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心资源是任何统治阶级和政党为夺取政权、维护和巩固政权必须凭借的重要资源之一。民心资源作为党的执政资源中的第一资源,对于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兴衰成败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加强对中国共产党培育民心资源能力问题的研究,能够进一步深化对执政规律的认识,更好地珍视民心资源,培育民心资源,运用民心资源,减少民心资源的消耗,真正赢得民心。  相似文献   

2.
《福建党史月刊》2016,(5):61-73
正(一)兴廉反腐廉反腐,赢得民心(19271927.8——1949949.9)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工农民主专政的红色政权。在局部执政的历史条件下,党始终遵循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建设廉洁政权的理论,在惩腐肃贪和加强党的纪律、监督、制度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党明确提出在抗日民主根据地和解放区建立廉洁民主政府的政治纲领,形成了以艰苦奋斗、廉洁奉公为特点的良好风尚。在解放战争取得决  相似文献   

3.
谢春 《学习导报》2014,(6):30-30
小至一县,大至一国,发展的主体在民,根基在民,力量也在民。故史鉴:“得民心者得天下”。如何赢得民心?关键在改善民生,因为民生连着民心。问题是,民生不等于民心,认真抓民生并不一定就贴住了民心。  相似文献   

4.
齐卫平撰文认为,中国共产党执政资源有以下几方面特征。 一是顺应历史而获得的广泛民心。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改变了中国百年受辱的状况,因而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衷心爱戴。选择共产党执政是众意所向,民心所归。这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最重要基础。 二是实践积累而奠定的历史基础。中国共产党执政前经历了长期的准备,无论是队伍和组织的架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始终关注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改善,在对民生政策的不断探索和实施过程中,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生政策体系,由此共同构成中国共产党民生政策的主要内容.新的历史时期,继承和发扬中国共产党民生政策的人民性、实践性、全面性和动态性,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在民生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的领导作用,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政治实践中体现为一贯的民生情怀民生底线思维与实践。民生情怀与民生底线构成了中国共产党政治实践中的两个尺度,百年民生情怀民生底线实践套嵌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两大历史主题之中,并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呈现出不同的内容和特征,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生存型民生情怀民生底线、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保障型民生情怀民生底线、改革开放时期的改善型民生情怀民生底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共享型民生情怀民生底线。百年民生情怀民生底线实践的历史经验有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运动中把握民生情怀民生底线实践、从中国发展的实际出发践行民生情怀民生底线、以制度体系建设保障民生情怀民生底线落地生根。  相似文献   

7.
李竑鋆 《世纪桥》2010,(3):39-39
中国是一个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这五千年中,有无数的王朝兴衰、政权更替。尽管其原因多种多样,但民心的丧失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历史的发展告诉人们:民心之向背直接关系到执政党的生死存亡。因此,我们党应始终把赢得民心作为党建工作的重心之一。  相似文献   

8.
党外人士担任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领导职务,是中国共产党在政权建设上的优良传统,是过去几十年来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合作历史的继续和发展.中国共产党同党外人士在政权领域的合作,始于抗日战争时期.在共产党领导的各抗日根据地,普遍实行了"三三制"的政权,解放战争时期,各解放区仍然保持了这一传统.取得全国政权以后,中国共产党根据我国的具体历史条件,吸收了一定数量的党外人士参加  相似文献   

9.
人民群众的认可、拥护和支持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牢固根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百年历程中,实现从夺取政权到执掌政权并长期执政,根本原因就在于赢得了民心,获得了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实现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共同期盼,是党赢得民心的重要途径,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的重要体现,是党防范化解执政风险、巩固执政地位、夯实群众基础的现实需要。新时代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必须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贯彻落实共享理念,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在高质量发展中推动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从而为党长期执政筑牢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0.
执政能力建设是我们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它关系到我们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关系到我们党的历史任务的完成,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回顾新中国建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史,可以说,巩固政权是我们党执政的前提,发展经济是我们党执政的基础,改善民生是我们党执政的目的.巩固政权,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但是,不同的历史阶段和不断变化的国际国内形势,对我们党执政提出的挑战不一样,对执政能力的要求不同,执政的重点也不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执政重点的与时俱进充分表明,我们党是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相似文献   

