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每月大事     
《福建理论学习》2009,(12):48-48
(09年11月) 1日,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成立。清华大学曾于1925年~1929年成立清华国学研究院,毕业学生近70名,其中后来成为我国人文学界著名学者的有50余人。  相似文献   

2.
一本与百本     
欧阳娜 《奋斗》2006,(12):43-43
文化大师陈寅恪被聘为清华国学研究院的导师是由梁启超推荐的。据传,梁永超向清华校长曹云祥推荐时,曹问:“陈是哪一国的博士?”梁答:“他不是博士,也不是学士。”曹又问:“他有没有著作?”梁答:“也没有著作。”曹说:“既不是博士又没有著作,这就难了!”梁启超有些生气地说:“我梁某也没有博士学位,著作算是等身了,但总共还不如陈先生寥寥数百字有价值……”  相似文献   

3.
正国学乃我国固有的传统学术及其研究的学问,章太炎先生云:"夫国学者,国家所以成立之源泉也。"作为一种文化的力量,国学积淀着我们民族的精神追求,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孔子游乎缁帷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一问一答之间,大道即出。国学原本便偏重于实在的、形象的、具体  相似文献   

4.
正张荫麟是广东东莞人,1923年,17岁的他考入清华学堂。当年,他就在《学衡》发表《老子生后孔子百余年之说质疑》,对梁启超的观点提出异议,梁启超不以为忤,还叹为"天才"。当时《学衡》杂志编辑还以为作者是清华的国学教授,殊不知,竟然是一个不到18岁的小青年。之后,他还写信质疑梁启超演讲中的问题,梁启超不仅不生气,反而很高兴。在后一次演讲中,梁启超在讲台上当众答复他,还称赞张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国学热"再度兴起,且声势浩大,涉及广泛。一些学校也相继成立国学研究院或国学班。从涉及的领域看,"国学热"不仅超出学术讨论的范围,还渗透到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同时,也应看到,一些学者对"国学热"的负面影响和危害进行了争论和批评。那么,究竟应该怎样认识这场"国学热"呢?  相似文献   

6.
做人有差别,品性分优劣。国学大师王国维说:"有境界自成高格。"学习、工作和生活,处处体现着一个人的境界。做人,的确要有一点境界。境界是指人们在修养、学识和道德上所达到的高度及水平,是一个人精神内涵的自然流露。它潜藏于人的思想意识,外化为言行。高尚的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7.
国学的兴起,是近年来文化界最为引人瞩目现象之一。2005年,中国人民大学正式成立“国学研究院”。随后.海外也成立了不少类似“孔子学院”、“国学会”的民间学院。2008年.政府出钱、民间捐款300个亿.在孔子的家乡修建“中华文化标志城”。这些工作对振兴国学当然很有意义.但国学是扎实而严肃的学问.需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研究.有了扎实的群众基础和踏实的专业研究.“国学”才会流入到我们的血液中.  相似文献   

8.
"他是一个能坐得住的人,他的心能沉得下来,大千世界的种种诱惑,都动摇不了他对学术的执著追求。"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民盟中央副主席袁行霈先生称赞的这个人,叫孟二冬。  相似文献   

9.
《党建》2017,(6)
正湖南省衡阳市是先哲大儒王船山的故乡,国学文化源远流长。2015年以来,衡阳市按照中央精神结合实际,在全市开展"船山故里·国学飘香"系列活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为主线,以"学国学、知礼仪、讲文明"为主题,做到"以国学涵养国魂、以文化陶冶性情、以市情教育市民"。内容立体化。活动设置国学讲座、国学征文、国学竞赛、国学展示四大板块。开设"石鼓书院大讲  相似文献   

10.
孙宝国 《新长征》2012,(3):58-60
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瞧悴’。  相似文献   

11.
<正>书房国学经典照亮人生张 刚我自幼喜欢读书,尤其喜欢读国学经典。从刚入学时"人之初,性本善"的机械记忆,到今天"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认真品读,学国学于我从未间断。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的讲话中巧妙运用经典的魅力,更加坚定我学国学的信心。总结这些年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我认为学国学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好处:一是修身;二是做人;三  相似文献   

