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高等院校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阵地。长期以来,河北农业大学坚持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在育人的过程中始终坚持把德育放在首位,秉持"崇德、务实、求是"校训,传承"太行山精神",用丰富的教育实践活动和不断涌现的先进典型,诠释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2.
<正>西安外事学院是一所非营利性的国际化、应用型、综合性本科普通高校。学校将所在地"鱼跃龙门"这一独特地域文化和中华民族"望子成龙"的美好愿望与立德树人有机融合,确立了"化鱼成龙"的办学使命,凝炼出"多元集纳、自强创新"的校训,建立"爱岗敬业、感恩奉献"的校风、"以生为本、立德为先"的教风、"发展个性、注重养成"的学风,形成了以"鱼化龙"精神为核心的特色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3.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赋予了立德树人独特的价值意蕴。"双创"时代的立德树人,是在培育学生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和树立人类关怀的基础上,培养崇尚劳动、肩负使命和放眼世界的卓越创新创业创造人才的实践活动。这是培育学生创客精神的价值导向,是学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不竭动力,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可以通过坚持立德树人的科学原则、落实师资保障、坚持全方位育人、营造社会风气来实现其价值意蕴。  相似文献   

4.
胡金波 《唯实》2014,(3):15-18
<正>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办好让人民教育所必须正确回答的核心问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必须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强调"立德树人"要把"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作为主要目标,把"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核心内容,把"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黄大年精神"集中体现了教书育人、敢为人先的敬业精神,并成为高校教师更好地成长为新时代需要的教育者、落实立德树人要求的精神榜样。要将学习和弘扬黄大年精神的内在动力转化为强化高校教师队伍能力、提升教师思想境界、加强教师教学创新的工作实践,进而为推动中国特色高等教育的发展的提供重要精神引领。  相似文献   

6.
英雄精神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略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雄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文化渊源、价值追求和思想特性上高度契合。将英雄精神融入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助于丰富教育内容、拓宽教育渠道、凝聚教育力量。在新时代下,弘扬英雄精神来提升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还需从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培养奋斗精神、构建育人合力等上下功夫,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六安是全国著名革命老区,是中国革命重要策源地,是人民军队重要发源地。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培育了"坚贞忠诚、牺牲奉献、一心为民、永跟党走"的大别山精神,形成了丰富的红色资源和鲜艳的红色基因,这些是六安老区宝贵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六安充分发掘利用红色资源,发挥红色资源价值,传承红色基因,为六安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动力,特别是为六安干部教育创新和品牌打造提供载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1月26日,中共中央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交了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其中,将"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宪法,这一重大举措体现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有机结合,有助于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了"三个倡导"的新部署、新要求"。忠诚,担当,求是,图强",集中民智、汇集民意的湖南精神,凝聚了三湘大地、湖湘子弟的精神、文化和历史共识,更是"三个倡导"的题中之义,在潇湘热土上矗立起一座精神的新界标。人是需要精神的,就如同大地需要阳光。在罗马,迄今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突出强调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性,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全会要求,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贯穿到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的各领域和全过程。2011年11月2日,北京市发布了以"爱国、创新、包容、厚德"为表述语的北京精神。北京精神的提出是北京市贯彻落实六中全会精神的一项重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斌  陈金龙 《求是》2012,(2):24-25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这彰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地位。核心价值观是文化的灵魂,有什么样的核心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文化立场、文化取向、文化选择。历史和现实证明,没有核心价值体系,一种文化就立不起来、强不起来,一个民族就没有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一个国家就没有统一意志和共同行动。建  相似文献   

12.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要着力抓好以下工作。要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的根本任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师生头脑。要进一步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重视改革的系统设计和整体安排,加快重要领域和  相似文献   

13.
刘进能 《新湘评论》2014,(18):20-21
常德是善德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向善崇德是常德的文化精髓,"上善若水,德行天下"是常德精神的集中体现。近些年,常德市以弘扬善德文化为主线,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0观,以德立市、以德化人的成效初步显现,2011年获评全国文明城市。挖掘文化内涵,增进感知认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发挥文化的作用。我们大力挖掘以善德文化为重点的本土文化内涵,增进群众对善德文化的感知和认同,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生活化、大众化,找准价值观建设的着力点,在落细、落小、  相似文献   

14.
正让弘扬雷锋精神、学习雷锋活动成为大学生成长成才路上"最嘹亮的主旋律"雷锋是时代的楷模,雷锋精神是永恒的。雷锋精神蕴含了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等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大学生成长之路上担负着"立德树人"的任务,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和教书育  相似文献   

15.
新时代,习近平高度重视青年立德修身教育,指出道德之于青年成长成才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基础性和战略性作用。青年立德修身,要立国家、社会、个人之大德、公德、私德,修见贤思齐、严苛律己之身以正本心,同时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青年立德修身教育的关键内容,在勤学、明辨、笃实中做到立德教育的入脑入心入行,在每日三省吾身中做到修身教育的入细入微入实。立德是治国安邦之道,修身是青年成才之基,只有时时修身,才能坚实立德。  相似文献   

16.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贫困大学生资助工作的根本目的。从"立德树人"的视域来看,要求贫困大学生资助工作以"立"引领社会发展之"德",立学生和谐成长之德,树创新创造创业之人为重。当前的资助工作在促进贫困生德性涵育、心理和谐、创新创业能力培育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必须加以改革,形成全员参与的资助工作局面,构建平等尊重的资助工作关系,提供基于需要的资助关怀服务。  相似文献   

17.
"红船精神"引领大学生先进典型培育聚焦育人为本、立德树人的价值导向,遵循理直气壮、情理兼容的教育方略,坚守深耕理论厚土、培植红色基因的实践路径。"红船精神"托举起大学生先进典型的榜样文化传播力量,指引大学生坚定理想信仰,思悟红色革命的精神之源,传承中华文化的核心义理,立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指南,这在形式和内容上折射出高校"榜样教育"创新发展的立体图景。  相似文献   

18.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文章从校企协同合作的视角,提出"三个认知、四个实践"践行模式,探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践行的必要性、实践路径和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9.
王京生 《求是》2012,(1):54-55
深圳经济特区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先锋城市,在创造经济发展奇迹的同时,也形成了弥足珍贵的价值理念。在特区建立之初,深圳就以"敢闯敢试"的精神领全国风气之先;1987年,深圳将特区建设的"拓荒牛"精神概括为"开拓、创新、献身"的特区精神;1990年,又提炼出以"开拓、创新、团结、奉献"为核心的深圳精神,并在2002年将其扩充为"开拓创新、诚信守法、务实高效、团结奉献",集中体现了城市精神  相似文献   

20.
孝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精神文化资源。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孝文化。高等教育的宗旨在于“立德树人”,大学既是传道解惑之地,也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园地。加强对高等教育中孝道教育的探索,不仅关乎学生个体的素质修养,也具有深刻的社会现实意义。新时期与时俱进、传承创新孝道教育,坚持“孝识、孝性、孝行”三个维度,积极探索“知行合一”的孝道教育新模式,有利于高校在传承弘扬孝文化中,凝聚善气、践行善德,在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中传递正能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