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我的父亲母亲就是我最好的榜样。父亲是一名红军老战士,一身正气、为党奉献;母亲是一名家庭主妇,教育我平和做人、凡事谦让。这正是我的家风,我要把它传承下去。"近日,鞍山市一位老干部向我们讲述了自己的家风家教故事。家风家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正能量。鞍山市纪委切实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深入开展廉洁家风促党  相似文献   

2.
正8母亲生下我就没奶,每到宿营地,都抱着我四处找奶。老乡们见红军中还有婴儿,非常稀奇,有奶的婶子和大姐,纷纷把我从母亲怀里接过来,争着喂我。母亲利用这个机会,给她们讲革命道理,说红军是穷人的队伍,我们千里转战,就是为老百姓过上好日子。9一个懵懂的孩子,饿了,尿了,骨头被小骡马颠得快要散架了,我只会哭,不停地哭。久而久之,如  相似文献   

3.
正问:请谈谈来重庆办事处之前的革命经历。答:我出生于一个普通农民家庭,母亲早逝,家境贫寒,从小被过继给大伯。大伯看我聪明懂事,记忆力过人,送我上了4年私塾。由于家里经济困难,田地无人耕种,后弃学回家务农,11岁就挑起家庭的担子。1933年8月,红军到达我家乡。我看到一惯欺压乡里的地主恶霸望风而逃,又听说红军是解放穷人的革命队伍,毅然参加了红四方面军。那年我14岁。  相似文献   

4.
夺枪杀敌记     
1930年,我父亲杨光臣所在的活跃在大别山的一支红军队伍被国民党反动派打散,他也壮烈牺牲了。从此,母亲带着5岁的我,东躲西藏,以乞讨为生,直到1935年秋才回到家乡金寨麻埠区油坊店乡江家岭。  相似文献   

5.
正"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当硝烟散尽、河山重整,那段悲壮的历史、那份真挚的情怀,却不曾改变。家住贵阳市的老红军安仲华,出生在四川省青川县板桥乡。父亲早逝,母亲改嫁,留下幼小的他和奶奶相依为命。1935年初,红四方面军来到青川,开展了打土豪、分田地、分财物的革命斗争,并建立了县、区乡苏维埃政权组织。"15岁的我,就是在这个时候参加红军的,当时就一个念头,跟着红军部队有饭吃,还有枪来打坏人……"安仲华说。  相似文献   

6.
正长征,是一首壮丽的悲歌,也是一首雄伟的凯歌。回顾长征中一幕幕感人至深的诀别画面,不禁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勇气和意志所震撼,不禁为红军将士的无私与伟大所感动。1934年,刘湘围攻川陕苏区。红军撤离时,红军战士李中权的9个家人全部跟着红军长征。李中权虽然与母亲同在长征队伍中,但只有过三次短暂的相见。第一次见面是在1934年春天,李中权在通江遇见母亲,当时两人都已经知道李中权父亲的死讯,但都在向对方隐瞒。  相似文献   

7.
正1嘀嗒、嘀嗒、嘀嗒……嘀嗒、嘀嗒、嘀嗒……初次来到这个世界我敢说,没有谁比我听到了更多的马蹄声也没有谁像我那样整日整夜地枕着马蹄声入眠更没有谁像我那样每天等待那串马蹄声的响起就像等待日出和日落2我是红军的女儿,出生在1935年11月1日。母亲说,那天,在我的故乡湖南桑植,父亲派来照顾她的卫生员因事外出了,屋里只剩下她一个人。就在这时,我  相似文献   

8.
正问:您何时参加红军?谈谈您了解的红军反"围剿"情况。答:1928年春,红军到了我家乡。我参加了村里组织的儿童团,整天拿着梭枪查岗、放哨,有时跟着大人跑跑腿。后来,家乡成立了地方武装游击队,我和姐姐都参加了。江西南部是中央苏区所在地,红军在苏区扩大队伍,地方武装游击队被编入红军。1931年,我正式参加红军。  相似文献   

9.
在北上苏皖的新四军领导干部中,有个廖海涛,上杭人,1928年 3月入党,是上杭苏区的创建者之一。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后,他率领红军游击队在上杭双髻山一带坚持游击战争。敌人抓去他的母亲、妻子和儿女,逼他投降,但他强忍亲人被害的悲  相似文献   

10.
在北京西城区总政老干部服务处居住着南京军区空军原政治委员李中权将军。这位92岁高龄的老红军战士,腰板硬朗,精神矍铄。窗明几净的客厅里挂着中央军委原副主席迟浩田赠送的条幅:“书敬李中权将军——满门革命赤子,辉煌永留青史”,和一幅李中权母亲的画像。李老将军说:“我们全家9人全都参加了长征,我母亲是在长征路上去世的。每每回忆起长征来,  相似文献   

11.
1932年6月,蒋介石在庐山召开会议,决定首先消灭在鄂豫皖、湘鄂西的红军.之后,国民党调集30万大军进攻鄂豫皖.由于敌我力量悬殊,红四方面军于10月决定撤离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大转移. 一天,李先念正在红安河口指挥战斗,母亲突然出现在阵地上.听说儿子在家乡附近打仗,而且红军就要转移,这位小脚的母亲竟冒着激烈的炮火一路找来.  相似文献   

