有.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是建构于哲学和经济学的理论及契合于社会发展与追求个人全面自由的价值观当中的,其理论特色和价值对我们当前深刻认识幸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旨在阐释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科学内涵及理论来源的基础上,深入探讨其理论价值,以更好地指导我们的实践。  相似文献   

18.
造福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党的十八大的根本精神,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期待。我们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就必须牢记党的根本宗旨;殚精竭虑造福人民,必须全面落实党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全面提高国民幸福指数,必须引导人们树立科学的幸福观,依靠人民群众自己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  相似文献   

19.
幸福观是当下备受热议的话题。由于人们的生活背景、价值追求不同,各自的幸福观也会有所差异。在全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人们开始将生态与幸福联系在一起,试图通过生态保护建设提高公民幸福指数。西方传统幸福观等采人类中心主义的方式,以征服自然为追求幸福的手段。中国儒家推崇“天人合一”的思想,认为人与自然间的合谐会带来幸福。在全球生态视域下,现代生态幸福观认为幸福不是一种物质满足的自我感觉,而是一个关切自然的整体均衡感,生态幸福观产生于自然,依据于自然,保护于自然,受益于自然。  相似文献   

20.
幸福指数是对人们主观幸福感进行量化测评的指标体系,是反映民众主观生活质量的核心指标。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要求改变以往用单一GDP标准衡量经济发展做法的呼声越来越多,衡量民众主观心理感受的幸福指数逐渐成为我党在新时期的政策目标。对幸福指数的关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生动实践,凸显了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执政理念,体现了我党"为人民服务"、"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为此,我们必须通过促进经济发展、改善民生状况和转变执政理念等多种途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真正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