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整个发展进程中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有其基本内涵,如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仅包括马克思主义“到群众中去”,也包括马克思主义“从群众中来”,是马克思主义“从群众中来”和“到群众中去”两者相互联结的无限循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和我国改革开放实际;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要准确把握当今世界发展大势;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既要使马克思主义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掌握的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又要以最广大人民的实践为理论创新的源泉,及时总结党领导人民创造的新鲜经验。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和大众的内在联系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质上是实现理论和群众相结合;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是理论和群众互动的过程,在“理论掌握群众”和“群众掌握理论”的辨证统一中,遵循着“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内在逻辑;人民群众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真正主体,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3.
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归根结底是要推进广大人民群众思想道德水平、科学文化水平和实践能力的提升,进而为提升中华民族整体素质奠定基础。推进理想人格的塑造,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根本目标。要把理想体现为人格,必须把理想转化为信念,即一种信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马克思主义“化”大众的一个重要前提。塑造理想人格,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键。这一过程即“化理论为德性”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个概念不能等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既包括传播、接受层面的大众化,也包括创新、发展层面的大众化.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坚定不移地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排除一切形式的教条主义干扰;要坚定不移地尊重广大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要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深入开掘马克思主义发展创新的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对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出了新的要求.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以思想教育为抓手,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普及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为人民群众所理解、接受和信仰,成为人们精神世界的坐标和行动的指南,并转化为创造历史的强大物质力量,发挥出对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的最大优势是群众基础,实践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马克思主义不能只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只有真正让广大人民群众掌握,才能发挥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作用。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必须坚持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进一步提高贯彻落实群众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相似文献   

7.
不断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任务。大众化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为群众理解并被自觉运用到实践中的过程,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所制定的“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终极追求是不谋而和的.因此阐述二者之间的密切联系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孙跃 《探索》2013,(1):14-17
从本质上讲,马克思主义是人民大众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同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从而更好地让人民群众愿接受、会应用,并给人民大众带来切身利益.为了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很有必要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特征进行系统研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特征是“三性”、“三化”,即群众性、现实性、导向性和通俗化、民族化、科学化.文章从通俗化、民族化、科学化的角度阐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由抽象到具体、由深奥到通俗、由被少数人理解掌握到被广大群众理解掌握的过程。科学发展观大众化,就是要运用人民容易领会和理解的方式,把科学发展观与人民大众生活联系起来,把科学发展观与人民思想观念结合起来,推进科学发展观在人民群众中间的普及、传播和信仰。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科学发展观大众化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首要解决的问题和最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简称“三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九十年来,中国共产党在解决时代课题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三化”的历史进程,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征途上成功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完美结合,出现两次历史性的飞跃,创造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理论成果。同时,中国共产党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三化”的历史进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11.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从内容上看具有层次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大众化是最基本的层次,是唤醒广大人民群众思想觉悟的启蒙武器;实现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大众化是重要的层次,是广大人民群众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活动的重要体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是最高层次,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众化的目的和最高要求。这三个层次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贯通、辩证统一的。  相似文献   

12.
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对大学生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的目标之一。高校恩政课教学可通过“三字教学”推进马克思主义“三化”,即用“实”字诠释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用“新”字突出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用“活”字力促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从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增强科学理论对大学生的教育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当代中国马克恩主义大众化是一个“化大众”与“大众化”相统一的双向互动过程。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既不是将马克思主义低水平化,也不是庸俗化,更不是要经院化。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基、归宿和落脚点。因此,如果没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中国化和时代化也就失去了其意义。而要实现其大众化,就要努力创新引导方式、转变社会关注点、创新话语方式、创新传播方式和宣传模式,以增强理论宣传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使之真正为广大人民群众所理解、所接受。  相似文献   

14.
高昊 《实事求是》2009,(6):73-7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解决大众化、普及化的问题。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结合起来,变成广大人民群众手中真正掌握的有力武器,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要义所在。从编辑学角度讲,内容的通俗易懂与形式的喜闻乐见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路径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效路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我们当前重大的战略任务,马克思主义只有通过有效的大众化的途径,才能被人民群众所理解、接受、掌握和实践。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可以通过文本路径、组织路径、宣传路径、群众路径、机制路径和实践路径来实现。这六种路径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形成合力共同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16.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一个重大命题,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深入分析、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要点,对于更好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断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改革开放的信心,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从理论与实...  相似文献   

17.
论科学“马克思主义观”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树立科学"马克思主义观",即能够清醒地认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能够深刻地领悟马克思主义的主旨;能够真正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灵魂.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树立科学"马克思主义观"、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路径是:学习与理解相结合——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价值、主旨和灵魂;坚持与发展相结合——用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相似文献   

18.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人格同“青马工程”的整体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大众化的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党的执政资源事业和调动青年群众的积极性密切相关。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应该具有开拓创新的人格取向;卓越超群的人格素养;自强自尊的人格意志;求真务实的人格品质;宽容友爱的人格气度,为“青马工程”的系统、广泛、深入推进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9.
韩冰  刘春元 《世纪桥》2013,(7):49-50
儒家思想利用乐、戏曲、曲艺等民间文艺传播方式,使儒家思想的传播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进而实现儒家思想的普及,这种传播方式对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本质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和人民大众的对接融合,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最新成果被人民大众所掌握、运用。当代社会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可借助红色文化、经典影视、网络等与广大人民群众相结合,将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人民群众的生活中,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团结和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所形成的优秀传统和思想结晶,深刻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思想和高尚情操,是我们前进道路上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夺取新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中国共产党人精神的产生、确立和发展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产生的基础、确立的维度、发展的路径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视角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的生成之基、确立之维、发展之径进行解析,是一项全新的、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