12.
正长征,是一首壮丽的史诗,更是一首雄伟的凯歌。无数红军将士为了心中崇高信仰,为了伟大革命事业,与骨肉至亲、生死兄弟毅然诀别,向死而生、踏泪前行。回顾长征中一幕幕感人至深的诀别画面,不禁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勇气和意志所震撼。李中权三别慈母1934年,刘湘围攻川陕苏区。红军撤离时,红军战士李中权的9个家人,因恶霸的报复被迫全部跟着红军长征。第一次见面是在1934年春天,李中权在通江遇见母亲,当时两人  相似文献   

13.
一九三二年五月,红军解放了我的家乡。我那时才十二岁,参加了共产主义少年团.我带着红军打了两家大土豪,开仓济贫,没收浮财。后来红军回师赣南,国民党还乡团回来了,说我带红军打土豪,要把我抓去活埋,我逃了出来。一九三三年二月,我到龙岭找到苏区政府副主席吴庭坚,要求去找当了红军的我的舅父。他说我年纪小,不便去,就把我留在龙岭参加游击队。一九三四年二月十七日,我被正式编入中国工农红军  相似文献   

14.
祁禄山的红军标语2003年2月17日清晨,我背着沉重的行囊,跨过于都河,沿着中央红军的长征路线,开始了313天重走长征路的艰苦历程。当我踩着沙子与石块铺成的村道拐进深山里的于都祁禄山乡时,天完全黑了。第二天一大早,年轻的乡干部邹厚华就领我去看祁禄山乡的红军标语。他说;"我们乡的红军标语很多,可我搞不清这些标语是红军长征留下的,还是长年驻在这里的苏区红军写的。"祁禄山与国民党统治的白区相连,是中央苏区的前哨,经军和白军经常在这里发生拉锯战。这儿的老百姓称长年驻扎在这里的红军为"小红军",称长征时经过这里的红军为"大红军",这是根据人数的多少来称呼的。祁禄山乡是我在长  相似文献   

15.
2011年4月28日上午,福建省永安市小陶镇吴地村小吴地中洋自然村村民陈亨尧拿出了自己的传家宝——父亲陈海照的一张遗照和当年红军将领方方送给陈海照的一副绑腿。他告诉前来采风的记者:"我的父亲名字叫陈海照,9岁到11岁时经常给红军送信,被国民党抓去两次没有牺牲。当时的红军将领张鼎丞、方方等经常来到我的家里,和我父亲同吃同住。这副绑腿是红军留给父亲的作纪念。红军留给我父亲的还有一件棉袄。"  相似文献   

16.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后,中共闽粤边特委与党中央失去联系。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闽粤边红军游击队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持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期间,我历任红军闽粤支队支队长、红军被立营营长、红军闽南独立第三团团长兼政委等职。1935年春,敌人调遣了大批兵力驻防漳州,对我根据地和红  相似文献   

17.
正这些年,我"走走党史",首先断断续续地走完了中央红军、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的长征路,同时也走了红二十五军的部分长征路。这里,根据我"走走党史——长征行"的体验,谈谈对红军长征若干问题的一些看法。一、红军长征的基本内涵红军长征早已成为历史。但对它的研究仍然是个常研常新的课题。在走长征路的过程中,我萌生一个疑问:红军长征的基本内涵是什么?怎样才能全面  相似文献   

18.
正近日,在南京市鼓楼区某套50多平米的出租房里,中共早期主要领导人张闻天和女红军刘英之子张虹生接受了采访,谈及以清廉著称的革命家庭对自己的影响。记者:您母亲刘英长征时是红一方面军的女战士,70年代末曾任中纪委委员,她在工作生活中是如何履职的?张虹生:讲一个例子。父亲平反后,根据有关政策,中组部准备调我到北京工作,可以照顾年老的母亲。但母亲直接将调函退了,并说干部子弟为什么都要回北京,她现在的工作生活,党组织已经安排的很好,不需要  相似文献   

19.
木逸林 《共产党人》2005,(14):48-49
石磊,1922年出生在四川南江县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幼年母亲早逝,贫穷的父亲把他寄养给开药铺的姑母,帮助姑母家打点一点杂事。1932年年末,红军四方面军路过四川,住在姑母家里,石磊第一次接触到了红军,听说红军是为穷人打天下的,刚满10岁的石磊就决定跟随红军走,去为贫苦的大众开辟新的世界。他偷偷地离开姑母家,跟随红军一起出发,从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相似文献   

20.
前我见《党史资料与研究》上有关于在闽西的红军军官学校的介绍文章,多有不确实之处。我是红军军官学校第一期学员,据我所知,同期学员理余下无几,我本人身体已每况愈下,从抢救党史资料计,现将我所知道的中国红军军官学校的情况作一番介绍。大革命失败后,我党将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入农村,开展土地革命,武装反抗国民党新军阀的反动统治,在全国各地建立起许多革命根据地和红军队伍。为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