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课》2009,(7):68-68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村民委员会选举工作的通知》,规范地方村民委员会选举工作。《通知》要求,坚决查处村民委员会选举中的贿选等违法违纪行为。  相似文献   

2.
资讯     
《先锋队》2013,(18):5
村民可联名提出罢免村委会成员要求民政部印发的《村民委员会选举规程》,明确了村民委员会选举程序和场地要求,旨在深入推进以直接选举、公正有序为基本要求的村民委员会选举工作实践。对于农村选举中最典型的贿选、造假等问题,《规程》明确指出,以暴力、威胁、欺骗、贿赂、伪造选票、虚报选举票数等不正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村民委员会选举工作在全国各地农村深入开展,对保障村民实行自治、发展农村基层民主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应看到,有的地方村民委员会选举竞争行为不规范、贿选现象严重,影响了选举的公正性;有的地方没有严格执行村民委员会选举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影响了村民的参与热情;有的地方对村民委员会选举中产生的矛盾纠纷化解不及时,影响了农村社会稳定。为进一步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村民委员会选举工作,保障村民委员会选举的公正有序,保障村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推动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相似文献   

4.
廉政动态     
《党的建设》2009,(8):41-41
中办国办印发通知要求加强和改进村委会选举工作坚决查处贿选行为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村民委员会选举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坚决制止和查处贿选行为,进一步明确贿选界限,加强监督,加大查处力度。对参与或指使他人以暴力、威胁、欺骗、贿赂、伪造选票、虚报选举票数等违法手段破坏选举或者妨碍村民依法行使选举权和  相似文献   

5.
村民委员会直接选举的实践已有30年的历史,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但是随着竞争性的加剧,选举中的贿选之风也越刮越烈,有人据此否定村民委员会直选的民主模式,所以对贿选现象需要有理性的分析。治理贿选既需要开发新的制度资源,更要用好已有的制度资源,以防止制度过密化倾向。  相似文献   

6.
村民选举与民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农村所实行的村民选举与自治制度中的民主性是国家、地方政府与村民三方相互作用的结果。村民选举的实践表明,村民的民主意识、选举热情和参选率与村民的文化素质没有直接关系,而与他们的切身利益直接相连。不能忽视的是村民选举中还存在着民主的变形,特别是贿选问题。贿选的背后是巨大的利益支撑,而这巨大利益则来自中国不合理的土地所有制度。因此,不确认农民对于土地的分散的物权,就绝没有村民的自治。  相似文献   

7.
民主选举居村民自治四项原则之首,但迄今为止,在我国一些地方村民自治选举环节,普遍存在着选举过场化问题。村民自治选举过场化问题使人们对当地选举产生失望、冷漠乃至敷衍了事的行为,这不仅与《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精神相悖,也困扰着我国基层民主的发展与村民自治的良性成长。通过进行个案调查和宏观分析发现,村民自治中选举过场化的根源在于村民选举委员会的产生和组成上,不适当地理解村党组织在村民自治中的核心领导作用,并由村党支部书记担任村民选举委员会主任;在村干部候选人的产生环节,由村民直接提名候选入扭曲为村党支部或村干部提名候选人等。若要破解这一问题,首先需要不断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其次应加强政府主导和外部监督。  相似文献   

8.
新修订的《福建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福建省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等法规对选举操作程序的规定更加严格规范了,但实际操作中,在村民选举委员会选举、选民资格认定、村民代表和村民小组长产生、投票、选举违法认定和违法责任等方面,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作进一步完善和细化,使之更适应基层现实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新长征》2013,(8):49-49
<正>村"三委"换届是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其中涉及许多复杂、具体的问题。结合以往这方面工作的实际,以下三方面问题需要引起有关方面和工作人员高度重视。一、回避问题1、村民选举委员会是主持村民委员会选举的惟一合法机构,村民选举委员会成员之间不得有近亲属关系。2、村民选举委员会成员被确定为村民委员会成员候选人的,应当退出村民选举委员会。  相似文献   

