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曾琦 《世纪桥》2012,(3):29-30
史铁生是以生命书写的作家。在他的小说文本中,贯穿着对人类生存的哲学思索,交织着荒诞与救赎的双重主题。即梦想与现实、追寻和局限、存在与虚无,构成了人生荒诞性主题;而在绝望中顽强生存、在苦境中寻求超越、在困苦中不断抗争,构成了人类救赎的主题。  相似文献   

2.
面对“非典”疫情 ,作为“思考者”的哲学工作者应把生态伦理纳入伦理观念体系 ,实现伦理观念的概念跃迁 ;拓展功利化的价值视野 ,塑造符合价值本真含义的价值观念体系 ;更新传统的发展思路 ,倡导以可持续发展为途径、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新发展观 ;树立富于超越意识的生命意识和富于生命意识的哲学观。  相似文献   

3.
生命哲学是庄子哲学的基础,庄子的哲学是从反思生命开始的,是生命与心灵深处的对话,本文着重阐述了庄子的生死观以及如何才能超越的问题,从而寻求到人生的自由和超越,最后达到“逍遥游”的理想化、审美化的人生。  相似文献   

4.
史玉丰 《理论学刊》2012,(2):119-122
作为一种生命理解方式,“人生如戏”深深植根于张爱玲的意识深处,也是她小说作品一再书写的主题.但张爱玲的独特之处不仅在于对如戏人生的虚假性揭示,更在于在这虚假世界中看到人生的真相.她以窥视的方式努力营造一种真实感,在消弭生活与戏剧距离的过程中,展示了二者实为一体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5.
韩秋红  邢立军 《唯实》2003,(9):6-10
面对“非典“疫情,作为“思考者“的哲学工作者应把生态伦理纳入伦理观念体系,实现伦理观念的概念跃迁;拓展功利化的价值视野,塑造符合价值本真含义的价值观念体系;更新传统的发展思路,倡导以可持续发展为途径、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新发展观;树立富于超越意识的生命意识和富于生命意识的哲学观.  相似文献   

6.
在全球化时代寻找一条中国化道路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因。中国化“化什么、什么化、谁来化”,取决于哪种主张在中国现代化进程能够实现主题的中国化、主力的中国化和主体的中国化。国共两党的“中国化”主张代表不同的现代化范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中国现代化从片面到全面、从外生到内生、从被动到主动的历史性超越。  相似文献   

7.
李掖平 《理论学刊》2004,(3):113-117
20世纪90年代山东女性小说的主题意向集中于三个层面:一是描写刻画女性置身于物化时代的艰难处境;二是揭示反映女性沉浮于都市流行的浮华爱情中所遭受的残忍掠夺与伤害;三是书写传达女性解构颠覆男权中心文化秩序的决绝反抗。这些作品由此洞开了女性生命存在的悲剧真相,显示出文化反抗的积极意义,但同时也存在着明显的偏颇与不足。  相似文献   

8.
侯惠勤 《前线》2013,(12):201-201
信仰是超越个体生命有限性的精神追求。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信仰是人的一种精神追求和精神状态,其实质是超越个体生命的有限性、追求生命的“不朽”和永恒。  相似文献   

9.
东方哲学"天人合一"的生命体认是现代女性生存的现实背景,西方哲学灵与肉的分离对峙是她们角色困惑的精神之源.在不断的审视探索中,女性作家在生命意识的引导下表达出对自身角色的定位诉求,构建阴阳和谐的性别书写模式已成为一种成长趋势.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50年代出生的新加坡华文作家是新加坡“西方同化”、“族群文化模式建构”等历史的见证人.在他们的笔下,文学想象中母国传承的“集体记忆”、身份定位中“本土植根”的艰难尝试、对“典型新加坡人”精神症候的揭示,以及向“跨文化”意识转向的趋势,构成了文本独特的内容蕴含和主题嬗变.探究海外华人作家写作的历史价值与当代启示,对于了解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承与现代性流变、华文文学形态的一脉相承与意义的多元再生等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丁素 《求实》2002,(4):18-20
创新是人类智慧的灵魂 ,是哲学生命延续和活力再现的核心和精髓。思维创新是优化、改变其思维方式和应用能力的重要基础 ;是哲学不断发展的重要因素 ;是直接推动哲学变革的智慧先导。创新就是要突破原有思维关系结构的旧模式 ;创新就是用哲学特有的“问题意识”去发现新矛盾 ,建立新关系 ;创新就是培养发现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在反思和批判中“引爆”智慧潜能。  相似文献   

