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股份制是资产的组织形式,它的性质取决于它是在什么所有制基础上组织起来的 股份制是企业资产的一种组织形式,是指企业通过发行股票的办法把分散的资金集中起来进行经营的制度。就此而言,既不能说股份制姓“公”还是姓“私”,也不能说它姓“社”还是姓“资”。但是,世界上没有脱离开所有制的抽象的股份制,任何一种股份制都必然要以一定的所有制为基础,不是公有制的股份制,就是私有制的股份制。因此,股份制  相似文献   

2.
李忠 《前线》2004,(11)
十 届 全 国 人 大 二 次 会 议 审 议 通 过 的 宪 法 修 正 案将 原 宪 法 第 十 三 条 “国 家 保 护 公 民 的 合 法 的 收 入 、储蓄 、 房 屋 和 其 他 合 法 财 产 的 所 有 权 ”、“国 家 依 照 法 律规 定 保 护 公 民 的 私 有 财 产 的 继 承 权 ”修 改 为 “公 民 的合 法 的 私 有 财 产 不 受 侵 犯 ”、“国 家 依 照 法 律 规 定 保 护公 民 的 私 有 财 产 权 和 继 承 权 ”、“国 家 为 了 公 共 利 益 的需 要 ,可 以 依 照 法 律 规 定 对 公 民 的 私 有 财 产 实 行 征 收或 者 征用 ,并 给 予 补 偿 。”这 一 修…  相似文献   

3.
《前线》1998,(11)
公与私的考验是当前每个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面临的主要考验。能不能经得起这个考验,尖锐地摆在我们共产党人的面前。公与私的考验首先表现在如何对待权力。作为党的领导干部,你手中的权力是谁给的?是人民给的。权力姓“公”而不是姓“私”,因此必须用它来为人民...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五大在所有制问题上实现了重大理论突破 ,为我们冲破姓“公”姓“私”羁绊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新一轮以调整所有制结构、探索公有制有效实现形式为突破口的企业改革热潮正在全国蓬勃兴起 ,能否抓住这一历史机遇 ,把企业全面推向市场 ,事关全县经济发展的大局。为尽快消除思想障碍 ,加速企业改革 ,我们提出了四条对策 :认识上要深化 ,责任上要加压 ,工作上要着力 ,思路上要具体。认识上要深化。一是要有坚定性。党的十五大为我们澄清了理论是非 ,指明了改革方向 ,现在的问题不是应不应该改 ,而是必须改的问题 ,深化改革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5.
我与产权理论研究有着小解之缘。1977年考人河北大学经济系政治经济学专业学习,广泛接触到了从马克思到前苏东学肴,再到西方经济学家的有关所有制、所有权理论的著作,也被张俊教授的“苏联东欧所有制改革理论”的课程所吸引。  相似文献   

6.
中国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多层矛盾的状态。其中一个矛盾就是“公”和“私”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现实里几乎达到了一个异常尖锐和时有爆发冲突的地步。其核心还是一个如何理解“公”和“私”以及“利”与“益”的概念、范畴和内涵的问题。经过研究得出四个结论:一是“公”和“私”是一对既相互矛盾又互相依存还相互运动的范畴,二是“力”和“利”是一对内涵、方向和程度不同甚至对立与互换的范畴,三是人类社会发展是“公共领域”与“私个权利”两极连续摆动的结果,四是政府要为治理“公共领域”及其资源做出新制度的设想、设计和设施。其结论是,“公共”和“私个”的问题既是历史的,又是现实的,但更是未来的。问题是,只有把它们彻底认识了,才能最终科学地把握它们。  相似文献   

