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我和尕布龙同志有过几次近距离的接触。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第一次见尕布龙,是在1978年。那一年,青海省革委会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茶卡公社召开了一次全省牧业学大寨现场会议。我作为海西州委宣传部派出的记者参加了会议。时任青海省省委常委、青海省革委会副主任的  相似文献   

2.
正今年1月,中共中央宣传部作出决定,授予尕布龙同志"时代楷模"荣誉称号。尕布龙先进事迹报告会目前正在全省如火如荼地进行。学习尕布龙精神,要学习他无限忠诚的政治品格,笃定信念、忠贞不渝;学习他敢于担当的责任意识,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学习他清正廉洁的公仆本色,本分做官、干净做人;学习他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加强修养、终身奋斗。尕布龙同志以对事业的至诚、对同志的至真、对自我的至严,塑造了新时期党员干部的光辉形象,生动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谛,体现了当代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尕布龙精神的时代价值在于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正>以前通过报纸、杂志、电视等学习和了解了尕布龙同志的事迹。1月18日,在青海大剧院观看了话剧《草原之子》,该剧生动地再现了海北金银滩草原的好儿子、人民的好省长尕布龙同志平凡而伟大的事迹,感人肺腑,催人泪下,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一、尕布龙身上体现了共产党人爱憎分明的崇高品质。尕布龙在乡下调研时,面对吃醉酒,要群众  相似文献   

4.
正本刊第5期推出的专题策划《人怀高格仰昆仑——再读尕布龙》,得到广泛的关注,许多读者致电、留言表示再读尕布龙,再一次得到思想上的升华、精神上的洗礼。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也是我们党执政第70个年头,当前正值全党深入开展"不忘初  相似文献   

5.
正中央宣传部31日在中央电视台向全社会公开发布"时代楷模"尕布龙和燕振昌的先进事迹。尕布龙是青海省原副省长、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他始终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手握重权不谋私利,身居高位心系百姓,兢兢业业谋发展惠民生,退休后仍带领干部群众绿化荒山,为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作出突出贡献,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爱戴。燕振昌是河南省长葛市坡胡镇水磨河村  相似文献   

6.
<正>去年12月26日下午,雪后的西宁透着寒意,但省会议中心大会堂却座无虚席,洋溢着温暖,"时代楷模·尕布龙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正在这里举行。伴随报告团5位成员的深情讲述,一个个感人瞬间,一幕幕动人场景,真实再现了这位已故"牧民省长"平凡而伟大的共产党人形象。掌声一次又一次响起,省委书记王国生,省委副书记、代省长王建军和省直单位800人一起听取报告,表达对尕布龙老省长的崇  相似文献   

7.
正尕布龙同志,几十年如一日,他用呕心沥血、鞠躬尽瘁的实际行动抒写着对党、对人民、对事业的一片赤诚,他用洒汗掏心、大公无私的高尚品格,兑现了奉献群众、奉献草原、奉献青海的一生承诺。尕布龙同志,无限忠诚的一生。他把对党忠诚作为一生不渝的坚定信仰,自觉融注到生命和血液中,融入到实际工作和生活中,无论处在什么位置、走到什么地方、干什么工作,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  相似文献   

8.
正在青海省"两会"召开之际,省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观看了反映尕布龙先进事迹的话剧《草原之子》。代表、委员被尕布龙的精神和事迹深深感动。正如省委书记王国生所说:"这既是一场成功的演出,也是一堂生动的党课,为当前我省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教育引导党员加强党性修养提供了生动的教材。现在我们正在召开‘两会’,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向尕布龙同志学习,一心为民、脚踏实地、  相似文献   

9.
网友评论     
正@子非鱼:做人,无愧于心,有情有义;做事,无私奉献,有始有终。@雪域雄鹰:尕布龙同志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活题材,也是践行"三严三实"的好榜样。@1983:看过话剧《草原之子》,当时在现场眼含热泪,身边的很多观众也是边鼓掌边流泪,尕布龙的事迹对生活在这片热土上的我们来说是巨大的心灵震撼和精神洗礼。@月亮:"一身蓝布衫,工人形象;两腿烂泥巴,农民本色",收看央视发布"时代楷模"尕布龙的先进事迹后,感触  相似文献   

10.
<正>5月27日,是新一届省委常委履职的第一天。省委书记王国生等省委常委前往西宁市北山,考察西宁南北山绿化工作,追忆尕布龙同志的先进事迹,上了一次生动的党课。省委要求全省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弘扬尕布龙精神,团结带领全省各族人民,以推进"四个转变"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而奋斗。南北两山绿色葱茏,林阴下清爽宜人。王  相似文献   

