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海荣 《前线》1963,(19)
全国青年劳动模范、密云县河南寨公社下屯大队大队长肖庆森,一九五六年高小毕业后,怀着改变家乡贫困面貌的雄心,踏踏实实地劳动,坚持种试验田,贯彻“八字宪法”,取得了一定成绩。一九六二年,只有二十六岁的肖庆森,被选为下屯大队的大队长。这一年,他劳动了二百四十二天。并且,坚持改良品种和种植方法,进行了多次实验。  相似文献   

2.
1958年,作家李准以河南林县宋家庄大队妇女队长刘凤仙为原型,创作了小说《李双双小传》。作品出版后在读者中引起较大反响。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上海电影制片厂的前身)将小说改编后拍成了电影《李双双》。  相似文献   

3.
周恩来关心林县地方病防治、红旗渠建设和干部的成长杨增和郝建生周恩来生前十分关心支持林县的工作。他对防治食管癌病、红旗渠的建设及林县干部的成长,倾注了很多心血。1957年11月15日,周恩来阅看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召开的全国山区生产座谈会简报时,看到中共...  相似文献   

4.
河南偃师县有个农民小麦育种专家叫李德炎。1958年他出席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代表大会时,和当时任团中央书记胡耀邦攀谈过。1964年在全国团代会上,胡耀邦又接见了他。1975年胡耀邦主  相似文献   

5.
正2011年3月7日,习近平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期间参加河南省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红旗渠精神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历久弥新,永远不会过时。河南林县,地处太行山区,土薄石厚、水源奇缺,"一部林县志,满卷荒旱史""水缺贵如油,十年九不收"是旧林县的真实写照。60多年前,为改变贫困面貌,林县人民在党的坚强领导下,10万大军战太行,苦战10年,劈开太行山,  相似文献   

6.
正这张英雄照1960年拍摄于北京,是"全国著名战斗英雄"之一的李秉璧。他出生于山西省长治县北呈乡南呈村人,14岁时参加了八路军第一二九师三八六旅七七一团,16岁加入中国共产党。英雄佩戴的胸章,有几枚就是在抗战时期由党中央、毛泽东颁发的。全国解放后,我和李秉璧在一起工作多年,生前他经常向我讲述南呈大队的创业史和他在部队的战斗经历,特别是抗战时期在百团大战和山东临清洲战役与日本鬼子作战的经  相似文献   

7.
今年35岁的吴荣超是河南荣超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CHC全国产业经济国情调查办公室河南调研组主任,曾获2010年河南省“十大杰出科技创新人物奖”、2011年郑州市“五一劳动奖章”。他创办的河南荣超建筑工程有限公司2010年被评为“全国高科技产业化和谐诚信示范企业”。翻开他的创业史你就会发现,十几年来,他所迈出的每一步几乎都充满着传奇色彩。  相似文献   

8.
红旗渠精神的时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60年代,在党的领导下,河南林州(原林县)人民在生产力水平相当低的条件下,凭着自己的双手,修建了举世闻名的红旗渠。在这场气壮山河的伟大实践中,孕育、形成了伟大的红旗渠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弘扬这种精神,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红旗渠精神是民族精神的时代体现1995年,胡锦涛同志在视察红旗渠时指出:红旗渠是一个典范,它体现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不仅是林州的、河南的精神财富,也是我们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财富。可以说,红旗渠精神是民族精神的时…  相似文献   

9.
正20世纪70年代,周恩来总理曾自豪地告诉来中国访问的国际友人: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河南林县的红旗渠。被誉为"人工天河"的红旗渠是50余年前,河南林县(今林州市)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在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河水到林州的水利工程,在国际上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目前,河南当地申报红旗渠加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工作已经启动。  相似文献   

10.
<正>红旗渠是一项巨型的水利工程,位于河南省林县(今林州市)境内。林县位于太行山东麓,自古就是严重干旱缺水的地区,极度贫困。1959年河南大旱,林县人民政府决定从山西平顺县侯壁断下,把浊漳河水拦腰截流,劈开太行山,修建一条长70.6公里,宽8米,深4.3米,引水量为25立方米/秒的总干渠,即红旗渠(取自"高举红旗,勇往直前"之意),以彻底改变干旱缺水的状况。此计划得到河南省委的大力支持。山西省委也同意了林县人民的请求。  相似文献   

