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4 毫秒
1.
纪念我国经济体制改革30年的最好行动,就是运用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回顾和总结30年来改革的成绩与缺点、经验与教训.事实雄辩地证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客观上存在着两种对立的经济改革观,改革过程充满着两种改革观的斗争.两种改革观的较量,已经和正在影响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走向和前途.  相似文献   

2.
经济体制改革是我国体制改革的现实起点,行政体制改革是我国体制改革的续动力,而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体制改革的根本目标.三者的关系决定了我国体制改革的逻辑是逐步推进的。据此,改革的路径是: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推进行政体制改革,逐步加大政治体制改革力度。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不仅有“双轨制”与“多轨制”长期并存的矛盾,而且有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不能同步推进的矛盾,还有非均衡发展中出现的改革和发展的矛盾。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四大以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阶段。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邓小平经济改革理论,针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提出的新问题、新任务,大胆探索,开拓创新,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新的理论观点,丰富与发展了邓小平经济改革理论,指导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生活环境的变化,我国的政治发展问题日益凸现出来了.政治发展是一个自然过程,更是一个自觉的过程.它直接影响到国家、社会的走向.我们必须加强对政治发展思路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这个部分总结了十二年来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对今后十年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任务、措施作了明确的规定.一、关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1、全面地、正确地看待十多年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就和面临的困难,这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前提.我们通过改革开放,过去那种高度集中的传统经济体制发生了很大变化,符合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要求的新体制正在逐步形成.在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下,国民经济出现了勃勃生机,社会生产大幅度增长,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科技、教  相似文献   

7.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证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主要从六十多年来我国土地经营权的演变历程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变迁过程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8.
尹航 《求实》2012,(5):4-8
1992年邓小平南巡,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中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南方谈话,在理论上深刻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尤其是关于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进而也从实践层面极大地推进了在摸索中前进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以邓小平南方谈话精神为指导,党的十四大正式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也由放权让利历史性地转为制度创新.邓小平南方谈话,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时刻,解决了改革进程中的关键问题,从而推动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闯过了一个极为重要的关口,使中国改革不可逆转地朝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方向前进.  相似文献   

9.
与经济体制改革的一路高歌一样,政治体制改革也必须深化.以前围绕着政治体制改革问题的争论和分歧,不同程度上都与对政治体制改革性质认识上的偏差有关.因此,要深化政治体制改革,首先就必须要对政治体制改革性质有科学的认识.总结30年来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经验教训,对于政治体制改革性质,可从以下三重视角来进行再认识:其一,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其二,政治体制改革是制度、人事与文化的协同变革;其三,政治体制改革是扬优、借鉴、创新结合的变革过程.  相似文献   

10.
20多年来,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从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矛盾,从经济全球化进程中遇到的挑战,从实现全面小康目标对经济建设的要求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必须要有新突破。根据目前改革的进程和十六大对改革的要求,我们必须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所有制结构改革、农村经营体制改革、市场体系改革、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等方面实现新突破。鉴于现阶段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改革的任务艰巨又复杂,因此,必须全面地、辩证地处理好改革过程中的若干关系。  相似文献   

11.
从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层面来看,政治体制改革在客观上要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从政治文化的角度来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政治体制改革提供了智力和思想上的支持;从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来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明了当代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12.
把发展党内民主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突破口是一个较合理的选择.因为它具有实质性和联动性原则,具有难度和风险较小原则,具有相对独立性原则,有利于带动政治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要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这是我国今后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基于此,作者从权力运行的一般规律入手,提出党内权力制约制度完善与创新的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14.
要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先是从作为公有制经济"有益补充"和"拾遗补缺"的角度,确定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必要性;然后从纳入基本经济制度和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角度,提升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进入新世纪以后,形成了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较为系统的理论认识.  相似文献   

16.
经济发展与政治稳定的再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长期来看,经济发展是实现政治稳定的根本保证。改革和完善现行政治体制,是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的双重要求。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和实现政治权力有序运行需要厉行法治。维护中央的政治权威,则是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7.
从文化视角来看,在战后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欧洲形成的一种超越阶级、阶层和政党差别的“福利共识”局面,奠定了欧洲“福利国家”存在和发展的思想文化基础。然而,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新自由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兴起,这种“福利共识”趋于瓦解,引发当前“福利国家”出现政治危机。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对20世纪世界历史进步的重大贡献主要是:对社会制度进行开天辟地的创新;促进了生产力突飞猛进的发展;基本实现了社会的公正,发展了人类文明;推进了世界和平进程;驱使最野蛮的殖民主义退出历史舞台;推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行具有进步意义的改良。  相似文献   

19.
政治生态是一个地方政治生活现状以及政治发展环境的集中反映,是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的综合体现。从政治系统同其他系统如经济、自然、伦理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来看,良好的政治生态是极其必要的。我国目前政治生态存在着部分反生态的倾向,如政治不作为、政治乱作为等。为此,应当倡导优化政府结构,建设节约型政府,树立新型的政绩观,同时要加强舆论监督,从而使政治生态成为符合发展和谐、环境和谐、社会和谐所要求的良好政治环境。  相似文献   

20.
作为重要改革措施的电子政务建设,在对政府管理创新发挥积极推动作用的同时,需要政府不断创新其管理理念和管理制度,使二者水乳交融、相得益彰,成为我国政府改革的两道亮丽风景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