7.
所有制实现形式的结构是否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社会生产力能否适应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这是关系当今中国经济能否健康快速发展的大问题。 长期以来,由于受“左”的思想影响,有些人总爱给经济工作贴政治标签,在“姓社姓资”、“姓公姓私”问题上纠缠不休,特别是在所有制问题上讲属性分优劣论高低,似乎总是姓“公”的正统、光荣、稳当,把非公有制经济看成“二等公民”,致使一些民营企业在政策上受歧视,精神上有压力。有的民营企业迫不得已,只好找个婆婆,请求戴上“红帽子”。自从江泽民总书记关于“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宏亮声音从党的十五大会堂传遍全世界的那一刻起,“民营经济”这个词就像拨开云雾的光点,闪现在中国经济的每一个角落。昔日在夹缝中生存、奔波的民营企业主们和为之上下求索的理论工作者们兴高采烈、奔走相告。现在就将十五大后专家学者对“民营经济”的研究述评如下,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8.
备受关注的物权法草案,8月22日第五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此次草案进一步明确规定:保护国家的、集体的、私人的合法权益。中国人的私有财产在几经修改的法律草案中取得与公有财产的平等地位,由此结束了先“公”后“私”还是先“私”后“公”的争议。“这就意味着要对国家财产、集体财产和私有财产一视同仁进行保护。”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博士后尹飞说。  相似文献   

9.
产权探微     
邢才 《唯实》1999,(10)
本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学界和法学界从不同的侧面,针对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特别是“国有企业财产权与国家所有权”关系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迄今为止.这一讨论仍未结束.中共十五大把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确定为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那么,产权的概念究竟是什么?其经济学涵义与法律学涵义有什么不同?笔者试作初步探讨,亦“就有道而正焉”.一 产权理论是美国新制度经济学派(“芝加哥学派”)创立的经济学理论体系.1991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凡·科斯1937年发表的《企业的性质》、1960年发表的《社会成本问题》等论文被公认为西方产权理论的开山之作.其后.科斯的追随者如阿尔钦、德姆塞茨、诺思、威廉姆森、张五常等都为丰富与发展产权理论作出了重要贡献.科斯的产权理论的主要内容由“科斯定理”和“科斯第二定理”及其推论所构成.所谓“科斯定理”  相似文献   

10.
《前线》1997,(11)
不要乱扣“私有化”的帽子经济学家杨帆最近在《上海金融报》撰文提出,国企改革必须先摘“私有化”的帽子。他说,我国的渐进式改革一直是绕过国有企业和姓“公”姓“私”的理论争论的。但是国有企业的亏损已成为国家的一个大包袱,使用股份制、破产兼并、产权买卖等方法...  相似文献   

11.
公与私的问题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倡导的是“崇公抑私”,其目的是要实现“大公无私”的理想政治境界。这样一种思想对近代乃至现代中国都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但是经过历史的发展和岁月的变迁,现代社会更加注重个人利益的体现,强调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并重。“崇公抑私”的公私观念已经彻底转变为了“崇公重私”,这无疑是更符合当今中国的发展要求的。  相似文献   

12.
明代江陵县令范理由于为官清廉,被当朝杨宰相推荐提升为德安太守。范理受到重用后,同僚们劝他应该备重礼感激杨宰相。范理答曰:“宰相为朝廷用人,我为朝廷出力,皆是为公办事,并非私人交易,公不私谢嘛!如果我用重礼酬谢宰相,岂不亵渎了宰相的仁爱?”范理所奉行的“公不私谢”的做法,在当今社会的现实中,不仅值得被提升的“官”们仿效,也值得那些能提拔人当“官”的“官”们借鉴。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在几百年前就被范理所摒弃的东西,今天却又被某些当权者拾了起来,他们利用提拔干部的机会,搞出一些“公  相似文献   

13.
坚持党的根本宗旨是由党的性质、目标和优良作风所决定的。在新时期,坚持党的宗旨需正确处理好“公”与“私”、“公仆”与“主人”、“义”与“利”等关系。  相似文献   