12.
<正>作为国内第一个国学类别的专业图书博览会,孔学堂书博会不仅为国学类书籍搭建了展示平台,还推动"全民阅读"持续升温,见证了"国学研习"的蓬勃态势。十月贵阳,书香浸润。236家出版单位、20000余种国学图书、数百位出版人及作者、6万余名读者聚于首届孔学堂·国学图书博览会。这是一场文人的盛会。写书人、卖书人、出书人、读书人之间"无形的墙"被打通,品读经典、研习国学、问道大家、共话传统。这是一场国学的盛事。国学类书籍首次集体亮相,规模之大、品种之多、销路之广,充分展现了国学出版市场的巨大潜力和国学阅读热潮的方兴未艾。  相似文献   

13.
从《毛泽东早期文稿》可以看出:青年毛泽东已经"略通国学大要",具备很好的国学修养。青年毛泽东对何为国学、国学何为、如何学国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青年毛泽东"略通国学大要"是他日后接受马克思主义和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要主体素质方面的条件。  相似文献   

14.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9月14日应邀到清华大学看望师生,并在学校大礼堂发表演讲。演讲持续近1个小时。本刊摘登如下。站在这里,我首先想起曾担任过清华教授的梁启超先生。1914年11月梁先生第一次来清华作演讲,题目是《君子》。他引《易经大传》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话,勉励学子们树立"完整人格"。我以为,他这次演讲,对清华优良校风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以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八个字就成了清华的校训。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  相似文献   

15.
1935年的潘光旦在清华教务长任上,严守校规,不徇私情。一次安徽省主席刘镇华写信给他,想让两个儿子到清华旁听,他婉拒:"承刘主席看得起,但清华之被人瞧得上眼,全是因为它按规章制度办事,如果把这点给破了,清华不是也不值钱了吗?"  相似文献   

16.
当下,主流媒体与民间正以各自的方式表达着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全球首次联合祭孔大典隆重举行;国外大学里孔子学院相继成立;孔子标准像发布;上海创办孟母学堂;中国人民大学成立国学研究院;北大开办乾元国学讲堂;央视讲读《论语》;《光明日报》开国学专栏等,还有人提出在基础教育中加入“读经”,读四书五经。就此如火如荼的国学热,笔者拜访了著名学者、华中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王泽龙教授。  相似文献   

17.
10月16至18日,为期三天的首届孔学堂·国学图书博览会让"国学"二字再度成为焦点。国学的含义是什么?如何看待当下的"国学热"?学习国学在当代有何价值和意义?记者就此专访著名学者吴光教授。  相似文献   

18.
书林漫步     
《理论与当代》2009,(8):55-55
《从周边看中国》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中华书局2009-6 2007年.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院长葛兆光教授首先提出“从周边看中国”,提倡将中国传统的国学研究放置于一个更为宽广和开放的环境中加以考量,通过中国周边各个文化区域留存的各种文字的资料,反过来观察和研究中国的传统和文化,“探寻世界视野中的中国”。  相似文献   

19.
无罪于……     
《理论与当代》2014,(5):55-56
正陆其国在3月30日的《新民晚报》撰文指出,一所大学办得如何,校长的作为无疑是关键。清华校长梅贻琦即可证明这一点。梅贻琦上位后有权但不揽权。在清华的教授评议会上,只要教授们提出的建议有利于清华发展,梅贻琦无不赞同,谓之"吾从众"。正因为梅贻琦执掌清华有方,清华得以蒸蒸日上,跻身于名牌大学之列。对此,曾长期担任清华文学院  相似文献   

20.
正"国学"是近几年的一个热点话题,在全民"国学热"的背景下,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王杰提出,党员领导干部更应该学习国学,他认为国学有助于提高领导干部的个人素质和修养,这对于构建健康和谐的政治生态有着极大的助力作用。此外,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诸多政治智慧,也可为今天的领导干部在施政、行政过程中提供一些智力支持。近日,本刊记者(以下简称"记")专访了王杰教授(以下简称"王"),对领导干部为什么需要学国学和该如何学国学等相关话题与王教授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