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7月的沧源,当人们还沉浸在“摸你黑”狂欢节的喜庆中时,沧源县委所有党员干部早已投入到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之中……在抓好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过程中,沧源佤族自治县各级领导和各参学单位,把“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要求化作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广泛开展调研活动,全县共确定县处级领导调研课题43个,部门调研课题167个。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稳定,防止国内外敌对势力的渗透,国家通过各种措施,帮助少数民族脱贫致富,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平等,促进了各民族的团结发展,赢得了各族人民对国家的依赖和归属,国家认同意识不断增强。文章基于笔者的实证调查,以云南省临沧市沧源县佤族为例,描述了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与佤族的互动,探求其间佤族对国家的认同以及秩序的生成情况,进一步阐释了国家认同的建构性特征,指出佤族的国家认同之动力是江三木洛。  相似文献   

3.
<正>位于西南边陲的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面积不大,99.2%都是山区;人口不多,却有佤族、傣族、彝族等20多个世居少数民族。佤族人鲍卫忠生于斯、长于斯,自1997年调入沧源县法院工作,在司法一线一扎根便是24年。其间,他执法如山、一心为民,脚步踏遍阿佤山村村寨寨,办案里程累计达7万多公里,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佤山百姓的贴心人、心连心的好兄弟”。2021年10月21日,时任沧源县人民法院党组成员、执行局局长的鲍卫忠在工作岗位上突发疾病,倒在办公桌旁。10月23日,因医治无效,年仅45岁的鲍卫忠不幸离世。2022年9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最高人民法院追授鲍卫忠“全国模范法官”称号。2023年12月,中共中央宣传部追授鲍卫忠“时代楷模”称号,褒扬他是“矢志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的人民好法官”,号召全社会向他学习。  相似文献   

4.
民主社会主义的“瑞典模式”具有浓厚的传统文化因素,传统民族性格、宗教文化和政治文化等为它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文化根基.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而非民主社会主义有其历史必然性.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根基.要注意到中国传统文化本身的复杂性,看到其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存在着互动关系,并且要能动地、充分地发掘和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充实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  相似文献   

5.
3天,转瞬即逝,但对于沧源县岩帅镇的群众来说,这3天难以忘怀。从6月24日到26日,省委组织部联合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省第一人民医院等单位来到这里,开展为民体检义诊及科普宣传活动。本次活动,主要由云岭先锋杂志社提供经费支持。用当地佤族群众的话来说,“活动真是太好了,医疗专家西代勐川西代勐,佤语,“好得很”的意思。)  相似文献   

6.
当代中国政治文化发生了诸多新变化,总体上表现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向现代社会主义民主文化的转变。在此过程中,传统政治文化的一些核心价值在经过创造性转化之后继续焕发活力,同时又有诸多传统文化因素保持不变。造成这种"变"与"不变"背后的逻辑是什么?动力机制是什么?基于政治文化变迁的一般理论,结合历史社会学的研究,审视当代中国政治文化变迁的内在逻辑与方式需要注意两个重要因素:一是进步时间观、循环时间观、多元时间观等多重时间观的叠合问题;二是政治倾向、经济倾向、意识形态倾向等多重结构问题。  相似文献   

7.
“中国模式”的理论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昌清 《学习论坛》2010,26(5):78-80
“中国模式”不能用传统社会主义理论来解释和说明,也不能用西方的自由民主理论来解释和说明,只能用文明类型理论来解释和说明。中华文明是政治主导型文明。中国的政治主导型文明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中国模式”就是现代政治主导型文明,其基本特点是:一心为公、为民的执政党的领导;国家可掌控的市场经济;“政治-伦理-科学”型的文化。它与传统社会主义模式(公有制,按劳分配,计划经济)有很大的不同,也与现代经济主导型文明(西方文明)有很大区别。后者的基本特点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受经济力量控制的议会制民主政治:“商业-宗教-科学”到的贲什..  相似文献   

8.
生命的安立     
叶小文 《当代贵州》2013,(28):64-64
大概由于我长期从事宗教工作,著名文化大家、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托人带话,盼与我一见.于是,2005年底,我专程去太湖大学堂拜访他.初次见面,却似曾相识,相谈甚欢.他开门见山就问,你当了十多年宗教局长,对宗教有何心得?我说,宗教其实也是一种生命观,基督教讲“永生天堂”,伊斯兰教讲“再生天园”,佛教讲“无生涅槃”,道教讲“长生自然”,都离不开一个“生”字.  相似文献   

9.
宗教是人类社会一种历史久远又具有重大影响的社会历史文化现象 ,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长期存在的客观现实。当前 ,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时期 ,随着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领域内在结构和秩序的调整变革 ,社会生活及其宗教都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冷战结束后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 ,对我国宗教也带来一定影响。江泽民同志指出 :“正确对待和处理宗教问题 ,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内容。”① 他还特别强调 :“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也好 ,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也好 ,目的都是要引…  相似文献   

