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 毫秒
1.
统一战线和国家治理,都是党治国理政的重要内容,二者有相同的内涵和共同的目标。统一战线具备的政治优势、经济优势和组织优势,决定了它能够在国家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的实现。边疆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治理的短板和难点。当前,云南在推进边疆治理的进程中,面临经济发展滞后、社会发育不足、民族宗教问题复杂等一系列难题。破解这些难题,正是统一战线的优势所在,也是统一战线服务边疆治理的切入点和着力点。要以制度机制的完善为引领,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优势,着力提升边疆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完善制度机制的重点是边疆治理与统一战线工作协同机制,包括党领导边疆治理和统一战线的具体工作机制、跨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多元主体协同共治机制、思想引领机制、多边安全合作机制、民主协商机制。  相似文献   

2.
边疆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面向,国家治理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可以通过边疆治理反映出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对边疆的治理,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边疆治理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坚持把边疆治理纳入国家治理总体方略,坚持和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坚持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坚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坚持生态优先,坚持依法治边,坚持统筹发展与安全,坚持巩固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坚持党对边疆治理的全面领导,逐步构建起党的治边理论和政策体系,形成了新时代党的治边方略。对新时代党的治边方略进行系统梳理,对于深化边疆治理研究、提高边疆治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黄新华 《探索》2016,(4):55-62
经济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理应重视边疆经济治理。因为边疆经济治理在协调区域经济一体化、应对全球经济风险、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国家经济安全的视角看,我国边疆经济治理在地区生产总值、产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对外贸易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而在经济发展模式、产业结构、居民消费、科技创新方面存在明显不足。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必须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提升边疆经济治理的有效性,促进边疆地区经济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4.
边疆治理研究回应边疆安全与"一带一路"倡议的重大关切,日渐成为当前国内学界的热点议题之一,与之相关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基于文献计量学及其可视化方法对样本文献进行归纳和总结,可更为立体地观察和理解边疆治理在我国的研究现状和认知谱系。在研究现状方面,高频关键词知识图谱所展示的信息反映了边疆治理研究维度不一,议题的多样与问题的复杂。在认知谱系方面,从传统边疆治理到现代边疆治理,从边疆治理概念到情景模式发展,从族际主义、区域主义到族际——区域主义研究,这一研究趋势呈现出国内边疆治理研究的认知嬗变样态。这种认知嬗变背后的深层机理,应从国家治理的回应及范式转换,治理实践的情景内涵赋予认知嬗变的动力这两个层面加以理解。  相似文献   

5.
边疆公共安全治理性质独特,有别于一般公共安全治理。边疆公共安全治理属于国家安全治理的全局性问题,具有明显的跨界性、跨国性与艰巨性。在边疆公共安全治理原则上,要统筹国家安全与公共安全、统筹公共安全治理与社会治理、统筹各领域公共安全治理、统筹内部安全和外部安全治理。在边疆公共安全治理思路上,要完善统筹边疆公共安全的领导体系、各公共安全治理的综合性治理体系、基层公共安全治理体系、边境地区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的整体安全体系、兼顾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指挥体系、跨界应急协同与应急援助机制、涉外公共安全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6.
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和“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这两大历史遗产相互嵌入的平台,历史上边疆地区的发展既相对自成体系,又呈现出国家层面的整体性。历代的边疆治理政策呈现出波动性和延续性的结合,但总体而言是一脉相承的。汉代在西北边疆治理上卓有建树,唐代大体沿袭了前朝的治边理念,并结合时代特征有所损益,形成了以“羁縻”为特征的治边体系。从历史观照现实,不难发现当代的治边举措带有明显的传统烙印,汉唐对西北边疆的治理经验对今日兵团维护新疆稳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边疆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我国西部地区地处边陲,地域辽阔,是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地,也是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窗口,因而加强西部边疆治理具有重要的经济、政治和安全价值。由于历史、地理、人文等原因,西部边疆地区治理具有特殊性与复杂性,表现出一系列问题。为此必须创新治理理念引领边疆安全治理,必须坚持依法治理规范边疆安全治理,必须深化改革实践完善边疆安全治理,必须强化安全合作推进边疆安全治理。  相似文献   

8.
从“边疆”一词在中西方历史语境中形成的过程来看,边疆经济可以实现“去边疆化”发展。中外历史发展进程中边疆地区经济“去边疆化”发展的成功范例、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历届中央人民政府对于边疆地区的持续建设以及“一带一路”倡议提供的历史机遇都表明我国边疆经济“去边疆化”发展具有一定可行性。但是,新时期我国边疆经济要实现“去边疆化”发展也面临许多掣肘,这就要求我们要推动边疆治理倾向由稳定取向转向发展取向,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做好边疆地区的“人心政治”,构筑边疆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以共同富裕为价值旨归,持续推进兴边富边稳边固边;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美丽边疆。  相似文献   

