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所谓“无直接利益冲突”,是指直接利益冲突发生时,由于无直接利益者的加入而产生的一种继发性冲突。它实质上是不同利益主体在不同利益需求上的碰撞,而且这种碰撞明显带有群体对抗的色彩。无直接利益冲突现象,首先为《嘹望》周刊所揭示。2006年,《嘹望》记者在对粤、沪、苏、浙等发达地区进行社会矛盾调查时发现,“社会冲突的众多参与者与事件本身无关,而只是表达、发泄一种情绪”,记者把这一现象称为“无直接利益冲突”。  相似文献   

2.
“无直接利益冲突”是社会冲突的众多参与者与事件本身无关.只是表达、发泄一种情绪。其通常表现是起哄、扎堆、看热闹.严重的可引发骚乱。社会矛盾预警应急机制可有效预防和化解“无直接利益冲突”。新时期,“无直接利益冲突”呈现出的新情况、新趋势、新动向等特征.迫切需要构建这种机制。构建这种机制,需夯实”无直接利益冲突”预警应急的基础,建设科学、高效的矛盾预警与应急系统。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六大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当前我国群体性突发事件表现为六大特征:从触发机制上看,并非“突发”,而是社会风险积累到一定程度的爆发;从发生机理上看,多导源于终极意义上的利益冲突;从基本性质上看,多属于人民内部矛盾;从参与主体上看,基本都属于弱势群体;从对象关系上看,多发生在官民之间;从表现形态上看,“无直接利益诉求”的群体性突发事件增多。把握这六大特征,有助于我们找到化解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治理之道。  相似文献   

4.
当前社会冲突集中表现为利益冲突。但是。一些地区的社会矛盾事件中出现“无直接利益冲突”的苗头.不少参与群体事件的群众,本身并没有直接利益诉求.而是因曾遭受过不公平对待,长期积累不满情绪而借机宣泄.这引起专家、党政干部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5.
“无直接利益冲突”群体性事件以其具有累积性、动态性与非线性等特点,成为我国群体性事件的新类型,并对社会稳定构成直接挑战。我国领导干部应对“无直接利益冲突”群体性事件已经取得若干基本经验,同时,还面临着若干挑战。  相似文献   

6.
摘要:“无直接利益冲突”自提出以来,迅速引起了学术界和政府实务部门的广泛热议和关注.研究中也出现了“非直接利益冲突”、“半直接利益冲突”、“社会泄愤事件”等说法,它们共同形成了此类冲突研究中的一组相似性的家族概念.从总体上来说,学术界主要从社会文化、社会变迁和基层政府管理的视角对这种冲突现象的各种议题展开了有针对性的研究。就已有的文献而言,多数研究主要集中在追因研究上,而追果研究路径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社会建设:化解“无直接利益冲突”的关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刚 《唯实》2009,(10):83-87
“无直接利益冲突”是中国社会在新时期出现的一种新矛盾,多由突发事件引起,矛头指向权力与利益集团,其根源仍在于现实利益问题。“无直接利益冲突”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稳定与和谐的重要因素,应当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社会建设是化解“无直接利益冲突”的关键途径,这是由社会建设的基本职能和“无直接利益冲突”的特殊性所决定的。发挥社会建设在化解“无直接利益冲突”中的关键作用,需要以改善民生为重点,解决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以改革社会体制为推动力,实现好人民群众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要求;以建设服务型政府为突破口,处理好党群、干群关系;以完善社会管理为途径,维护好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以整合社会价值为载体,发挥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凝聚作用。  相似文献   

8.
当前社会冲突集中表现为利益冲突。但是,一些地区的社会矛盾事件中出现"无直接利益冲突"的苗头,不少参与群体事件的群众,本身并没有直接利益诉求,而是因曾遭受过不公平对待,长期积累不满情绪而借机宣泄,这引起专家、党政干部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9.
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无直接利益冲突”成为现阶段我国社会矛盾的一种新形式,它与我们正努力构建的和谐社会北道而驰。通过建立理性健康的心理调适机制、完善畅通的利益表达机制、公平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开放顺畅的社会流动机制、廉洁高效的政府责任机制、公共服务的共享保障机制,可以从根本上防范“无直接利益冲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正确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化解“无直接利益冲突”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无直接利益冲突”矛盾是社会矛盾的一种新的表现形式,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带来了不利影响。这类矛盾能否有效化解,新闻媒体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及其所起的导向作用很关键。因此,新闻媒体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正确发挥舆论导向作用,从以下几方面化解“无直接利益冲突”矛盾:坚持实事求是,还受众以真相;坚持共同理想,紧紧凝聚群众;坚持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形成全社会的和谐局面。  相似文献   