11.
瓜田 《前线》2007,(12)
前些日子,瓜田先生有机会参观了全国闻名的河南林县红旗渠。一个贫困的农业县,在极度困难的岁月里,连续奋战十年,硬在太行山半山腰上啃出一条长达1500公里的大型水利灌溉工程——红旗渠,从而一举结束全县上千年干旱缺水的  相似文献   

12.
<正>在上世纪60年代,河南林县是个人们耳熟能详的地方,而林县人民修建的"红旗渠",则更是一个妇孺皆知的名字。红旗渠建成后,国务院总理周恩来说它是"人工天河",是中国农  相似文献   

13.
吴兆章 《党史纵览》2010,(11):20-23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璀璨将星中,有一位出生于河南光山的传奇人物。他1933年参加革命,最高军衔是上将,不少史料都写着他是1955年授衔的开国将军。可每每有人说起此事时,他总是一本正经地纠正说:“我1955年并未被授少将军衔。只是大校.1988年才被授予上将军衔。”将军实事求是的态度令人钦佩.而他为中国人民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所燃烧的激情岁月更是让人久久难以忘怀:13岁参加红军。参加过保卫鄂豫皖苏区的敌后游击斗争:  相似文献   

14.
蔡如鹏 《党课》2012,(24):89-93
1954年,26岁的杨贵被河南省委派到林县当县委书记,直到1973年,周恩来亲自点名调他去公安部工作为止,他在这个太行山深处的山区县前后工作了19年。也正是在这期间,林县人修凿了轰动一时、至今仍在发挥作用的红旗渠。  相似文献   

15.
正彭之久(1910—1947),河南镇平人。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经胞兄彭雪枫介绍,到八路军驻晋办事处工作。1939年8月,担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独立支队第一大队政治委员兼中共乡吉特委军事部长。十二月事变时,他不顾个人安危,积极组织部队突围,并亲上中条山,把动摇叛变的参谋长及其带领的一个中队拉回稷王山归队。1941年3月起,先后任太岳军区卫生部政委、副部长、政委兼部长等职,对军区的卫生工作竭忠尽智。在他的领导下,太岳区的卫生工作  相似文献   

16.
<正>今年4月7日晚8时,央视第7频道《军事纪实》栏目播出了"清明祭"特别节目《永生的神鹰——杜凤瑞》。1958年10月10日,河南方城籍空军飞行员杜凤瑞驾机在福建龙田上空,一举击落2架、重创1架敌机后血洒长空。杜凤瑞被国防部授予"空军战斗英雄"荣誉称号,他生前所在大队被命名为"杜凤瑞大队",英雄故里改名为"凤瑞村"。他的英雄事迹被《人民日报》等媒体报道,并被编入小学语文课本。  相似文献   

17.
申伏生 《党建》2022,(1):53-55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河南林县(今林州市)人民在县委领导下,以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在层峦叠嶂的太行山上削平1250座山头、凿通211个隧洞、架设152座渡槽,建成了长达1500千米的"人工天河"红旗渠,彻底改变了林县人民的生存环境和发展条件。  相似文献   

18.
正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进入关键阶段,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笔者来到河南省林州市,现场学习、体验和感受红旗渠精神,还有幸在红旗渠干部学院见到了88岁高龄、林县县委原书记杨贵同志。一次次感同身受,一次次激动不已,大家被伟大的红旗渠精神震撼着、感动着。语言豪迈,重新安排林县河山。1954年,26岁的杨贵被任命为林县县委书记。当时的林县穷山林立,  相似文献   

19.
万银锋 《奋斗》2024,(2):74-75
<正>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红旗渠,历经10年修建,长度达1500公里。这项倾当时河南林县全县之力、总投资达1.25亿元的浩大工程,却没有出现过贪污挪用行为和干部失职渎职现象,让人深切感受到红旗渠精神中的廉洁魅力。2010年5月,红旗渠被中央纪委、监察部命名为“全国廉政教育基地”。  相似文献   

20.
张晓娜 《廉政瞭望》2011,(10):60-61
50年前,红旗渠的名号响彻大江南北。50年后,红旗渠吹响重修号角。是为政绩还是为民生?被逼出来的红旗渠红旗渠是特等劳模张买江的珍贵记忆。而在各种关于红旗渠的版本中,张买江是一个传奇人物。出生在河南省林州市(原林县)桂林镇南山村的张买江,11岁时就常常挑两个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