11.
<正>你走了许多路,荒山上那不歇的脚步!你吃了很多苦,只因深爱这一方水土!留下一片青山,美丽了西宁!立存一种精神,涤清了心灵!无论是"时代楷模""牧民省长""省城里的好乡亲"……都是这位执着朴实的老人尕布龙。当我们再一次讲述老人的故事时,他已经离开我们6年了。他的名字,早已被青海人民熟知;他的故事,早已在全省乃至全国百姓中传颂;他的精神,激励着千千万万的党员干部砥砺奋进、锐意进取。  相似文献   

12.
正在省级领导岗位任职22年,上千次深入农村牧区调研:走遍了青海的山山水水;退休后带领大家栽树3000多万棵,给西宁百姓留下了郁郁葱葱的南北两山;把自家办成"牧民店",30年里为7000多名牧民免费提供食宿;从政50年,没有为一位亲属开过方便之门。这个人就是一心为民的好省长尕布龙!他忘我奉献、身体力行了究竟什么是"青海精神高地"。他实干苦干、薪火相传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品格。  相似文献   

13.
太阳没有爬上祁连山。一个满身泥土的老人。就来到西宁南北山栽树或浇水。一干就是一整天。开始用固的老百姓以为他是一个出门打工的老民工。今年5月16日。当人们从中央电视台新闻节目中看到这位荣获首届“母亲河奖”的古稀老人,是青海省原副省长尕布龙时。都被这位75岁的蒙古族老党员的事迹深深打动了。  相似文献   

14.
<正>2015年7月至2016年2月,本刊连续5期以"专题策划"形式,全方位报道牧民省长尕布龙的故事,受到了社会广泛关注。"尕布龙者,青海省原副省长也。以朴实为本,秉勤廉为旨。一身蓝布衫,工人形象;两腿烂泥巴,农民本色。就餐从简,自掏腰包,出行从简,由来低调。践行三严三实,未违半分半毫。将自家作旅馆,任八乡人往来,将牧民当父母,把一颗心掏尽。及致积劳成疾,病疴缠身。今人虽已去,民却久而  相似文献   

15.
正这是一次传递精神力量的万里之行。这是一场引发情感共鸣的美德盛宴。4月5日至5月13日,由西宁市精心打造,入选国家艺术基金2017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大型秦腔现代戏《尕布龙》先后前往南京、合肥、杭州、西安、铜川、富平、成都、银川、石河子等9地巡演28场,整个巡演历时一个半月,行程12400公里。  相似文献   

16.
<正>写者有心,听着才能动情。树木参天,是因为根须深植大地;丰碑巍峨,是因为立于人民心中。我是一个80后,在老省长尕布龙奋斗在绿化岗位的日子里,还是懵懂的孩童。纵使时光如水,无论怎么挽留,终究会无声流过人们的指缝,不留痕迹;但是榜样如山,尽管时间冲刷,仍会永远屹立你我心中,岿然不动。  相似文献   

17.
洪玲 《党建文汇》2009,(5):50-50
有一次,我和几个朋友到外地开会,抵达机场,经过检查关卡时,听到一个妇女在高声喊:“你知道我是谁吗?”声音委实太大了,令人不得不转头望去。  相似文献   

18.
黄祖香 《江淮》2012,(10):19
米达人,今年27岁,安徽大学在读硕士,他读本科时就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两年前正式入党。他坦言:由于父亲在机关里从事党建工作,爷爷曾是革命军人,自己从小就对党充满了向往。"但长大后,让我迫切要求入党的不是书本上学来的一些抽象的理论,而是一种爱国爱党的热情,是一次又一次听到的‘我是共产党员,跟我上’的宏亮声音。"和米达人一样,现在越来越多的优秀青年具有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强烈愿望。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安徽大学  相似文献   

19.
<正>从荒山环绕、沙尘满天到"国家森林城市",昔日的古城西宁如今气候宜人、绿树环抱。南北两山从"荒山秃木"到"林木蓊郁"的过程,离不开"牧民省长"尕布龙的努力。作为党的高级领导干部,他在职时始终心系百姓,把人民群众的疾苦放在第一位,退出领导岗位后又以更大的热情投身为人民服务。他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践行了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深刻解读了"手握重权不谋私利、身居高位心系百姓"的精神特质和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20.
《廉政瞭望》2013,(15):4-4
当我站在讲台上听到我的声音被话筒放大之后的效果时,我终于知道,为什么总会有人喜欢代表别人发出声音,因为你知道你的声音可以盖过、压倒所有的声音,尽管台下在座的也许并不同意你的观点,但他们的声音可以完全的淹没在这其中。这种优越感犹如烧开了的熨斗一般,熨平了每个不同的声音,也熨平了我的五脏六腑,让人感到格外舒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