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3 毫秒
1.
从社会发展的视角看高校德育范式的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德育范式随着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发展而演进。建国以来,我国高校的德育范式历经了从“红专内容独白”范式、“对症下药的问诊”范式到“民主对话式”范式转型的演进过程,现在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期,高校的德育范式将朝着多元化的方向演进,出现各级各类高校各具特色、多种德育范式并存的局面。  相似文献   

2.
论高校德育领域的范式转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朱延华 《探索》2006,(1):100-103
高校德育范式应该实现从“独白式内容范式”、“问诊式方法范式”向“对话式效果范式”的转型。高校德育领域的范式转型在价值上体现为从以内容为重点到以方法为重点,最后向效果的转型;在形式上体现为从“独白”到“问诊”,最后向“对话”的转型;在服务对象上体现为从服务政治向服务经济再向服务社会的转型;在培养目标上体现为培养“理想远大、行为高尚”的红色革命者到“思想进步、行为规范”的合格经济建设者,最后向“德性崇高、行为合理和谐”及全面发展的健康生活者转型。  相似文献   

3.
荀子的"化性起伪"思想是荀子德育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其宗旨是培养人的优良道德品质.围绕"化性起伪"这个中心,文章论证了德育的价值选择、可能性、目标和路径,形成了相对完整的德育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4.
道德教育实效性的低迷是一个困扰不同国度、不同文化背景下德育实践者的共同问题。面对德育的困境,回溯人类文明的源头,就会发现对话与德育本为一体,但在今天的德育中却难见对话的踪影。借鉴先人的德育智慧,会对我们的德育实践大有裨益。一、古典德育的对话智慧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界限很严格,双方缺乏"平等主体"间的"交互活动",总体上属于"独白式"单向灌输的教育范式."项链模式"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通过聘请其他学科专家和社会典范人物以讲座或访谈形式讲授课程重点专题("项链上镶嵌钻石")与专题讲座、访谈、讨论等形式("项链上钻石的镶嵌方式"),在互动中实现教师角色和学生角色的双重转换,在鲜活的教育形式中实现话语的转换,在开放与资源整合中实现从"独白世界"走向"对话世界"的转换.最终真正从教育技术、教育内容与教育形式三个方面实现"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世纪桥》2015,(9)
随多元价值观下要坚持主流价值观的一元导向,必须转变教育理念,改变传统的"独白式"的思政课教学模式,正视人的主体性,在对话教育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具体包括如教育者——教材的教育对话;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师生之间的对话;受教育者的自我成长——回归生活世界的教学才能提高思政课教学成效。  相似文献   

7.
荀子的"化性起伪"思想是荀子德育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其宗旨是培养人的优良道德品质。围绕"化性起伪"这个中心,文章论证了德育的价值选择、可能性、目标和路径,形成了相对完整的德育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8.
《围城》是部充满悖论和矛盾的作品,在结构上反映出对话关系,人物命运的安排和情节的设计,构成了“大型对话”。但塑造人物内部语言是独白的,并没形成“微型对话”。小说有两个本文:一个是以方鸿渐为中心情节的“正本文”;一个是以叙述者高高在上讲述评价“正本文”的“旁本文”。叙事者既在认知层面上“大于”又在心理层面上“高于”人物,使人物成为被“看”的客观物化对象,无法和叙述者进行平等对话,使《围城》成为独白型的作品。《围城》的独特的语体提升智性的同时也潜在解构自身的危机。结构是无声的语言,如果没有成复调结构,仅靠“智人智语”,难以表达生存困境的博大命题。  相似文献   

9.
音乐德育模式是在音乐艺术教育的基础上,根据音乐艺术教育与德育教育主体及客体的需要所形成的有利于提高客体音乐艺术素养和道德水平的一种教育方式;是一种音乐艺术教育的新理念,一种德育教育的新视角,更是高校德育改革和发展的一条新路径。文章在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视域下,论证了高校构建音乐德育模式的可行性和意义,阐明了高校音乐德育模式的构建策略与方法,以期为提高高校德育的实效性提供新的思路和举措。  相似文献   

