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3 毫秒
1.
老子表面主张"无为""无知",实质是"有为""有知"。这可以通过老子与庄子对于"有"的认识的比较和通过体味以"道"为基础的知识来认识。老子的"道"是无和有的辩证统一,是有着现实的内涵的,即自然无为;庄子则注重无,而否定有。老子的知识是建立在"道"的基础上的知识,是真善美智的统一体,而不是制度化的、经验性的有限的知识。老子的"无为""无知"的思想是当时社会矛盾的集中反映和解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无为是老子哲学的重要思想,在悠久的中国文化中独树一帜。无为不是消极守旧,无所作为,而是积极的人生哲学。本文以全新的视角透视老子哲学,从修身养性养生的角度说明无为与无不为之间的内在联系。老子哲学所蕴含的心灵的智慧对现代社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无为是老子哲学的重要思想,在悠久的中国文化中独树一帜.无为不是消极守旧,无所作为,而是积极的人生哲学.本文以全新的视角透视老子哲学,从修身养性养生的角度说明无为与无不为之间的内在联系.老子哲学所蕴含的心灵的智慧对现代社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正《道德经》中说,"无为而无不为"。有人将老子的"无为"思想解读为什么都不做,极少数干部更是将其奉为不作为的理论信条和哲学依据,这其实都是对老子思想的误读和曲解。老子的"无为"思想,源于所处时代的历史背景,他的"无为"不是不作为,而是不妄为、不乱为,不是消极的避世思想,而是一种顺应规律、用恰当的方法治理国家的智慧选择。"无为"只是老子哲学体系的一部分,其实干部能够从老子思想中汲取的养分是多方面的,有世界观,也有方法  相似文献   

5.
“无为”是中国哲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概念,是道家创始人老子最早提出来的。就老子、庄子把“无为”作为一种工具价值和目标价值相统一的人生价值取向而言,“无为”思想对现代人如何对待自然、社会和人,如何处置现代化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非文明非理性的方面;如何面对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之外的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恐怖主义等现象;以及在  相似文献   

6.
<正>有作为,大有作为,这是肯定、称赞人的话;无为呢,意思相反,却不意味着否定。古代哲学家老子倡导"无为而治",思想影响至今。清静无为,平时说来也挺潇洒。应该有为还是无为呢?真有必要辨析辨析。从人生的全局着眼,活着总要做点事,维持生命,延续生活,怎能什么也不做呢?生命的本质是运动、变化、发展,工作、生活意味  相似文献   

7.
孙太红  贾利芳 《求实》2003,(Z1):89-90
老子作为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其思想历来没有离开人们的关注视野,尤其对于他的“无为”思想,人们一向关注较多,但是,就“无为”的含义而言,人们的理解却各种各样、千差万别。比如有人以为“无为”就是“不为”,就是随波逐流,无所作为,使“无为”成了逆来顺受的代名词,这显然是把“无为”思想庸俗化了。 那么,什么才是“无为”思想的真正含义呢?要正确理解这一思想,追根溯源,还得回到他的创始人老子的著作中去。老子整个思想体系的核心是“道”,道的根本内容就是“无为”。老子说:“道常无为”。他的道包括“天道”、“人道”两方面,老子认为天道和人事都应该是“无为”的。 首先,“无为”是一种天道观(即自然观)。老子说:“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这是说,自然界的规律,不用争就会取胜,不用声张就会有应答,不用召唤就会到来,看来好似松懈疏散却善于安排。他还说:“生而不有,为而不持,长而不宰,是谓玄德”。“玄德”就是最高的道德,就是说自然界养育了万物却不把持万物,故而作了万物的首长却不宰制万物,这正是自然界的“玄德”,也就是“天道”的最高境界。由天对万物的“不争”“不言”“不有”“不宰”,可见“天道”是自然无为的。但天道能遵循自然规律行事,因而也  相似文献   

8.
法家的"无为而治"与"君人南面之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葛荣晋 《理论学刊》2008,(1):94-100
韩非继承和发挥老子的道论与辩证法思想,不仅把"无为"与"有为"有机地结合起耒,从理论上发展了老子的"无为"之说,而且还为他的"法、术、势"相结合的"君人南面之术"奠定了哲学基础,从而完成了由道家"无为"之说向法家"无为"之说的创造性转换.  相似文献   

9.
有作为,大有作为,这是肯定、称赞人的话;无为呢,意思相反,却不意味着否定。古代哲学家老子倡导“无为而治”,思想影响至今。清静无为,平时说来也挺潇洒。应该有为还是无为呢?真有必要辨析辨析。从人生的全局着眼,活着总要做点事,维持生命,延续生活,怎能什么也不做呢?生命的本质是运动、变化、发展,工作、生活意味着按想法做事。有精力和能力怎么能甘心图清静、无所事事!有个故事说一个年轻流浪汉靠着大树晒太阳,一位老人好奇地问他“你不去做该做的事,懒懒散散地晒太阳,岂不辜负了大好时光?”  相似文献   

