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真理的概念与哲学一样古老,又与哲学一样年轻;对真理正如对哲学的定义一样,每个哲学家在对其追问中走向殊途.老黑格尔对真理高度评价:"真理是一个高尚的名词,而它的实质尤为高尚,只要人的精神和心灵是健康的,则对真理的追求必会引起人心境中高度的热忱."[1]海德格尔在追问真理的过程中,批判了占统治地位的传统真理观,阐述了生存论意义的真理观,实现了真理观上的语言学转向,并使真理问题同本体论问题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海德格尔对传统真理观的诘难,在哲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黄建平 《世纪桥》2009,(13):70-71
“此在”是海德格尔哲学探讨人的重要概念,也是进入其哲学的理论入口。在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中,“此在”范畴意指“作为存在者的人”和“人的现实生存”。与传统哲学不同,海德格尔强调的是人的“在此”。“在此”是“此在”的哲学前提。海德格尔的“此在”理论与马克思的“现实的个人”思想具有相似性。海德格尔由“此在”追问存在的意义,实际上是把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主体向度推向一个新的理论境界。  相似文献   

3.
李霞玲 《学习月刊》2012,(10):113-114
通常的认为.海德格尔对技术的讨论都集中在后期诸多论文中.其中以《技术的追问》为代表,他在该论文中系统地讨论了技术的分类、本质及人类在技术社会中的境遇.国内学者对海德格尔技术思想的探讨都以此作为分析的文本.实际上在海德格尔在早期著作《存在与时间》中,已开始探讨技术问题.并初步建立了技术思想之框架。  相似文献   

4.
自古以来,哲学总是把存在与真理相提并论,当存在观发生变化以后,真理观相应发生变化。海德格尔对欧洲传统存在论的质疑,是以纯思者的姿态,重新唤醒对“存在”这一古老哲学问题意义的追问,并使之具有了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5.
从 20世纪 30年代开始,海德格尔在其一系列论著中对现代技术的根源、本质以及现代技术的克服等问题进行了本体论的论述。海德格尔这位存在哲学的大师在危机到来之前预见到了技术的无限制发展所潜藏着的危险,并设想出了克服现代技术的方法。在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人们被技术的异化所困扰,发现海德格尔的技术观并研究它,成为技术哲学研究不可或缺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吴纪龙 《世纪桥》2013,(1):49-50
哲学是一种自觉的文化形态,它以超越的方式追问世界的存在意义,具有求真向善审美的本质。但是,传统西方理论哲学由于受逻辑的表象论证性思维的束缚,其超越追问体现为对现实生活世界的脱离。现代哲学由于遭受了普遍的文化危机开始自觉回归生活世界,自觉地克服传统哲学的实体性思维,将超越追问转换为对本真生活自由的建构。海德格尔早期哲学的现象学方法具有明确反对理论化的目标,强调生命应该作为哲学研究的目标。本文将考察海德格尔早期形式显示的现象学思想,以揭示它独特的哲学直觉性。  相似文献   

7.
现代西方哲学充满着终结和转向的喧嚣。无论是恩格斯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还是海德格尔的《哲学的终结和思的任务》 ,现代西方哲学家们都在共同宣告着西方传统哲学的终结 ,尽管他们的理论旨趣有着很大的不同。终结之后的西方哲学开始了各种各样的哲学转向 ,试图为哲学开辟新的思路 ,如所谓的“语言转向”、“生活世界的转向”、“文化的转向”以及“人的转向”等等。无疑在这些众多的哲学转向中 ,现代西方哲学家极大地丰富了哲学理论内容 ,启迪了人的理论思维。但是 ,对于大多数西方哲学家来说 ,似乎并没有注意到…  相似文献   

8.
赫门·杜伊威尔(Herman Dooyeweerd,1894-1977),20世纪荷兰最具盛名的哲学家,他的代表作主要有《理论思想新批判》(三卷本,1935年)、《暮色中的西方思想》(1960年)和《西方文化之源》(1979年)等,这些著作涉及本体论、社会哲学、政治哲学等诸多哲学领域,构成一个庞大的理论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杜伊威尔最具原创性的思想之一就是他对国家哲学的重新建构。他的核心观点是:对国家的研究不能仅仅停留在实证层面,还必须探究隐藏在国家可变形式背后的稳定持久的结构性准则。  相似文献   

9.
仰海峰 《探索》2002,(1):64-68
本文从文本解读的视角,指出了在《关于人道主义的书信》一书中,海德格尔与萨特的区别以及海德格尔与马克思的根本差异。萨特将人道主义奠基于人的生存这一基础上,而海德格尔则认为对存在的历史性领悟才是人道主义的真实基础,萨特的人道主义只是传统形而上学的翻版。海德格尔认为这种历史性的观点也是马克思哲学中最深刻的地方。  相似文献   

10.
人类离不开形而上学。在追问"存在者之为存在者"这一哲学"第一问题"的过程中,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方式也在跟着悄然发生转变。海德格尔先期"此在形而上学"向"世界之四重整体形而上学"的大"翻转",实质正是人类即此在对自身生存与其他存在者之存在关系问题认识的升华与跃迁。现代性问题契合于这一"翻转"主题,为形而上学这一纯哲学问题注入了实践因素,找到了一个绝佳的"用武之地"。  相似文献   