11.
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中国共产党要获取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就必须深入贴近群众,正确认识其群体性特征,了解不同群众主体的所思所盼,并能采取多种方式积极回应其利益诉求。在此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时刻铭记群众观点、践行群众路线,通过做好群众工作来赢得民心、稳固政权。换言之,正是由于共产党能真正融入群众、扎根人民,才能不断从中获取前行的巨大伟力。  相似文献   

12.
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为了补给军需、推动革命根据地经济发展,尽管受限于自然资源和社会环境条件的限制,中国共产党仍积极推动军需和民用工业的发展,探索出了一条符合苏维埃政权特点的工业化道路。仔细梳理历史文献我们发现,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工业化探索具有以下特点:立足于农村环境实现农业与工业(含手工业)的和谐共生,以服从革命战争的需要为中心,以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具有很明显的顶层设计特征。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工业化探索为新中国成立后的工业化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纪念活动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发展相伴随.党的创立和大革命时期的纪念活动,注重塑造政党形象、动员组织群众参加革命,已具有组织开展纪念活动的策略意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纪念活动成为国共党争的工具、塑造苏维埃政权与红军形象的载体、协调中苏关系的纽带、联通中国共产党与共产国际的桥梁.但这一时期的纪念活动,存在"左"的偏差.抗日战争时期的纪念活动,主要围绕抗战动员、协调国共关系、建构中国共产党形象、争取国际支持等方面展开,对于赢得抗日战争胜利发挥了积极作用.解放战争的纪念活动,主要服务于解放全中国的政治动员、谋划新中国建设与提升中国共产党的权威.  相似文献   

14.
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历史和现实一再表明,政权的兴衰,事业的成败,最终取决于是否以民为本,能否赢得民心。要求党员领导干部应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演变可分为四个阶段:一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这是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的初成时期;二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这是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在曲折中发展的时期;三是改革开放到党的十六大,这是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大发展的时期;四是党的十六大至今,这是党高度关注并着重解决民生问题,人民生活大大改善,民生建设上升到体现以人为本、追求幸福感的新时期。我党的民生经验值得借鉴:一是必须始终将人民群众作为改善民生的主体;二是必须始终将发展作为改善民生的基本手段;三是必须将改善民生贯穿现代化建设全过程;四是必须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民生建设实践;五是必须将体现以人为本,提高群众幸福感作为民生建设的归宿和目的。  相似文献   

16.
王真 《探索》2004,4(2):41-43
古今中外的历史表明 :腐败不除 ,必然导致亡党亡国。腐败导致的亡党亡国 ,亡在丧失民心 ,亡在政权质变 ,亡在社会动乱 ,亡在自身分裂。前车之覆 ,后车之鉴。我们只有深入持久地开展反腐败斗争 ,才能使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永不变色  相似文献   

17.
李水华 《求是》2012,(6):61
新疆喀什是广东省对口援建地区。在援建工作中,广东省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优先位置,注重处理好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积极探索在援建中改善民生的有效方式。1.优先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紧迫的重大民生问题。民生连着民心,民生凝聚民心。我们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首要任务。广东在2011—2015年投入63.27亿元援疆资金,民生项目资金占75%以上,重点推进抗震安  相似文献   

18.
谁能代表人民的利益,谁就能赢得民心.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必须高度关注人心向背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正确认识了革命斗争、政权建设与解决民生问题的关系,逐步实现由"斗争谋求民生"向"政权保障民生"的顺利转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变革腐朽的社会制度是根本改变民生状况的前提条件;始终关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出发点;开展土地革命,鼓励发展工商业是解决民生问题的物质基础;协调处理革命战争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是解决民生问题的策略方针,这些都对当前民生建设具有重要的启迪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了清除和杜绝苏区党和政权中的官僚主义、腐败等现象,借鉴苏联监察制度经验,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建立了一套系统的监察机构;并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展了党的历史上第一次较大规模的反官僚主义、反贪污、反腐败运动,从而使红色政权成为一个廉洁奉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权,赢得了根据地人民的衷心拥护。笔者根据自己掌握的历史资料,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监察机构和反腐败斗争作一略述,以求对我们今天的监察工作和廉政建设提供一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