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 ,毛泽东同志以苏联经验为鉴戒 ,积极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提出了许多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思想和观点。这些思想和观点直接成为今天邓小平理论形成的重要思想准备和基础。本文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 ,论述了毛泽东同志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做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2.
正1956年初,我国基本完成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也有了几年的实践经验。对于苏联经济建设中的一些缺点和问题,中共也逐步有所了解。以苏为鉴,总结自己的经验,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任务,已经摆在中共面前。1956年4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所作的《论十大关系》报告和当年9月召开的中共八大,标志着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  相似文献   

3.
一、得失所在毛泽东在十年探索过程中既形成了一些正确的和比较正确的理论观点、方针政策 ,也形成了一些错误的理论观点和政策思想。毛泽东十年探索许多时候是得失并存、相互交织、交替发展 ,呈现出错综复杂的局面。(一 )从社会主义建设指导思想上看得失1.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建设指导思想的一个前提就是以苏联为鉴戒 ,总结自己的经验 ,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走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鉴于我国由于照抄照搬苏联经验暴露出来的弊病 ,毛泽东早在1955年底就提出了“以苏为鉴”的问题。之后 ,毛泽东反复强调要以苏为鉴 ,要总结自己的经验 ,包括成…  相似文献   

4.
薛安泰 《理论学刊》2007,5(1):17-18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过程中,以苏联的经验和教训为借鉴,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基础、发展道路、发展目标、发展途径、发展战略等重要问题进行研究和探索,提出了一系列的重要思想,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发展观。追寻和研究毛泽东的发展观,对于我们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历史脉络,在实践中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文记东 《党史文苑》2007,7(11):36-39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选择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提出要以苏联经验为借鉴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发展战略目标和步骤.  相似文献   

6.
浅谈毛泽东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周启江毛泽东对照抄苏联的方法很不满意。他以苏联经验为鉴戒,从中国实际出发,便开始了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的探索。他最主要的经济理论成果,集中表现在1956年著述的(论十大关系)、1957年发表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相似文献   

7.
刘雪明 《求实》2001,4(6):6-9
本文回顾了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历程,指出了党的探索经历了从"走苏联的道路"到"走自己的道路"的根本转变,总结了实现这一转变的经验与启示,着重论述了党的三代中央领导核心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对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杰出贡献.这一研究,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理论借鉴作用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一由邓力群记录、编辑和整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以国史研究学习资料清样本形式出版的《毛泽东读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批注和谈话》(以下简称"批注和谈话"),是毛泽东经济理论的代表作。在这部著作中,毛泽东吸取苏联经济建设的经验和教训,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系统地分析和论述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政治经济学的对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中,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中国经济建设,显溢了自己在领导经济建设中的哲学思想.这些哲学思想可以概括为三个范畴:目标和手段是毛泽东制定经济发展规划时经常运用的哲学范畴,现实和可能是毛泽东探索我国经济发展道路时体现出来的哲学范畴,必然和自由是毛泽东在总结经济建设经验时反复强调的哲学范畴.认真学习和研究毛泽东在领导经济建设中的哲学思想,有助于推进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变革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一直是党和国家领导人思考的问题。毛泽东也正是怀着这样一个中心问题,在满目疮痪的中华大地上,开始了他对理想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的探索。马克思根据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状况,勾画了共产主义理想社会的模式,这给缺乏经验和理论准备的中国共产党留下了一个难题:如何在自己贫穷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建设、发展自己的经济。中国共产党人,结合苏联的经验,较为成功地解决了这一难题。新中国在胜利完成国民经济恢复任务以后,从1953年起,在毛泽东的领导下,结合我国国情,在很…  相似文献   

11.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选择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提出要以苏联经验为借鉴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发展战略目标和步骤。  相似文献   

12.
试论毛泽东对苏联模式的反思与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现代化的新思路邓敬雷当中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世界上只有两种模式可供选择:一是以血腥的原始积累为起点的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二是通过农副产品价格的剪刀差实现高积累的苏联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模式。毛泽东认...  相似文献   

13.
王志明  于桂兰 《求实》2003,(Z1):98-99
1956年4月,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发表了《论十大关系》。1956年9月,中共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这两次会议在中共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为中共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本文拟就党在八大前后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的探索作一些分析。 一、探索的历史背景 新中国建立后,由于中国共产党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没有经验,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只能借鉴苏联经济建设模式。毛泽东后来回顾这段历史时说:解放后,三年恢复时期,对搞建设,我们是懵懵懂懂的,只能基本是照抄苏联的办法,但总觉得不满意,心情不舒畅。对此,中共第一代领导人都有同感。  相似文献   

14.
以俄为师走俄国人的路和以苏为鉴走自己的路,都是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提出的。提法的变化,反映了中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上,从学习、照搬苏联的模式和经验,到开始认识到苏联经验的局限,进而在理论和实践上开创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转变。 为什么在提法上会有这个变化?其理论和实践的根据是什么?又如何看待曾经提出并实行过的以俄为师的问题呢?  相似文献   

15.
建国前后,新中国经济建设没有别的经验可资借鉴,只有学习苏联.苏共二十大后,毛泽东对苏联经济建设的经验进行了反思,提出了"以苏为鉴"的光辉思想,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毛泽东对苏联经济建设经验的认识出现了反复,未能在实践中坚持下去.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通过调查研究,在总结建国以来建设经验和以苏联模式的缺点和错误为鉴戒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走自己的建设道路所要解决的十大矛盾问题和解决这些矛盾问题的基本思路。《论十大关系》的基本思想,不仅对当时的经济政治社会建设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对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依旧有着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当社会主义改造即将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即将在我国建立之际,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以苏联的经验为鉴戒,适时地开始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取得了宝贵的成果,也经历了严重的曲折。尽管未能找到这条道路,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探索,无疑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8.
从1956年到1976年,毛泽东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辛的探索.二十年的探索,不仅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培养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领导骨干和专业人才,而且也积累了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为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准备了必要的条件.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可以说是对毛泽东艰辛探索取得的正确经验和成果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对其失误及教训的纠正和借鉴.研究毛泽东探索社会主义道路失误的原因,对于深刻理解邓小平理论,认识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的重大意义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9.
胡绳同志在《毛泽东一生所做的两件大事》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 :“在1956年 ,当我们党在已经发现苏联模式的弊端及其不适应中国国情之后 ,如果不是另辟蹊径去探索自己的建设道路 ,而是亦步亦趋地跟着走 ,那不仅意味着中国会走上一条不是那么健康的社会主义道路 ,而且意味着中国会成为苏联指挥棒下的一个大的‘卫星国’。可以设想 ,当90年代初苏东剧变发生多米诺骨牌效应时 ,中国也将难以幸免。”这虽然是一个假设 ,但却是以历史经验为依据的符合历史发展逻辑的假设。可以说 ,如果没有毛泽东为寻找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拓 ,没有毛泽…  相似文献   

20.
本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以“八大”为标志,是我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开篇,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最初来源。邓小平继承发展其正确成果,纠正借鉴其失误探索,在一系列问题上实现了部分质的超越。 ——从社会主义“制度性质”到“社会本质”的超越。 《论十大关系》第一次提出走自己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任务,指出对外国经验不能不加分析地一概照抄,特别是苏联暴露了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毛泽东为此提出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若干新方针,初步构成了三位一体的立体型的中国式社会主义建设蓝图。他强调要用更多地发展农业和轻工业的办法来更好地发展重工业,明确要走以农业为基础的中国工业化道路。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