11.
分析哲学是20世纪的一场重要哲学运动,这一运动诞生不久就风靡整个美美哲学界,至今方兴未艾.罗素和摩尔通常被认为是它的两个创始人,维特根斯坦则对于随后的分析哲学的发展方向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但推动分析哲学迅速成为哲学研究的重要思潮之一,并使其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则首推维也纳学派.通过把哲学讨论的重心由思想转移到语言,分析哲学家们认为自己在哲学中带来了一次革命.借助于数理逻辑的技术,在对一些哲学问题的讨论上,分析哲学的表述此以往更清晰,论证也更清楚,方法更严格,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但是,仅仅依赖于数理逻辑的技术和语言分析的方法,是否足以处理大多数的哲学问题,却使人深感怀疑.  相似文献   

12.
余玮 《党史文汇》2006,(5):29-33
1941年1月31日,毛泽东托人给在苏联的两个儿子送去一批文学、历史、哲学书籍,《大众哲学》就是其中一本。1959年10月23日,毛泽东外出要带走的一批书中,《大众哲学》又赫然在目。这本备受毛泽东青睐的《大众哲学》的作者,就是早年斐声中外的青年哲学家艾思奇。一个阳光灿烂的夏日,记者走进了北京南沙沟一栋普通的住宅,拜访了艾思奇的遗孀王丹一。于是,在数个小时的一问一答中,我们解读到更加真实的艾思奇。一“艾思奇”这个名字有点洋味,不知情者还常常发问他是哪国人,其实这是20世纪30年代他到上海之后才开始用的一个笔名,此前他一直叫李生…  相似文献   

13.
海德格尔和马克思对人的哲学的核心问题--自由问题--的思考提供了一种迥异于传统形而上学的运思道路和视域;人存在论地存在,由此,他们共同开辟了告别传统西方哲学的道路和视城.但是,在通向现代哲学的路途中,特别是在通往自由的路途上,海德格尔和马克思具有更多的差异.马克思在现实的社会-政治-经济的视域中,讨论共同体的自由,而海德格尔则先验地讨论个体的自由.这种差异代表着两种完全不同品质的哲学,双方对人类发展的意义不可混淆.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80年代,当传统技术哲学面临发展困境时,一些西方学者开始引导技术哲学研究从关于技术的形而上学分析和对技术后果的批判向对技术进行经验描述的转向。在这样的背景下,关注并介入工程实践便成为技术哲学发展的需要,工程哲学作为新一代技术哲学家建构的核心话语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5.
陈晓利 《世纪桥》2008,(6):46-47
20世纪80年代,当传统技术哲学面临发展困境时,一些西方学者开始引导技术哲学研究从关于技术的形而上学分析和对技术后果的批判向对技术进行经验描述的转向。在这样的背景下,关注并介入工程实践便成为技术哲学发展的需要,工程哲学作为新一代技术哲学家建构的核心话语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6.
作为20世纪著名的存在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1 883—1 969)以何种方式了解到2500百年前的孔子?他对孔子有哪些认识?这些认识对他的哲学思想产生了哪些影响?对此,雅斯贝尔斯《大哲学家》翻译者李雪涛教授有独家之见。  相似文献   

17.
周建华 《学习月刊》2012,(4):51+77-51,77
对存在的思考是海德格尔哲学的核心部分。海氏关于“诗意的栖居”的思索来源于诗人荷尔德林的诗歌《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其本意在于通过诗与思的对话来理解哲学意义上的人的生存。如何实现人的诗意地栖居?海德格尔以栖居.文艺和语言为主要支点进行了深入探索。在一般人眼中.栖居多指住房,劳作,  相似文献   

18.
海德格尔的整个哲学体系,是在区别"存在"和"存在者"不同含义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此在"由于其自身的特点而在众多的存在者当中占有特殊的优先地位,成为海德格尔基本本体论的出发点.海德格尔以人的生存为基础,使哲学摆脱传统认识论的羁绊,获得了更加广阔的视野.但他忽视了非"此在"的存在者,在先天的层面上缺乏对"共在"结构的深入反思,因此,其哲学虽具有精英主义倾向,却未能完全摆脱传统本体论思想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9.
李蕴慧 《探索》2007,5(5):170-173
人与动物的区别不仅在于人能制造和使用工具,更重要地在于人需要一个超越世俗生活的终极追求.无论从哲学产生的渊源、词义,还是从哲学家的研究目的和研究成果来看,都在证明着一个结论哲学的终极理念乃是对人生终极意义的追问和探索.  相似文献   

20.
张松 《理论学刊》2005,1(9):21-26
海德格尔在其关于存在问题的形而上学思考中,赋予了存在之真理以独特样态,与此同时,他也因此而使面向存在的思想获得了一种独特的实践性意义,尤其是在当今这个技术时代中,作为一种纯粹的形而上学,他的存在之思更突显出一种马克思所说的“改变世界”的内在张力。面对马克思在扬弃了形而上学的基础上所提出的这一要求和任务,海德格尔的思想显现出它自身的尖锐性和复杂性;另一方面,通过海德格尔的思想,马克思的全部理论的哲学基础也被带到一种空前的尖锐性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