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演变可分为四个阶段:一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这是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的初成时期;二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这是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在曲折中发展的时期;三是改革开放到党的十六大,这是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大发展的时期;四是党的十六大至今,这是党高度关注并着重解决民生问题,人民生活大大改善,民生建设上升到体现以人为本、追求幸福感的新时期。我党的民生经验值得借鉴:一是必须始终将人民群众作为改善民生的主体;二是必须始终将发展作为改善民生的基本手段;三是必须将改善民生贯穿现代化建设全过程;四是必须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民生建设实践;五是必须将体现以人为本,提高群众幸福感作为民生建设的归宿和目的。  相似文献   

2.
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的重要优良传统与优势所在,其话语体系随中国共产党发展而发展并呈现出不同的历史特征,表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革命理想高于天"、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敢教日月换新天"、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团结一致向前看"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我们都是追梦人"的历史图式和实践反映。梳理党的百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发展历程,概括和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演进规律和经验,对于推进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旧民主主义社会语境中,文化建设只是维护剥削阶级反动统治的工具,而文化的民生意蕴和人本价值更是被公然遮蔽。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到成熟壮大的过程中,文化民生思想也历经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以及社会主义建设日趋成熟和凸显。梳理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对文化民生建设认识的历史演变的进程,揭示其演变特点和趋势,能够关照当下文化民生建设,在文化民生建设的价值归宿和实践创新上得到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4.
民主也是个历史范畴。在不同时期,民主有其不同的时代内涵和实现形式,从政治民主、经济民主到社会民主,反映了民主内涵的不断深化,以民主促民生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杭州民主促民生实践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90年来,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程中始终关注民生,坚持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出发点和立足点,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因此,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以关注民生为突破口、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为积极应对新的历史条件下意识形态领域的挑战,中国共产党需要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民生情怀;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立场;始终贴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相似文献   

6.
改善民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和谐社会背景下的民生建设目标是和谐型民生。和谐型民生突破了温饱型民生、小康型民生单纯追求经济利益实现与物质生活丰富的局限,具有更加丰富的内涵。和谐型民生的建设应当是以民生的改善、国民福祉的实现作为最高标准,以加强经济民生、政治民生、文化民生、社会民生四大领域建设为着力点的综合性实践工程。  相似文献   

7.
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改善民生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艺兵 《唯实》2009,(10):7-9
建国60年来,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提出了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民生理念,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民生观,结出了丰硕的理论与实践成果。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创造美好幸福生活中创造的理论,是因时而生的民生科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理论研究》一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从新时代民生发展实际出发,通过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理论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努力探索当代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系统回答了当代中国“建设什么样民生、怎样建设民生”问题,提出诸多独到的新观点和新思路,是一部全面系统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理论的内容厚重、特色鲜明、富有创新价值的学术理论专著。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创造美好幸福生活中创造的理论,是因时而生的民生科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理论研究》一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从新时代民生发展实际出发,通过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理论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努力探索当代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系统回答了当代中国“建设什么样民生、怎样建设民生”问题,提出诸多独到的新观点和新思路,是一部全面系统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理论的内容厚重、特色鲜明、富有创新价值的学术理论专著。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始终关注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改善,在对民生政策的不断探索和实施过程中,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生政策体系,由此共同构成中国共产党民生政策的主要内容.新的历史时期,继承和发扬中国共产党民生政策的人民性、实践性、全面性和动态性,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在民生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的领导作用,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卓越领导人之一、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彭真在革命、建设时期始终高度关注民生,注重解决民生问题,提倡破除民生难题要注重法制的作用,为民生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同时也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民生思想财富。挖掘和梳理彭真的这些民生思想,对于当前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仍然有着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一直是政治民主的积极倡导者和实践者,为中国的政治民主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对政治民主在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的探索,既赢得了人民的拥护,使根据地的政权建设得以稳固,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定的基础,也为中国社会主义民主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渊源,并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3.
民生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核心问题,包括经济民生、政治民生、文化民生、社会民生四个方面内容。建党九十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以改善民生为己任,以民富国强为目标,进行不懈的努力与奋斗,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彰显了我党坚持执政为民、以民为本,改善民生、以惠民为重的全新理念。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百年政治建设的历史纵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贯穿于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全过程。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整个历史实践中,党的政治建设始终在场。永无止境的实践发展推动党的政治建设认识不断升华。中国共产党百年政治建设发展形成的一系列深刻思想,是党的理论创新成果重要内容。从社会主义发展史看共产党的建设,中国共产党加强政治建设的理论为马克思主义党建思想宝库增添了弥足珍贵的财富。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的百年实践显示认识不断深化的发展逻辑,历史实践中一以贯之的政治建设体现中国共产党人的行动坚守,党的十九大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要位置是对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新经验的深刻提炼。百年历史淬炼沉淀了党的政治建设丰富经验,把党的政治建设不断引向深入必须保持高度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新时代坚持发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作用,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为世界上第一强党,是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5.
瞿晓琳 《党史文苑》2010,(6):4-7,16
民生决定民心.民生状况影响着社会的进步和政权的兴亡.只有关注民生、改善民生,才能赢得民心、赢得政权,历史上许多政权的得失以及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的历史经验都证实了这个规律.在新的历史时期,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必须高度重视并进一步改善民生.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的民生思想是由党的性质决定的、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形成的对待和解决民生问题的立场、观点、原则、方法和策略的总和.它是关注民众现实利益与实现人的发展的有机统一.中共的民生思想具有继承性、体系性和发展性等鲜明的特点,它充实了中国共产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目标的内涵,增强了现阶段我党执政的合法性,并有力地推进了当前的社会建设.其重要的创新在于它适时而巧妙地将党的执政伦理价值与民众新的生意发展需要结合起来并形成一定时期的治理战略,从而彰显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高超的政治智慧和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7.
正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凝神聚力,意义深远。百年党史可以划分为若干个历史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从党的十八大开始,持续到21世纪中叶新中国成立100周年之时,是当前我们所处的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标志着中国进入民生政治时代。在民生政治时代,改善民生成为执政党获得政治合法性的重要来源。民生政治背景下的合法性建设不能孤立进行,必须纳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中去加以推进。民生政治时代党的政治合法性建设应当是以提高民众生活满意度为重要支撑来源,以加强经济民生、政治民生、文化民生、社会民生四大领域建设为重点,以民生的改善、国民福祉的实现作为最高标准的综合性实践工程。  相似文献   

19.
陈洪玲  唐韵娣 《求实》2006,2(Z4):57-58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政党制度,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在长期斗争中的共同创造,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它孕育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于建国前夕,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又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在当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各个时期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一直十分重视改善民生。然而,党对改善民生的认识和决策也有一个发展变化的历程。应该说,改革开放的前20年是将改善民生从属于经济建设的,民生的改善相对滞后。进入新世纪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党作出了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决策,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布局,推进了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