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 毫秒
1.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检察机关注重"以人为本",是"立检为公,执法为民"的本质要求。将"以人为本"的精髓融入法律监督权中,使检察工作充分体现人民的愿望、适应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才能更好地履行法律监督职权,为和谐社会营造出良好的法治环境。  相似文献   

2.
"圈子",是通过人们之间的社会行为特征自然形成的。比如,戏曲发烧友可以加入"票友圈子",数码发烧友可以加入"IT圈子"等等。这些"圈子"对普通人而言只是个生活范围的概念,不具社会危害性。然而,《检察日报·廉政周刊》记者对近年来查处的贪腐案件进行调查梳理时发现,贪官也有自己的"圈子",他们往往以"人情往来"为由结成利益共同体,逐步演变成弄权、搞钱、玩乐的"圈子"。  相似文献   

3.
尚钢 《学习月刊》2010,(24):96-96
我们在学习中往往遇到三个困惑:第一个叫"学不完",知识太多。第二个叫"学不懂",很多知识你不见得就学的懂,特别是自然科学领域。第三个叫"学不起",从投入产出的角度,投入很多产出不够,收效甚微。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传统德治思想体系中,"民本"是德治思想的核心,民为国之根基,以民为本构建了民本文化的基本框架。以民为本,顺民心,应民意可以固政权,定天下。"民本"思想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借鉴价值,将"民本"思想应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既以人为本,把人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尊重人的生命、情感、意志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本质。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激励人,积极贯彻"以人为本",才能真正提高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坚持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本观点;坚持新闻宣传工作要以人为本,增强新闻报道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倡导"三贴近"原则;真正做到"两个统一",努力发展人民的新闻事业。这种党性原则和人民性原则的完美统一,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和"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亲民思想在新闻宣传工作中的生动体现。  相似文献   

6.
为了驱散干部作风"雾霾",一段时间以来,很多地方推出了创新举措。今年以来,四川眉山市丹棱县建立暗访监督人员库,并组织开展暗访监督活动。这些暗访人员被称为"挑刺工",总共有40人,通过暗访检查、模拟办事、走访调研、网络监测等方式,对全县服务窗口、部门机关展开暗访监督。"挑刺工"身份高度保密,  相似文献   

7.
黄春平 《新湘评论》2014,(18):60-61
落成于1996年9月的"知青阁",耸立在炎陵县城西湘山之巅,这是全国第一座知青纪念建筑。作为一名在农村插队落户三年并参与知青阁筹建、知青故乡行筹备工作的老知青,刘时雨对这座凝结7000多名来炎知青蹉跎岁月的建筑有着一份特殊的感情。七千知青入炎陵"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这是毛泽东主席1968年底所作的"最高指示"。因此,很多人认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始于1968年,而"炎陵县在1963年就开始接受城里知青"插队落户",从炎陵知青阁就可以知道这个情况。"刘时雨说。  相似文献   

8.
宋武平 《共产党人》2013,(15):54-54
"梦",仅从字面上讲,是一种生理现象,可以理解为一种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想象,含有追求渴望之义。然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那个"梦",这个"梦"有着更高更深层次的含义。在这里,"梦"作为一个专有的政治词汇,是一种有约束的、适度的"梦",是一种精神、一种追求、一种力量、一种理想、一种愿景。那么,何为中国梦呢?在这个问题上,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自己的答案。  相似文献   

9.
职场有职场的规则,上网搜搜就会发现职场规则竟然多得让人看不过来,真可以套用一句话"职场有风险,入职须谨慎"。虽然职场没有说的那样凶险,职场如战场是夸大其词,但谨慎还是要有的,因为职场不是战场,但也不是"风平浪静""一马平川",也可以说是"暗流涌动",大千世界什么人都有。  相似文献   

10.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深刻地展示了一种反思、批判及超越的哲学视角"。以人为本"的核心发展理念正是对"属人"的社会本位的回归及价值理性的重塑。在全球化的今天",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建构成为密不可分的领域,而能够放眼世界的科学发展观则是密切联系二者的纽带。  相似文献   

11.
早在2500年前,老子就说过"圣人常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正是这种传统精神的现代转化和具体体现。房地产行政管理工作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工作息息相关,应该遵循"以百姓之心为心"的准则,设身处地、满腔热情地为公众提供优质服务。  相似文献   

12.
符原菁 《党建》2013,(2):26-27
传统马克思主义历史辩证法的教条化,给整个社会主义事业带来灾难性后果。"以人为本"中的"人",指的是当代中国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广大人民群众。科学发展观坚持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历史辩证法的基本原理,消除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根本错误。  相似文献   

13.
自行车重生     
贺民 《学习导报》2011,(22):21-22
说起上世纪70年代与"流行"有关的名词,肯定少不了自行车。那时候,自行车是最紧俏的工业品之一,能骑着一辆"永久",在大街小巷撒下一串"叮铃铃",是很多人的梦想。只是,这个曾经集时尚、奢侈、便利、载运等概念于一体的宠儿,最终被时间打败,被人渐渐遗忘了。  相似文献   

14.
人民来信     
《新湘评论》2013,(2):30-30
善听杂音。中国有句老话:"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然而,老话不老,至今仍值得人们深思。此话的意思是告诉人们遇事要冷静,要多听"杂音",这样可以避免或减少失误。  相似文献   

15.
杨清秀 《学习月刊》2009,(24):128-128
近几年来,应城市委、市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将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的总体布局,坚持以人为本,坚持领导、责任、机制、政策"四项落实",努力破解社会抚养费征收不彻底、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节育措施不落实、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不到位"四大难题"。  相似文献   

16.
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政治发展经历了四次转型。第一次转型:由城市转到农村,农村包围城市,开辟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第二次转型:由农村转到城市,城市带动农村发展,开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第三次转型: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经济发展推进政治发展,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四次转型:由"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转到"以人为本",通过转变经济社会发展方式,开辟科学发展的社会主义道路。四次转型积累了丰富的政治发展经验(法宝):第一次政治转型的法宝是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第二次政治转型的法宝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第三次政治转型的法宝是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党的领导,第四次政治转型的法宝是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7.
听点家乡话,打点"乡愁"的烙印,未必是坏事。方言所承载的,不仅是其通行区域人们千百年来积累的生活经验、市井人情、丰富的俚语,很多形象化的语言表达更是体现了其特殊魅力。可以说,每种方言都承载着一个地域的"文化密码",一句俏皮话,一个形象的表达,都会让人会心一笑,心头暖暖。  相似文献   

18.
唐虹 《新湘评论》2012,(2):58-59
人们对欧洲福利国家的典型印象,是它们拥有"从摇篮到坟墓"的全方位和高水平社会福利保障,特别是当人们处在年老、生病和失业的"弱势"状态时,依靠社会保障制度,人们将得到来自"大家"的扶助,仍然能够过上有尊严的生活。因此",欧洲模式"曾被很多人视为理想的社会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9.
为迎接建党90周年,某企业在青年职工中开展了一次党建知识竞赛活动。结果发现,全厂几百份答卷,竟有半数以上不及格。比如党的三大优良作风,本来是"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和批评与自我批评",但很多人的答案中都有"实事求是""艰苦奋斗""谦虚谨慎""廉洁奉公"等。  相似文献   

20.
《北京支部生活》2011,(2):12-12
一个民族有"希望",才能不断进步;一个政党有"希望",才能夺取政权并长期执政;一个国家有"希望",才能长治久安。当我们准备隆重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时候,深切地感受到,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大有希望",党领导的中华民族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有希望"。这个希望来自哪里呢?归根结底,来自对民生的不断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