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在工作、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当今社会,处于心灵成长与人生发展关键阶段的大学生群体,必然会遇到学习、交往、就业等多方面的心理困扰。面对这一现实,2006年起,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从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入手,创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构建了"朋辈心理互助"机制,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心理骨干选拔、培养、激励的心理互助长效机制,探索了系统授课、专业培训、实践锻炼为一体的培养模式,发挥心理骨干"自助—助人—互助"作用,促进了广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公寓的朋辈互助模式,要通过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以实现共同成长为目标,贯彻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和助人自助这两个工作理念,采取创建良好的朋辈互助工作环境、组建强大的朋辈互助工作队伍、开展有效的朋辈互助实践活动这三项措施,把握好以积极心态为本、以发展辅导为纲、以实践砥砺为主、以自主成功为重这四个要点,让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真正贴近学生的需求,更好地推动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实现全方位育人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郑敏 《学习月刊》2012,(10):108-109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过份关注学生心理的消极层面现象.削弱了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功效.导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象和教育者之间的关系对立。在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兼顾积极的心理品质的培养和心理问题的化解、着重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增强大学生的积极心理体验.融合教育对象和教育者之间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对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困境进行简要分析的基础上,笔者认为要转变以往的教学理念,必须在积极心理学的框架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活动。通过培养积极心理品质、关注积极心理体验、选取积极教学题材等策略,来实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和优化。  相似文献   

5.
高倩倩 《山西青年》2023,(3):177-180
当前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主要基于心理问题模式和价值中立原则开展教学,通过融入积极心理品质培养和课程思政相关内容,从积极优势、积极情绪、积极关系、积极应对、积极成长五个方面构建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借助混合式教学策略,将线上线下相融合,拓展教学时空,促进教育个性化深度变革,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引导大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提高主观幸福感和心理韧性,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6.
大学阶段处于人生关键发展时期,应该在此时注重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使每位学生具备积极心理品质,为其以后更好地生活打下坚实基础。文章通过分析积极心理品质的内涵及大学生不良心理品质的表现,进而把握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7.
鲁晓静 《山西青年》2023,(2):187-189
当前,我国需要新青年的奋进,新青年的使命与担当决定了我国的发展速度。高职院校的大学生生逢其时,重任在肩,要想展现出“强国有我”的精神风貌就必须培养过硬的心理素质,积极的心理品质。本文从构建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意义出发,结合当代大学生培养的目标与原则,通过打造“54321”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新思路,搭建新渠道,切实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助力护航。  相似文献   

8.
本文阐述了加强大学生心理自助组织建设的重要价值,对大学生心理自助组织现有问题进行了审视,提出了要从转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理念,完善学生心理自助和互助工作的运行机制,健全学生心理互助员的选拔、培养、考核制度,营造学生心理自助和互助的良好氛围等方面加强大学生心理自助组织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积极心理品质不是归一点,也不是离散的变量,是由一系列积极特质组成的,是人固有的、实际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是人的长处、优点和美德。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表明,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与大学生心理品质培养有一定的关联。基于此,本文试图通过课程教学方式培养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并以自然实验法检验教学效果,旨在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0.
在对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困境进行简要分析的基础上,笔者认为要转变以往的教学理念,必须在积极心理学的框架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活动。通过培养积极心理品质、关注积极心理体验、选取积极教学题材等策略,来实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和优化。  相似文献   

11.
单小伟 《山西青年》2023,(9):181-183
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对高校的和谐稳定有着重要的意义。面对学业、就业等竞争压力,当代大学生难免会出现不安、焦虑,甚至是恐慌等情绪,危及心理健康。对此,高校辅导员应当更加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建设工作,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心理品质。文章以一例真实发生的学生抑郁症自杀危机干预案例为例进行分析,以期为高校辅导员科学处理学生心理危机事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网络环境下,部分大学生出现自我意识偏差、道德意识弱化、网络成瘾症等消极表现,积极开展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应该以积极心理学理念为指引,通过构建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模式,打造大学生新型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强化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阵地建设,完善大学生网络心理自助互助体系等策略开展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党员的积极心理品质是有效提升大学生党员综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成长成才具有重要作用。文章首先阐述了积极心理品质对大学生党员的重要性,其次分析了大学生党员积极心理品质培育现状及形成原因,在此基础上从理论学习、实践修养、文化熏陶等方面,探究了培育大学生党员积极心理品质的策略,以期为提升大学生党员的综合素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王诗卉 《世纪桥》2008,(5):109-110
“概论”课蕴含着丰富的素质教育内涵。通过“概论”课教学,充分挖掘其中素材,有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利于增强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有利于激发和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5.
黄鲁玙 《世纪桥》2009,(9):114-115
新时期在大学生中积极、稳妥地发展党员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工作,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本文从注重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和教育,严格把好“入口关”;注重学生党员教育与管理,严格把好“质量关”;建设学习型大学生党支部,夯实发展大学生党员工作的基础三个方面就如何采取有效的创造性措施,严格把好发展党员工作各个环节的质量关,做好高校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确保大学生党员质量提出了若干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应有之义。在高校学生心理健康压力日益增大的社会背景下,院系二级心理工作站需要发挥更大作用。“三维一体”心理工作站建设模式,即以加强对重点关注学生群体的帮扶指导为“保障轴”,以面向全体学生开展日常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心理品质为“发展轴”,以整合多方资源破局资源困境为“提升轴”,为院系心理工作站的建设提供了功能框架,有利于心理工作站明确定位,提高运行时效性。  相似文献   

17.
积极心理教育是指教育者从个体的心理需要出发,运用一定的心理教育手段与工具,引导或呼唤出学生自身拥有的潜能、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正向的因素,进而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心理教育。在学生中实施积极心理教育有利于培养我国面向21世纪的具有较高心理水平的现代化建设者.全面提高国民的心理素质,开发心理潜能,增强能力,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增强人们的社会适应能力、社会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18.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党的十八大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近年来,安徽省马鞍山市不断深化和创新群众路线的实践,在全市机关和事业单位中开展了大规模的“走亲戚”活动,形成“万人下基层结万户亲戚”的生动局面。马鞍山的“走亲戚”活动更强调“助人自助”,在帮扶困难群众的同时,做到党员干部受到教育、机关作风得到改进、党群干群关系得到密切。  相似文献   

19.
李晓壮 《前线》2013,(3):37-39
社会工作是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理念,遵循专业伦理规范,坚持“助人自助”宗旨,在社会建设其他领域中,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整合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促进社会和谐的职业活动。  相似文献   

20.
运用积极有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促进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这是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提出的一个主要教学目标。在思想教育中,缜密地研究学生心理活动,运用他们易于接受并乐于接受的有效方法进行教学,使师生之间的教与学活动在互动、互促中协调发展,形成“共振”,促使师生双方思想“对流”,心灵“共鸣”,可最大限度地提高思想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