10.
正无为地处皖中,临江滨湖,是著名的鱼米之乡,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光荣的革命传统。无为县人民法院成立于1951年,下辖8个人民法庭,干警编制13人。近年来,无为法院秉承"能动司法、服务大局"的工作理念,通过创新工作方式,依靠"请进来"与"走出去",将司法为民的服务理念与党的群众路线紧密结合,不断提升司法服务范畴。"请进来"让司法不再神秘无为法院年审理案件4000余件,能够更好地提升司法的公开度和公信力,让当事人明明白白地打官司,是该院不断探索的方向和追求的目标,而"请进来"无疑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无为法院立足审判公开,通过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社会各界群众  相似文献   

11.
《世纪桥》2016,(5)
《老子》中存在着许多值得现代教育借鉴的思想,本文将从教育的最高准则、教育的终极目的和教育的态度方法来阐述老子思想中的道德观、自然观和"无为""不言"对现代教育的启示。意在通过老子哲学对现代教育进行回视和反思,并揭示《老子》中所隐含的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12.
“道”是老子思想的基础。他认为 ,“道”是世界的本体 ;“道”指规律性 ;“道”的基本属性是“自然无为”。“无为而治”是老子政治思想的核心内容。老子强调的“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的精辟之处在于他将有为与无为 ,成与败 ,得与失等辩证地统一起来 ,成为改造世界借鉴的方法论。老子“无为而治”的政治思想对政府职能的转变与定位具有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重新解读老子“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国寡民"并不是要退回到原始社会,它通过理想化的形式,表达了老子的社会改造构想.它是老子哲学在治国方略上的具体化,是本源的道的具体诠释.这一构想在深层理念上也体现出一种自然主义,无为则是实现这一构想的具体方法.在老子的治国思想中,看似原始落后的现象,实为表明他对"无为而治"的向往.因此,我们不能用绝对的眼光来透视其内涵,而应进行系统辩证地分析.  相似文献   

14.
"贵和"是老子"遵道"的必然要求,也是老子所追求的理想境界.为了实现和谐,老子倡导平等精神,积极持守"中道",奉行"自然无为",努力寻求对立面之间的和谐.这些思想,对于当代和谐社会的构建,仍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5.
正余庆县从严加强干部管理,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在全县形成了"有为有位、无为无位"的干部管理体系。今年,省委出台了《关于建立工作目标、岗位责任、正向激励保障、负向惩戒约束"四位一体"从严管理干部机制的意见》。围绕《意见》要求,余庆县从严加强干部管理,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在全县形成了"有为有位、无为无位"的干部管理体系,为余庆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目标要量身定做。结合工作实  相似文献   

16.
林绪文 《江淮》2012,(8):27
"经济繁荣、生态良好、社会和谐、人民幸福",是省委书记张宝顺在省第九次党代会上对"美好安徽"的鲜活诠释,建设美好安徽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无为县紧密结合实际,抢抓区划调整机遇,以"跨江联动、拥江发展"为切入点,融入新芜湖,推进新发展,打造幸福无为,为美好安徽添彩。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解读老子的"道法自然",在以字通辞,以辞达道的原则下,回归原本.从体道而悟、行道而明、进而到循道而达.逐层渐进地体察老子关于"道"的独特意蕴,进而明其意义与时代精神,纵横联系求其精微,以期能在当前更多地理解把握<老子>.  相似文献   

18.
无为也要问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风 《党建》2005,(10)
近知,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湖南省岳阳市出台了“无为问责办法”,立刻在全市产生了强烈反响。《办法》明确规定:“有错是过,无为也是过;有错要问责,无为也要问责。”并从应作为而不作为、作为不到位、作为效果不好三个层面对“无为”进行了界定。同时作出了追究“无为责任”的13项规定。可见,在新一轮“问责风暴”中,出现了从追究“有过”干部向追究“无为”干部深化的新趋势,这意味着,除了“出问题”的干部要继续受到追究外,那些无所作为的“庸官”,也将面临着被罢免的危险,难享太平了。“有权必有责”是现代科学行政的基本特征。干部在接受…  相似文献   

19.
老子的和谐社会思想来源于“古之道术”的天道自然无为哲学思想。天道”重要的品德是自然无为。天道对于万物创生和养育的功能,是在自然而然中进行的;天道”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是通过一些能够体现天道的基本精神的“圣人”得到贯彻的。老子通过圣人按其自然无为思想,构建理想的“小国寡民”和谐社会,体现他的“怀古”情结和对古代氏族社会的超越。  相似文献   

20.
《世纪桥》2016,(9)
"无为"作为一种价值原则,本是老庄道家政治哲学应有之义。《鹖冠子》作为反映战国黄老思想的重要著作,适应当时封建统一、思想合流的历史趋势,赋予"无为"以新内涵。将"无为而治"拓展为法规律而治与法制度而治的统一,及德治与法治的统一,克服了原始道家种种理论不足,表现出强烈的经世倾向和执着于现实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