10.
党建信息     
民政部对"贿选"作出界定 民政部在下发的《关于做好 2005年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 的通知》中规定: "要认真研究和 区分一般人情往来、候选人捐助公 益事业以及承诺经济担保等法律未 明确禁止的行为,与直接买卖选票 行为的不同。"《通知》中,民政 部对"贿选"的界定,依"法无禁 止即自由"的原则,澄清了选举中 的合法竞选与违纪违法行为,有利于 打击选举中的不法行为,为候选人 自觉实践民主选举提供了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1.
富人贿选是我国村民自治实践中不可回避的客观现实。富人贿选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其消极影响主要表现为:压制了农村的民主萌芽,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加剧了农村社会矛盾,造成了村民“政治冷漠”。结合我国村民自治的发展实践,要想使富人贿选现象得到有效的抑制,一要进一步加强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二要不断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三要规范村委会成员候选人资格条件,四要加强对选举的指导和监督。  相似文献   

12.
正目前的《选举法》《刑法》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虽有对贿选等破坏选举行为的处罚规定,但贿选标准的界定、贿选行为的具体认定、具体处分规定等,都缺乏可操作性。村民直接选举信赖的人去实现自己的权利,是村民自治的首要和核心问题。但实际中却存在着村委会换届选举不规范、不合法的现象,尤其是有些地方的"贿选—被贿选"现象,严重违背了村民自治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3.
《江淮》2011,(9)
村民选举委员会的组成村民选举委员会由主任和委员共7至11人组成,具体人数由乡(镇)村民委员会选举工作机构确定。其成员由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或者各村民小组会议推选产生,出缺的应按照原推选结果依次递补,也可以另行推选。村民选举委员会成员被提名为村民委员  相似文献   

14.
贿选,主要是指用钱、物买通选举人来选举自己或跟自己同派系的人。它破坏了选举的公正性,对村民自治危害甚大。那么,在村委会选举中,如何防止贿选? 一是教育村民正确行使权利。村民是村民自治的主体,选谁不选谁,村民说了算。因此,教育村民正确行使权利,就成为医治贿选的首要问题。很多事例表明,贿选者压根儿就没有把赢得选举建立在自己日常为村民服务上,压根儿也不愿意把赢得的公共权力用于为村民服务。贿选者一旦当选,就会把自己在选举期间的投人变本加厉地捞回来。把贿选的害处说清楚,谁都会算账,就没有人或很少会有人拿自己的根本利益去满足贿选者。  相似文献   

15.
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俗称“村官选举”)是完善村民自治机制的重要内容, 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最直观的表现。然而,由于受到历史因素和制度建设等方面的制约,农村村委会选举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突出的就是“贿选村官”现象。其主要特点是:  相似文献   

16.
柏欣 《揭阳论丛》2006,(4):51-55
村委会选举中的权利救济制度建设,是当前村委会选举立法工作中必须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必须面对的重要制度建设课题。本文界定了村民委员会选举中权利侵害行为,分析了村民委员会选举权利救济制度的缺陷,对村民委员会选举权利救济制度的健全与完善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肖唐镖  邱新有 《求实》2002,(2):60-62
村选举委员会存在成员代表性不强、产生方式简单、工作独立性不够、工作制度不健全等问题 ,是造成选举委员会难以发挥作用的重要原因。因此 ,村社区自身力量的发育与培植尚须从多方面努力 ,尤其是要调整政府和村社区力量的关系 ,使选举委员会真正成为村内各方面利益的聚合体 ,成为强有力的村民选举工作机构。  相似文献   

18.
《党课》2012,(11):47-48
一、禁止在村级组织选举中拉票贿选、破坏选举。不准有下列行为:(一)违反法定程序组织、参与选举,或者伪造选票、虚报选举票数、篡改选举结果;(二)采取暴力、威胁、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参选或者妨害村民依法行使选举权、被选举权;  相似文献   

19.
《党员干部之友》2014,(11):16-17
正为做好村(农村社区)党支部委员会(党总支、党委)和第十一届村民委员会(以下简称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办法》《山东省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意见。一、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  相似文献   

20.
政治民主化过程中,农村贿选已经成为一个制约中国政治民主化化的绊脚石。我以博弈论的视角来分析村民直选的理性人假设,选举中的一次博弈和多次博弈中产生的囚犯困境,以及制度制约下的村民选举,提出需要完善制度,来消除农村选举中的贿选诟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