11.
针对官民沟通中的“情商短板”现象,中国心理保健专家委员会专家、高级心理督导师马晓晗研究员在《提升领导干部情商的五大法则》一文中指出:“当前进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领导干部一方面要提高思想认识,另一方面也要学习一些诸如心理、情商和工作方法的知识。”  相似文献   

12.
无直接利益冲突的特征、成因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当前正处在发展黄金期和矛盾凸显期,有些社会矛盾以无直接利益冲突的形式表现出来,这类矛盾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带来了不利影响,具有极大的潜在危险性。无直接利益冲突的产生有其经济、体制、社会及心理等方面的原因。因此,深入分析其特征和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就成为一项紧迫性的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13.
《新长征》2008,(1):33-33
孙玉杰在2007年第11期《学习论坛》杂志上撰文指出:“无直接利益冲突”矛盾是当前社会矛盾中的一个新的苗头,一些参与群体性事件的群众,自己并没有直接的利益拆求,  相似文献   

14.
《求实》2015,(4)
"无直接利益冲突"是近年来我国群体性事件的一种新的表现形式。在"无直接利益冲突"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众多参与者所表现出来的群体心理并非都是消极的、负面的,一些积极的、正面的群体心理也在其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弱化、消解其中的负面成分,引导、升华其中的正面成分,进而实现群体心理的优化,对于防范和化解"无直接利益冲突"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孙玉杰 《学习论坛》2010,26(2):67-72
进入社会主义建设阶段之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开始成为我国政治生活的主题。人民内部矛盾主要表现为利益矛盾,由利益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中,同时出现了由非当事人参与其中的“无直接利益冲突”矛盾。面对新形势,我们党开始研究新的社会矛盾问题。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社会矛盾认识的探索和理论创新,为今天我们认识和处理包括“无直接利益冲突”矛盾在内的人民内部利益矛盾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6.
“非直接利益冲突”是社会矛盾的特殊现象,对社会稳定和构建和谐社会形成了潜在威胁,“非直接利益冲突”的发生是不良社会心理长期影响的结果,因此,优化社会心理是预防和减少“非直接利益冲突”发生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17.
矛盾性质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识矛盾的首要视角。对抗性矛盾与非对抗性矛盾,是区分矛盾性质的主要标准。根本利益与矛盾方式是区分矛盾性质标准内涵的延伸。从矛盾性质区分标准的整体性看,矛盾的经济基础、矛盾政治性、矛盾价值性冲突、矛盾可协调性、矛盾强度,是区分矛盾性质的五个要素,并扮演着不同的功能。从区分矛盾标准要素的整体性分析,"无直接利益冲突"具有打、砸、抢、烧等暴力化特征,但同时又具有矛盾经济基础一致性、矛盾内容的非政治性、矛盾解决方式可协调性等特征。从矛盾性质整体性分析,"无直接利益冲突"具有非对抗性矛盾的性质,属于人民内部矛盾。  相似文献   

18.
非直接利益冲突与社会心理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直接利益冲突”是社会矛盾的特殊现象,对社会稳定和构建和谐社会形成了潜在威胁,“非直接利益冲突”的发生是不良社会心理长期影响的结果,因此,优化社会心理是预防和减少“非直接利益冲突”发生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19.
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无直接利益冲突成为现阶段我国社会矛盾的一种新形式,它与我们正努力构建的和谐社会背道而驰。通过建立理性健康的心理调适机制、完善畅通的利益表达机制、公平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开放顺畅的社会流动机制、廉洁高效的政府责任机制、公共服务的共享保障机制,可以从根本上防范无直接利益冲突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国外化解“无直接利益冲突”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直接利益冲突"是社会冲突的一个方面,西方社会冲突理论中有很多相关研究成果,并在实践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教训。非现实性冲突概念包括"无直接利益冲突"含义,其原因是社会成员的剥夺感和受挫感,现代化过程引发的社会挫折感容易导致社会冲突,社会冲突有缓解敌对情绪功能,但不能解决根本性的矛盾。西方各国化解社会冲突的主要措施是保障公民自由平等权利,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社会矛盾的调节机制,提高全民公共道德和法制观念,培养共同价值的认同感。我们要高度重视新时期社会矛盾的理论与实践创新,倡导和谐执政理念并消除社会不公,注重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充分发挥核心价值的引领和社会组织调节的作用,把冲突纳入规范、有序、可控的轨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