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正>大河浩荡,势不可挡;中原之地,积厚流光。河南省,简称“豫”,地处中原腹地、黄河之畔,承东启西,贯通南北。在河南省当地,有句话广为流传:“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事实是否如此?2023年3月下旬,“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全国党刊全媒体大型主题采访团分别走进黄河地质公园、黄河博物馆、安阳殷墟遗址、红旗渠、谷文昌纪念馆等地,近距离感受河南省蕴藏着的厚重文化和历史魅力。  相似文献   

2.
丛非 《世纪桥》2005,(11):80-83
河南省位于中国中东部,黄河中下 游,黄淮平原西南部,大部分地区在黄 河以南,故名“河南”。2000多年前,河 南是中国九州中心的豫州,所以,河南 简称“豫”,且有“中州”、“中原”之称。 河南与河北,山西,陕西、湖北,安徽, 山东毗邻。全省总面积约16.7万平方公 里。河南是一个中原大省,全国第一人  相似文献   

3.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中华民族发展史与原有“四史”内容同时并列“,四史”教育扩展为“五史”教育。将“五史”教育融入“纲要”课程,是新时代对思政课课程建设提出的创新要求。二者的教育目的有一致性,教学内容有共同性,具备融入的实践基础。“五史”教育融入“纲要”课程教学要时刻牢记政治性、务必牢记整体性、密切关注时效性;内容设计上,以“五史”为纲,精心提炼汇总,进行专题化教学;方法主要有线上线下相结合,课堂内与课堂外相结合,课程内与课程外相结合。  相似文献   

4.
@@@@中华民族凝聚力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推动力。只有既不断增强中华民族整体对民族成员的吸引力、民族成员对中华民族整体的向心力、民族成员之间的亲和力这三股力量,又妥善协调好社会各层面、各个体民族和中华民族整体这三类主体的凝聚力,并将民族的共同心理、自我意识和民族精神这三种促成群体凝聚力的观念形态统一起来,才能助推“中国梦”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东边十几公里处,有比自己名气大得多也时髦得多的曲阜;西边十几公里处,是自己的“顶头上司”济宁——只是一个县级市的兖州可说是小而又小了。可君子一样讷言的兖州在我的心中却是高大而又厚重的。“兖州”这个名字,早在《尚书&#183;禹贡》中就已经出现了,里面说到大禹治水成功之后,便把天下划为九州: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兖州即为其一。《吕氏春秋》中的九州有幽州而没有梁州,《尔雅》里则把青州、梁州换为幽州、营州,但不管哪种记载,充州总在九州之列,论辖区,要比现在东邻西舍的曲阜、济宁大得多了。  相似文献   

6.
《党建》2023,(6):35-37
<正>“两弹一星”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创造的红色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11年春节前夕,习近平同志在亲切看望航天科技专家孙家栋院士时指出“:‘两弹一星’精神激励和鼓舞了几代人,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深刻理解“两弹一星”精神的科学内涵,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相似文献   

7.
《深翻》为我国的国史、“文革”史研究填补了一项重要的空白《深翻》是美国友人韩丁出版的一部描写中国“文革”时期农村现状的纪实文学作品,是一部文学、社会学、历史学巨著。《深翻》开头就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是在1971年的山西长治农村的“批陈整风”运动中。说实话,当时参加整风运动的基层干部,并不知道这个运动的最上层是在批判中央“第四号人物”陈伯达。  相似文献   

8.
“二十四史”是毛泽东读了一生的书.毛泽东阅读、批注、评论、运用“二十四史”,常常体现出革命家、政治家和理论家的鲜明观点.对毛泽东揽史,可从五个方面来分析:从不回避,甚至有意彰显像严谨的历史学家那样的读史情怀;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特别是阶级史观,对中国历史发展运动线索进行整体评述;带着浓厚的情感,关注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和国家的统一,关注中国历史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创造发展;对“二十四史”记载的内容,采用批判分析的方法;毛泽东读史、评史、用史的目的,是古为今用,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借鉴治国理政方法.  相似文献   

9.
由河南行政学院、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中原宋学研究会、濮阳行政学院、开封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东方文明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东方哲学研究室联合召开的“中国宋学与东方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于1996年5月7日至9日在河南濮阳举行。来自中国内地、台湾、香港和韩国的90多位专家学者与会。北京大学张岱年教授,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求是》杂志总编辑邢贲思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所长陈筠泉研究员,中国伦理学会、日本九州大学冈田武彦先生,台湾东海大学蔡仁厚先生等著  相似文献   