12.
十八大围绕党的执政能力、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个主题,提出了许多党建的新思想,诸如“四自能力”“四种监督渠道”“四个意识”和“四个始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新境界.  相似文献   

13.
在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下,如何认识中国社会?重读《乡土中国》有助于我们从方法上解构中西文化争论的中国社会之困。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建构了基于文化自觉思想的社会学方法论,这不仅是费老学术思想上的一次大飞跃,且是当前人类社会和谐发展提出的共同要求。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深化对《乡土中国》的认识。发现社会:费孝通破解中西文化冲突之争,文化自觉的社会根基;深入农村:费孝通解读中国社会大历史,《乡土中国》的主题就是"研究中国文化模式怎样从中国农业和农村生活中产生出来";超越乡土:费孝通成就社会学想像力,实现了三个超越——超越新儒家;超越文化;超越方法。费孝通的文化自觉方法论构筑了他用生命、思想和乡土共同凝结的传奇人生。  相似文献   

14.
《钟山》杂志社和《文艺争鸣》杂志社在1994年联合推出“新状态文学特辑”,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关注。何谓新状态文学?现将有关论述评介给读者。 新状态文学是90年代的文学。90年代将结束一个世纪而开始一个新世纪,90年代中期的文学处于文化的转型变动之中,它书写90年代中国社会经济和文化变迁所导致的人的生存和情感的当下状态,无论是“与往事干杯”还是渴望未来,都是通过呈现当下状态来体现。它表现为一种自然流动的状态,打破了以往主题表现的寓言模式,具有一种无意创新的创新意向,超越  相似文献   

15.
党的先进性是党的生命,构建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是党生存、发展、兴旺的必然要求。荣县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针对突出问题,狠抓教育整改,不断总结探索,构建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着力培养“爱民党员”,努力构建党员长期受教育的教育培训机制。教育活动中,针对全县部分党员存在的“宗旨观念不强”、“群众意识淡薄”、“努力方向不明”等问题,开展了“我是党员·情系万家”、“交心谈心·触动大家”、“众志成城·建好我家”三大主题活动。广大党员深入基层,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疾苦,增强了党员的主体意识和亲民、爱民、为民意…  相似文献   

16.
中国哲学是以人和生命为主题的生命哲学,儒家、道家、佛家表现的尤为突出。由于思想纬度、思维方式不同,他们以不同的方式、在不同层次上追求生命的价值和超越意象。从哲学本体论、生命本源论、生命机制论方面,儒道佛生命本体论就有根本的不同。儒家生命哲学以社会为本位,道家生命哲学以"道法自然"为核心,佛家哲学以"缘起性空"为中心。本体论的根本差异,导致了儒道佛三家生命价值观的不同,生命超越意境也有不同层次。  相似文献   

17.
中国当代新农村社区建设的现实条件及路径选择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农村城镇化进程中自然村落的衰败与现代社区的崛起以及新农村建设中国家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与居住环境的投入是新农村社区建设的两大主题背景。我国新农村社区大致分为城市化扩张下的农村社区模式、“就地城镇化”下的农村社区模式和“村民自治”体制下的农村社区模式三种类型,其中第二种是适宜在我国推广的模式。农村社区建设可分建设农村社区、构建社区自治机制两大步来进行。  相似文献   

18.
《共产党人》2020,(2):41-42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石嘴山市各级党组织坚持“治标”与“治本”相结合、“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注重在建章立制、完善长效机制上下功夫,把主题教育中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好模式用规章制度固定下来,形成管长远、固根本制度成果819个,有效推动了主题教育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有力推动了全市经济社会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9.
韩秋红  邢立军 《唯实》2003,4(8):6-10
面对"非典"疫情,作为"思考者"的哲学工作者应把生态伦理纳入伦理观念体系,实现伦理观念的概念跃迁;拓展功利化的价值视野,塑造符合价值本真含义的价值观念体系;更新传统的发展思路,倡导以可持续发展为途径、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新发展观;树立富于超越意识的生命意识和富于生命意识的哲学观.  相似文献   

20.
周月  张晓君 《世纪桥》2024,(2):112-114
现代化长期以来被等同于西方化、资本主义化、工业化。然而,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实践证明,现代化并不存在某种固定不变的模式,更不能等同于西方化。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经历百年探索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不同于西方现代化的新道路,实现了对西方现代化模式的理论超越、逻辑超越、模式超越,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道路基石,能够为广大发展中国家迈向现代化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