10.
30年前发生在中国大地的那场真理标准的大讨论,所取得的重要成果之一便是确立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的哲学命题,并为人们所周知.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在对这一哲学命题的理解中,被一种根深蒂固的认识论论证所笼罩,形成了"实践标准"论证上的价值论缺失,以至于影响了人们对实践标准的系统而完整地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11.
音乐德育模式是在音乐艺术教育的基础上,根据音乐艺术教育与德育教育主体及客体的需要所形成的有利于提高客体音乐艺术素养和道德水平的一种教育方式;是一种音乐艺术教育的新理念,一种德育教育的新视角,更是高校德育改革和发展的一条新路径。文章在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视域下,论证了高校构建音乐德育模式的可行性和意义,阐明了高校音乐德育模式的构建策略与方法,以期为提高高校德育的实效性提供新的思路和举措。  相似文献   

12.
道德教育实效性的低迷是一个困扰不同国度、不同文化背景下德育实践者的共同问题。面对德育的困境.回溯人类文明的源头,就会发现“对话”与“德育”本为一体,但在今天的德育中却难见“对话”的踪影。借鉴先人的德育智慧,会对我们的德育实践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3.
基于"美德是否可教"来探讨德育的实效性问题,首先产生出德育的可能性问题,而可能性问题是探讨德育实效性问题的前提。在德育实施过程中,德育的复杂性和有效性直接影响了德育的实效性。深入探讨德育的实效性问题应以可能性论证为基础,以复杂性把握为依托,以有效性提升为重点。总体来看",人性向善"保证了德育的可能性,德育内容的庞杂及其矛盾与道德价值观念的冲突削弱了德育的实效性,道德认知与行动的有效性则提升了德育的实效性。简言之",人性向善"提供了理论支持,矛盾冲突明确了问题所在,认知行动指出了解决策略。这三者明确地回答了如何完整把握德育的实效性问题。  相似文献   

14.
从独白到复调的转换是现代社会转型的基本状态,这已被经典社会理论家们所阐发,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塑造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复调社会条件.现有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学理念、教材、教学过程等方面呈现出独白性特征,这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现一元引领带来阻滞.通过搜集和激活课堂异见的方式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论辩式教学是呼应当代复调社会条件的一次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5.
关心德育模式于20世纪90年代产生于美国,其代表人物是伦理学家、教育家内尔·诺丁斯,关心德育具有尊重学生、重视学生的体验和感受等特征,这些是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相符合的;再者,关心德育的一些教育方法,如对话、认可等,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也是同样可以使用的比较好的方法.在高校,关心德育应该得到我们的重视和加强,以达到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话式教学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话式教学能有效克服传统独白式教学的弊端,重塑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两课”教师的权威。对话式教学理念体现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就是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充分体现交互性、平等性、生成性,通过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师生与文本对话以及自我对话,使学生从内心真正接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符合时代精神的道德规范。  相似文献   

17.
曾楠 《求实》2009,(11)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时空中,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下,人性的不同预设引导着德育价值取向的不同选择.从德育价值取向在我国自然社会、政治社会、公民社会中的历史嬗变中可以看出,塑造"和谐人"的德育价值取向是对塑造"道德人"和"政治人"的德育价值取向的一种扬弃和超越.  相似文献   

18.
德育过程中,如果师生之间相互客体化和对象化,将必然导致德育的低效。本文对建立在主客二元对立思维模式基础之上的德育师生关系进行了分析,提出以主体间性作为构建师生平等对话关系的理论基础,并对如何在德育过程中构建师生平等对话关系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德育生态论以生态论为理论视野构建其理论体系,更加突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人"的问题和德育系统与环境、系统内各要素的相互关系。文章以科学界定德育生态概念的涵义和特征为基础,从三个方面论证了德育生态理论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创新启示。  相似文献   

20.
道德被马克思称之为"实践精神",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如果道德不能进入人的实践领域,化为人的具体实践,它的价值和意义就无从谈起.基于道德的这个属性,如果德育不能实现"知"与"行"的互动,仅仅是停留在让受教育者知德的水平上,那么毋庸置疑,德育的最终产品将会是一群有道德知识而无实际道德品质的人,德育的价值和意义也将无从谈起.德育贵在知行统一,只有将道德贯彻到人们的具体实践活动中去,德育的价值才能够充分实现.然而,当前道德生活中存在的种种知行脱节的现象,却不得不让我们对德育中的几个问题予以新的审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