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校园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个特殊现象,在进入八十年代以来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是因为校园文化恰好适应了党和国家对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它可以弥补现有高等教育体系的不足,加强大学生德育,改善大学生智育,并能把美育落实到实处。要全面实现高等教育的各项培养目标,必须对现有教育体系进行改革和补充,在保持和发展智育的同时,建立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相结合的综合体制,建设丰富多采的、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这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关于大学生学风建设中强化辅导员作用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婵媛 《世纪桥》2010,(15):16-17
学风是校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学生成长成材至关重要的方面。本文剖析了当今大学生学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阐述了作为与学生接触最紧密的辅导员在高校学风建设中所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分析及解决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大学生考试作弊问题已引起学生、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充分重视。高校应加强学风建设,采取有效措施,杜绝大学生考试作弊。一、大学生考试作弊原因分析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大学生作弊现象与厌学风的社会原因,在于:社会上的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社会分配不公,知识分子待遇低,社会录用毕业生出现“虚假现象”,以及大  相似文献   

4.
刘永辉  杜翠梅 《世纪桥》2009,(23):85-86
本文从分析当代大学生考研动机入手,着重阐述了考研、就业、学风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了鼓励大学生考研是加强学风建设的重要途径,提高就业率的前提是加强学风建设的结论。并建议当代大学生应正确面对考研、就业问题,应结合本人的实际,权衡利弊后再做出就业或读研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5.
刘永辉  杜翠梅 《世纪桥》2009,(21):85-86
本文从分析当代大学生考研动机入手,着重阐述了考研、就业、学风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了鼓励大学生考研是加强学风建设的重要途径,提高就业率的前提是加强学风建设的结论。并建议当代大学生应正确面对考研、就业问题,应结合本人的实际,权衡利弊后再做出就业或读研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6.
《世纪桥》2014,(1)
大学生群体中出现学习目标盲目化、学习态度功利化、学习兴趣降低化等不良学风的主要原因是大学生的学习态度出现了偏差。本文以某学院大学新生为调研对象,总结情况、找出问题、分析原因,引入态度形成理论的研究方法,提出促宣传提高学风信息的接受度、创情境为学风引领提供基础保障、重管理差异化管理引领学风理念的内化等方法来引领大学新生的学风建设,以期起到一定的学风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主题教育活动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湘潮》2007,(9)
大学生主题教育活动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之一,文章从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学风建设教育、身心健康安全教育、新生适应教育、毕业生文明离校教育五个方面来探讨构建大学生主题教育活动模式。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学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加强学风建设是高校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笔者基于对某高校学生和学生管理者的实证调查,探究大学生学风建设的现状和困境,提出协同视角下的制度协同、主体协同、环境协同和手段协同"四位一体"的大学生学风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9.
对加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意义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文件精神为指导,针对当前大学生学风方面存在的问题,着重论述学风时学生成才和构建和谐校园的现实意义,研究了当前加强学风建设的科学方法和有效途径,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校风和学风环境.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高教事业迅猛发展,各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形势的变化,学风建设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值得继续深入研究。本文对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思,明确指出学风问题是道德问题的反映,进而论述学风与道德的关系,并根据我国传统教育的历史经验、社会主义教育的现实要求和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提出抓学风建设应该以道德教育为基础。  相似文献   

11.
大学学风,既是个理论问题,也是个实践问题,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多级本质。经过深入研究,我们认为,大学学风是学习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求学精神和治学态度的集中体现,是制度规范的长期养成,是教风催成的结果,是具有本单位特点的文化传统。在学风建设中,我们必须以科学的理念对待学风问题,把大学生置于学风建设的主体位置,抓好制度建设、规范养成和教风建设,加强人际环境建设,把校园文化建设摆在突出位置。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群体中出现学习目标盲目化、学习态度功利化、学习兴趣降低化等不良学风的主要原因是大学生的学习态度出现了偏差。本文以某学院大学新生为调研对象,总结情况、找出问题、分析原因,引入态度形成理论的研究方法,提出促宣传提高学风信息的接受度、创情境为学风引领提供基础保障、重管理差异化管理引领学风理念的内化等方法来引领大学新生的学风建设,以期起到一定的学风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3.
王岚 《求实》2001,(Z1)
学风 ,就高等院校的学生来说 ,主要是他们的学习态度和行为的总体反映。对每个学生来说 ,是在一定的人生观、学习动机和追求目标的支配下 ,意识品质及自控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它是促使和保证学生圆满完成学业的重要因素。优良的学风是一种氛围 ,是一种无形的力量 ,也是大学最宝贵的财富。优良的学风是办好社会主义高等院校 ,培养合格的大学生的必要条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 ,为了适应体制的转轨 ,大学生的成才欲望有了明显的提高 ,渴望自己成为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 ,充分实现自我价值 ,这是推动…  相似文献   

14.
领导干部要重视学风问题□吴小虹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突出地强调了学风问题,这是因为:“学风问题是领导机关、全体干部、全体党员的思想方法问题,是我们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问题,是全党同志的工作态度问题。既然是这样,学风问题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学风问题历来为我们党的领导核心所重视,被认为是关系“党的兴衰和事业的成败”的“第一个重要问题”。邓小平在我们党恢弘马克思主义学风上的主要贡献,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出了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动摇的学风思想———“老祖宗不能丢”  是否坚持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学风是我们的党风和党性的集中体现,也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我们今天要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风建设,实际上就是要坚定地站在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站在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的立场上,运用科学理论,努力解决实际问题。一、我们党历来重视学风问题我们党的优良学风是在党的80年的光辉历程中、在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并发扬光大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十分重视学风问题。在著名的延安整风运动中,毛泽东同志第一次提出了学风的  相似文献   

17.
我们党历来重视学风问题。要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的部署,在新的世纪实现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的三大任务,必须进一步端正学风。 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历来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学风,一种是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学风;另一种是教条主义、主观主义、一切从本本出发的学风。  相似文献   

18.
高校学风是大学生理想追求、价值取向、精神面貌的综合反映,是其治学态度、治学方法的集中体现。学风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而且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因此,在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张,教育质量大力提升已成为社会关注焦点的今天,高校必须切实加强学风建设。一、高校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从现实情况来看,学风建设形势严峻,任重而道远。1.学习目的上,不明确性与偏差性并存。部分大学生跨入大学校门后,就开始追寻期待已久的自由轻松、浪漫青春。他们当中,有的忙于展示自己,竞聘各类社团,几乎成为“职业社会活动家”,…  相似文献   

19.
吕妍 《世纪桥》2012,(19):66-67
学风是一所大学的灵魂,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支柱。良好的学风是学校的宝贵财富。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德、智、体等各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大学学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养成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同时使学生完成自我人格的塑造。在国际经济全球化日益加速的今天,大学生作为我国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少年强则国强,大学教育的重要性日渐凸显,良好的学风对于大学生的行为养成、知识塑造和大学的内涵式发展等有极大的促进作用。首先,本文将总结当前大学学风的现状,指出存在的问题;其次,本文将以俄语专业学习为例,探求改善大学学风建设的主要办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20.
辅导员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线工作者,他们不仅仅是大学生的知心朋友,还是大学生的人生导师。辅导员队伍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际效果。一、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状况分析1、重视力度参差不齐。我国现有高职院校大多数是在原来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基础上合并发展起来的,在制度和体制层面上大部分还足延续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管理模式,没有及时地进行角色转换。在教育模式上还是传统教育模式,重智育轻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