10.
桑林峰 《学习导报》2011,(17):64-64
恩格斯说:“历史就是我们的一切。”共产党的历史,就是共产党人的一切。党史里写着共产党人的灵魂,指引着将来的命运。对待党史,我们当怀着一颗敬畏心。 敬畏党史,才会主动学习党史。古人云:“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培根言:“读史使人明智。”历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智慧学。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既是一部波澜壮阔的革命史、一部艰苦卓绝的斗争史,又是一部可歌可泣的英雄史、一部开天辟地的发展史。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指出:“如果不把党的历史搞清楚,不把党在历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办得更好。”  相似文献   

11.
刘贵忠 《当代党员》2012,(12):62-63
十八大报告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目标,特别是响亮地提出建设“美丽中国”,标志着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规律、自然资源永续利用规律和生态环保规律的认识进入了新境界。  相似文献   

12.
《党课》2013,(4):50-50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每个民族也都有自己的梦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走过“雄关漫道真如铁”的昨天,跨越“人间正道是沧桑”的今天,“中国梦”正指引当代中国向着“长风破浪会有时”的明天迈进。有所思即有所梦,梦的内容反映的是追求、体现的是抱负。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背后.是千年的回响、百年的渴望。  相似文献   

13.
《党课》2012,(12):48-48
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生命工程”。回顾历史,我们党从一个只有50多人的小党发展成为一个拥有8000万党员的大党,用“小米加步枪”打败“武装到牙齿”的蒋家王朝,在一穷二白的战争废墟上建立新中国,带领人民逐步迈上国强民富、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可以说,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史,就是一部为了群众、依靠群众、团结群众、服务群众的群众工作史。  相似文献   

14.
古语有云:“得中原者得天下。”河南是中国腹地,北依京津,南联江汉,西牵关中千里沃野,东接江浙沪经济龙头,素有“九州心腹、十省通衢”之誉。南来北往,东进西去,河南从来都是必经之地;生产资料、生活物资,河南从来都是集散场所;西气东输、南水北调,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工程无不与河南有着密切联系。2008年,河南的经济总量超过1.8万亿元,在中部六省雄居首位。进入21世纪以来,河南经济每年都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速度快速增长。对于“河南河南,何其难”的哀叹,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总书记洞悉历史和现实,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进行了一系列的阐述。他指出:“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意味着中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大大提升.意味着中华民族以更加昂扬向上、文明开放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意味着中国人民过上更加幸福富裕安康的生活。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同志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共同期盼。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总结历史经验.经过艰辛探索.  相似文献   

17.
刘清芬 《党课》2006,(9):12-13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特别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有关“大同”理想社会的描绘,向世人展示了中华民族古老而悠久的和谐思想。而在同样古老的欧洲,类似的理想追求——“乌托邦”思想同样源远流长。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研究这两个极其相似的思想,对于我们仍然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8.
粤北 《党员文摘》2009,(1):20-21
疯了!他想在树上建“鸟巢旅馆”今年33岁的陈九州出生于广东省英德市石牯塘镇八宝村一个贫穷的农家:他高中毕业后,就到广州打工,先后做过建筑工地小工、餐厅服务员和工厂保安等。不愿长期当打工仔,2002年年底,陈九州回到了家乡。  相似文献   

19.
在新中国成立前,我军曾先后与日军、英军兵戎相见;朝鲜战争中,曾与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荷兰、加拿大、菲律宾、土耳其、泰国、南非、希腊、比利时、卢森堡、哥伦比亚、埃塞俄比亚、新西兰等组成的“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共17国部队,决一雌雄;20世纪60年代后,又与印军、美军、南越军、苏军、越军交过手。一部人民解放军与21国部队的交战史,就是一部人民军队的壮大史;一部中国人民的扬眉吐气史;一部中华民族洗雪百年耻辱的英雄史。  相似文献   

20.
说“中国”     
文章把语言文字学与中国文化学结合起来,把计量分析与历史分析结合起来,探源析流地研究了“中国”一词的产生及其词义扩大的历史过程与历史原因.另辟蹊径地分析了中国的形成与发展的基本历史线索,指出中华民族无与伦比的民族凝聚力产生于中华民族共同创造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多民族中国的长期统一根源于中华民族唇齿相依的根本利益和共同命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