14.
吃公还是吃私直言某机关秘书王小姐,约定与马会计、张司机去观光风景,途中进入一家美味餐馆就餐,三人同座餐桌上,马会计提出:“上级将进行党风廉政检查,今天不吃公,还是吃私好。”风姿绰约的王小姐说:“这么办,用‘我的、尖又尖、圆又圆、万万千、千千万、没有’...  相似文献   

15.
公与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是一个极为古老而又常新的话题。话题虽然古老,但至今仍是做人修道不容回避的一个重要前提,因而意蕴常说常新,道理越论越深。时值社会历史大变革的转折时代,说公论私决难避开倡廉肃贪之涵义。笔者以为“公”是“廉”的载体,“私”是“贪”的温床。公生明,明生廉,...  相似文献   

16.
明代江陵县令范理由于为官清廉,被当朝杨宰相推荐提升为德安太守。范理受到重用后,同僚们劝他应该备重礼感激杨宰相。范理答曰:“宰相为朝廷用人,我为朝廷出力,皆是为公办事,并非私人之交,公不私谢嘛!如果我用重礼酬谢宰相,岂不亵渎了宰相的仁爱?”范理所奉行的“公不私谢”的做法,在当今的社会现实中,不仅值得被提升的“官”儿们所仿效,也很值得那些能提拔人当“官”的“官”儿们借鉴。按理说,无论是党政机关,还是企事业单位,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把那些德才兼备和符合“四化”要求的干部提拔到各级各类领导岗位上来,这原本…  相似文献   

17.
组工干部经常遇到三种情况,面对这些情况如何处理,关系到能否做到公道正派。面对压力,无私无畏,坚持原则。组织部门经常遇到来自各方面说情打招呼的压力,能不能顶得住这些压力,实际上是“公”与“私”的较量。以“公”为重,会不畏权势,不拘亲情,力陈己见,虽然有可能得罪个别人,却会赢得周围一片人;受“私”左右,自然会屈于压力,虽然满足了少数人,却会给组工干部形象抹黑。心底无私天地宽。无论处理什么事情,都应以党的事业为  相似文献   

18.
经济改革与所有制及产权问题息息相关,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制度更新一方面归功于人民群众的创造性的社会实践,另一方面离不开理论创新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本文通过对近几年所有制、产权理论探索的回顾,综合各种观点,作简要述评,以期读者对此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19.
<正>今年3月召开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中央纪委副书记、监察部部长杨晓渡纵论新型政商关系。其中提到,政府官员要处理好公与私的关系,做到公私分明,引起了强烈共鸣。从古至今,划清公与私的界限,都是官员确保清廉干净的前提。“见小利,不能立大功;存私心,不能谋公事”。如果在这个问题上犯糊涂,注定要滑向腐败的深渊。前不久,中央纪委机关报刊登了广东茂名高新区党工委原书记谭国锋案警示录。工作之初,谭踏实肯干,不断晋升,被视为“政坛新星”。但后来,他产生了“权力要有回报”的想法,忘掉了公与私的界限。他的贪腐,是从收受相熟老板的小红包开始的。然而,贪欲一旦打开口子,便如洪水猛兽,后来他  相似文献   

20.
在公有制条件下,个人所有权与整体产权能否协调,这是人们研究公有制形式时遇到的一个关键问题。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公有制对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否定,“不是重新建立劳动者的私有制,而是在资本主义时代的成就的基础上,在协作和共同占有包括土地在内的一切生产资料的基础上,重新建立劳动者的个人所有制。”对于马克思在这里提出的既“不是重新建立劳动者的私有制”,又要“重新建立劳动者的个人所有制”的命题,人们有种种不同的理解,对其中“个人所有制”的内涵有不同认识。笔者以为,其实这个命题正是建立在对个人所有制的属性的正确理解,以及对个人所有制与公有制的统一性的深刻认识基础上的。它意味着,这种“个人所有制”是在“协作和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基础上建立的广大劳动者(必然是人口的绝大多数)拥有明晰权益的个人所有制;它也意味着,理想的公有制是一种将个体权益和公共权益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