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经过十多年的制度实践,我国已初步建立起以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核心的社会救助体系,社会救助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也日渐完善,社会救助工作管理和服务水平逐步提高。但仍存在诸多问题。要逐步调整和转变观念以树立现代社会救助理念、积极推动社会救助体系的有机整合、着力提升社会救助的专业化水平以及大力发展社会互助,促进政府救助与社会互助的平衡等,进而进一步完善我国社会救助体系。  相似文献   

2.
南康市积极创新社会救助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大力推进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以“立足基层、服务特困群众“为工作目标,进一步提升社会救助能力和社会救助服务水平,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3.
慈善事业是一种基于社会文化发展形成的公益事业,也是一项政策性强、惠及面广的民生工程。现代慈善事业形成了综合性、反哺性、普惠性的社会功能,在新时期,推进发展慈善事业是体现我国"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宗旨的发展战略,是社会财富第三次分配的调节阀和和谐社会的润滑剂,也是通过发展慈善事业优化社会救助模式,有机推进公共福利体系和社会保障事业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4.
在社会管理实践中,我国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经历了从单位制向社区制的演变。上世纪80年代以来,如何加强城市社区建设,各地进行了积极探索。成都在探索适应社会转型期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从制度规范、组织体系、运行机制上看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应转变基层社会管理观念,确立"以人为本、服务为先、预防为主、基层为重、法治为上"的"五为"善治理念,健全基层社会管理法制,理顺社区运行机制,促进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创新。  相似文献   

5.
社会救助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既关系到能否系统地组织有关部门和社会和谐有序地参与救助行动,又关系到能否充分发挥民政部门的职能作用;  相似文献   

6.
社会救助体系,指的是国家为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特殊困难而建立的一系列制度以及为保证这些制度的实施而形成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组织网络、物质技术条件等要素有机结合而成的整体。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改革深入、社会进步的要求,我国的社会救助体系从结构上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各项制度,包括低保、灾民  相似文献   

7.
数字时代对社会救助提出诸多挑战,表现为数字技术消解社会救助主体的真实性,数字鸿沟导致数字排斥进而引起数字贫困,受救助者的信息与隐私也将面临更大威胁。因应数字时代之需,社会救助法亟待在立法理念以及制度建构层面进行变革。在立法理念层面,应继续坚持以人为本的社会救助理念,并确立数字行政理念。社会救助法作为一部权利保障法,亦应确立数字时代的社会救助权利理念以确保公民社会救助权之实现。在制度层面,一方面要对社会救助制度进行数字化赋能,实现受救助主体的智慧化覆盖、救助体制的数字化变革以及救助服务的数字化体现;另一方面应构建数字时代社会救助权利的保障机制,救助数字弱势群体,推动数据公开、数字参与及隐私保障,如此方能使社会救助法面向数字时代之需。  相似文献   

8.
许益军  李义波 《唯实》2014,(10):59-62
南京作为东部沿海地区的特大型城市,近年来,在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引领下,高标准谋划社会建设,大力度推进社会治理创新,积累了一系列具有现代都市特点的社会治理经验,初步形成了具有南京特色的现代社会治理体系,对进一步探索与深化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具有借鉴意义。一、构建"四位一体"的社会治理体系架构民生导向的社会治理理念。首先,凸显"民意为大、民生为本"社会治理理念。将市民满意度作为评判政府社会治理成效的首要标准。  相似文献   

9.
加快构建我国社会救助体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社会结构的转型,社会贫困群体问题日趋凸显,因此,必须加快建立我国社会救助体系.我国社会救助体系的主要内容是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主,同时还包括医疗、住房、教育、生产和法律等方面的救助或援助.而构建我国社会救助体系应遵循的原则是:社会救助的责任主体是国家,保障贫困群体的基本生活,坚持社会助救制度的开放性,避免制度或项目功能的交叉重复,完善社会救助方面的政策法规,建立统一协调的社会救助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0.
加强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对于我市实现富民强市,建设"服务全省、影响全国、吸引世界"的新太原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市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逐步完善,救助内容不断丰富,但是其中问题也有很多.今后应当通过完善救助政策,理顺管理体制,加强制度建设,健全财政投入机制,建设社会救助服务工作网络等途径,扎实有力地推进社会救助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1.
执法者执法不公,严重影响社会稳定,阻碍社会发展。实践中,“官本位”的执法观念、行政执法的法律依据缺乏、法律监督机制运行不畅、基层执法人员素质较低等是影响当前公正执法的主要因素。完善公正执法必须树立以人为本和责任行政的执法理念,强化行政执法权力监督平衡机制和功能,尽快制定行政程序法,完善行政法律体系,不断加强执法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2.
在深化农村改革的新时期,必须进一步健全农民利益的政治表达机制,才能切实维护和保障农民的财产权益,切实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农村改革才会真正变成巨大的进步动力。健全农民利益的政治表达机制的重点.是要通过法律和制度建设推进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建立和发展、保障农民在村民自治中的主体地位和明确农民在权力机关的政治平等权。  相似文献   

13.
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阶段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制存在着社会保障层次低、覆盖面窄、管理分散、社会化程度低、保障功能差等问题,使得占绝大多数的农民处于社会保障的边缘,得不到真正的保障。为此,应从我国实际出发,分层次地推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尽快完善农村社会保障的法律体系,拓宽基金来源渠道,提升土地保障和家庭保障的“造血功能”,使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规范化、系统化。  相似文献   

14.
社会流动机制时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协调功能。和谐的社会流动必须是均衡与有序的,并坚持规则 的普适与公正,体现出对弱势群体的保护与支持。当前我国社会流动还存在着诸多不利于社会和谐的突出问题, 因此,必须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与社会管理机制,促进和谐的社会流动。  相似文献   

15.
汶川抗震救灾中社会动员形成了党政军系统的命令式动员和面向全体社会成员的参与式动员两种有效的运作方式。巨灾救助中社会动员推进了社会凝聚。在灾后民生重建中仍要以社会动员为动力,重组人们的心灵秩序,提高社区的救助和保障功能,提高民族精神振兴的能量与效果。  相似文献   

16.
转型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就是要适应经济利益格局多元的发展现状,从利益分配、利益表达,冲突解决等方面,协调各种利益诉求,不断通过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出适应新利益格局的安排调节,充分发挥社会管理的有效作用,进而促进经济社会均衡发展,从根本上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温岭市横峰老年协会实例,探讨老年协会参与农村社区行动背后的动力机制。一方面,要营造鼓励老年协会社区参与的环境条件,建立和完善政府对老年协会组织的监控和鼓励机制;另一方面,老年协会应提升自身内部治理能力,建立和完善老年协会的自治、自律机制,使老年协会的发展及其社会资本的积累,能够有效推进农村民间组织朝着当好地方政府和"村两委"参谋助手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8.
城中村失地农民作为一种特殊群体,对土地保障的替代机制具有更加强烈的需求,在替代保障机制的选择或构建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文章在CTPLCSI框架的基础上对我国当前17个省市的城中村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模式的政策和实践类型进行了梳理、归纳、比较和分析,认为,构建城中村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模式,应树立“公平正义、兼顾效率”的保障理念,坚持“因地制宜、分类保障、立法护航、稳步推进”的指导原则,实现“福利改进、城乡统筹”的模式目标。  相似文献   

19.
新时期调整中央与地方关系,应科学界定明晰中央与地方的职责权限划分,建立健全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的财税体制。完善中央对地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机制,还需建立协调、规范、互利的中央与地方新型利益关系,实现双方利益均衡。  相似文献   

20.
在社会管理研究过程中,厘清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社会管理体系与社会管理格局的概念,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