10.
张践 《理论学刊》2007,(1):39-42
在社会上树立一种正义观念,是政治文化建设中的头等大事。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正义观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大道至公,二是祸福由人,人间的善恶必有报应的观念。由于中国古代的宗教产生于文化尚不发达的前轴心时代,所以对于建立在天命神学基础上的政治正义观缺少系统的论证。儒家继承了古代宗教的一些观念和仪式,但是在孔子“敬而远之”观念的指引下,却没有对“天道”、“天命”进行形而上的建设。结果,就使得中国政治文化的正义观出现了比较明显的缺环。原始道教著作《太平经》创立了一种“承负”说。儒道两家在中国传统文化资源中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印度传来的佛教因果说,解决了儒家现世报应说不能兑现的问题。第一,佛教的三世报应说解决了儒家现世报应说不能兑现的问题。第二,佛教特别强调,轮回报应的主体一定是作业者本人。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辩论,中国人逐渐接受了佛教的因果报应说,并将其纳入自己的政治文化体系,很好地弥补了儒家传统政治文化中的社会正义问题。对于政治统治而言,这种“因果报应论”具有极大的社会稳定意义。因果报应论在政治管理的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主要表现在道德引导和心理平衡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拉萨市城关区是西藏自治区唯一的首府城区,是西藏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和最大的商品集散地,也是沟通内地与南亚的重要走廊,素有“城中之城、市中之市,阳光之城”的美称。这里群山环绕、街道纵横、车水马龙。古老与现代、传统与创新、宗教与世俗,昨天、今天、明天在这里  相似文献   

12.
生态文明建设指向的多层面剖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向是多维度、多层面的。生态文明建设指向的政治层面意味着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重大的政治问题,从而要求党和政府加强生态执政、生态立法、生态行政和生态社会动员,努力使生态文明建设成为整体的符合和谐社会建设和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新的政治形态。生态文明建设指向的经济层面要求一切经济活动的“绿色化”、无害化,以及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化,加强环保产业建设,使识别“绿标”成为人们的生活习惯。生态文明建设指向的文化层面体现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最根本的指向是树立全民生态文化意识,加强生态文化建设,包括生态道德、生态教育、生态科技、生态文化(狭义)建设,以及生态哲学、生态美学、生态宗教、生态传媒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指向的社会生活层面要求创造良好的社会生活环境,优化“人居”生态生活环境,努力实现人口良性发展,实现消费方式的生态化。  相似文献   

13.
该文认为,党的十五大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取代“两个文明”,用“文化建设”取代“精神文明”,并非简单的表述形式的变化,而是对传统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的一个更大突破。科学界定经济、政治、文化三个层面,对于廓清经济、政治、文化三者间的关系,把文化与政治和经济相对独立出来,摆脱“左”的干扰,走出长期以来把文化与政治混同甚至用政治取代文化的误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从政治高度重视宗教工作○徐向红卞文强宗教和政治是密不可分的,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宗教,历史上曾演化为社会政治力量。在当代,利用宗教势力进行渗透,已成为西方国家对我推行和平演变、实施“西化”、“分化”战略的重要手段。因此,我们必须从政治高度,重视和加强宗...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文化的特殊性不仅仅在于中国文化不是宗教型文化却能够持续几千年,还在于它在中国人的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起到了类似于宗教所起的作用。中国文化的特殊性决定了中国文化的复兴绝不能走宗教化之路,或者借助中国文化自身的宗教作用而实现,因为这是与现代化的道路截然相反的。因此,中国文化的现代化必须建立在经济现代化和政治现代化的基础上,与我们整个国家的现代化同步进行,并与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同步实现。  相似文献   

16.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在“西部大开发”态势下,遵循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努力探寻民族地区知识创新的发展道路,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完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影响民族地区知识创新的因素主要有经济地理状况、传统社会制度模式、文化(宗教)习俗、民族心理素质、民族干部文化素质等。只有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加强立法、普及教育、发展经济,才能够全面提高民族地区知识创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17.
文化与意识形态关系的认识构成“文化产业中哪些问题交给市场、哪些问题交给主流意识形态”的核心问题.在西方工业资本主义语境下,学者基于经济变迁而沿着统治策略以及摆脱政治主旨的文化工业分析展开论述.在中国语境中,文化与意识形态的认识和实践从一开始就遵循着文化的“斗争利器”作用,体现着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面对如何融合文化的“斗争利器”、“经济效益”作用的问题,党和国家进行了一系列的战略部署和实践,而这也成为新时期文化与意识形态认识以及我党文化领导权建构的核心.  相似文献   

18.
作为当代世界生态文明的主流思想——“生态中心主义”,其合历史逻辑的形成过程经历了由怀特的“田园主义”与林奈的“人类中心主义”在源头上的理论争雄,发展为梭罗的“浪漫主义”,“浪漫主义”则因其不能脱离宗教束缚而难以成为“科学”的“生态中心主义”,进而为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所取代.达尔文的学说完全植基于科学实验并脱离了宗教意境,因而成为名副其实的“科学”的“生态中心主义”.这种“生态中心主义”赋有本源性的优点与缺失,对我们今天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文化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9.
陈胜  李硕 《理论研究》2010,(3):34-35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视野下、宗法性宗教背景下研究法律与宗教的关系,探讨中国法律文化与西方法律文化融合的契机。人们共同对法律正义的追求和对宗教终极关怀的祈求搭建了中西文化交流的平台,使人类生活的和谐共存和发展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20.
宗教是一种特定的社会历史文化现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与宗教教育在教育目标和内容上存在着本质区别,但二者在教育理念、功能和方法等方面也有许多融通之处.吸收和借鉴宗教教育中的积极因素,对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实效性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