9.
在传统帝国形态当中,具有帝国形态特点的治理少数民族边疆多重形式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层面得以体现。晚清帝国的解体使得建立现代国家成为此后中国政治发展的重要命题之一,传统边疆治理形式开始逐渐让位于现代国家整合的过程。辛亥革命中建立的中华民国将建设现代国家作为其战略目标的同时,在民族地区展现了国家整合的逻辑,并取得一定成就,但更多表现为局部性和碎片化的,加上缺乏内在有效力量支撑,最终导致国家整合任务的失败。而真正能够承担起这一历史使命的则是中国共产党,它在民族地区的政治实践中完成了国家整合的历史使命,成功实现了从边疆治理到国家整合逻辑的有机转换。  相似文献   

10.
强化我国边疆县级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提高边疆县级政府的社会治理能力,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在全面分析我国边疆民族地区县级政府社会管理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实现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把制度优势转化为边疆治理效能,亟须推进边疆治理全面创新、治理能力全面提升。既要抓紧制定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急需的制度,又要完善边疆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必备的制度。  相似文献   

12.
《探索》2017,(6)
"一带一路"建设使我国国家发展的外向程度不断提高,国家发展的空间已溢出领土范围而在沿线国家甚至全球范围内扩展。在此背景下,边疆被置于巨大的空间场域之中,其定位逐渐从国家的边缘地带转变为对外开放的前沿。然而,"历史-民族"话语主导的边疆治理将边疆问题置于民族问题的框架下解决,难以有效回应"一带一路"建设带来的空间场域变化,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边疆治理实践的有效推进。这需要与时俱进,从空间政治视域重新审视边疆及其边疆治理。该视域下边疆治理重点关注空间正义、空间生产机制改进、权力的空间结构优化和空间的政治认同等议题。  相似文献   

13.
推进黑龙江边疆文化大省建设的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熟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形态和文化个性。黑龙江作为边疆大省,发育和推广本土先进的文化特质,不但关乎地域,更关乎国民。因此,建设边疆文化大省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与此同时,还要很好地研究边疆文化大省建设过程中的战略目标和具体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14.
孙中山非常重视中国边疆地区的发展,开展屯垦事业是他关于发展、稳定边疆的重要举措之一。他主张通过屯垦发展边疆经济、巩固祖国边防、改变人口布局、增进民族团结、安置百万裁兵。孙中山提出在开展屯垦的同时,还必须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兴办教育事业。这些主张对于今天维护国家统一,实现边疆稳定与全面发展,仍有重要的借鉴与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新疆地处我国西北边疆,既要面对极其复杂的边疆政治局势,又要妥善处理好内部的民族宗教问题,政治任务极为繁重。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边疆政治战略中的一颗重要的棋子,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促进新疆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巩固边防发挥着建设大军、中流砥柱和铜墙铁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实践》2020,(3):12-13
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推进社会治理,离不开党建引领。近年来,内蒙古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把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贯穿基层社会治理全过程,在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方面成功摸索出不少务实管用的经验做法,有力地巩固了党的执政根基、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维护了祖国边疆稳定。  相似文献   

17.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并经十九大进一步确立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之一,十九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并首次使用了“边疆治理”一词,十九届五中全会亦从多个角度阐发边疆治理之义。边疆特殊的地缘位置、政治环境、历史文化及社会现状等,决定了边疆治理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地位;推进边疆治理现代化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题中之义和必然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边疆治理在政治、文化、经济、社会和生态各领域呈现出一系列鲜明特质: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新时代边疆治理的根本政治保障;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边疆治理的关键文化工程;在统筹国内外大局中以社会稳定为基的发展是新时代边疆治理的经济理路;促进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是新时代边疆治理的重要社会依托;促进人与自然共同体建设确保生态安全是新时代边疆治理的核心生态理念。  相似文献   

18.
伦理道德、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家族观念等非正式制度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管理活动具有重要影响力但又经常被我们所忽略。探索非正式制度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管理活动所产生的影响及其变迁轨迹,将使国家的社会管理制度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促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和谐与稳定。  相似文献   

19.
社会治理共同体是新时期我国社会治理的重要主体,也是国家治理和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研究对象。基于对S省Z市“民生微实事”项目的案例分析,提出“能力建设-惯习积累-信任强化”的分析框架,揭示了多元主体成长为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机理,丰富了“主体关系”和“行动方式”的研究视角。研究发现,多元主体基于资源优势互补与主体责任再塑加强了能力建设,能力的提升使其有意愿并且能够建立合作关系;政府通过规则调适以及持续的参与激励来培养多元主体的合作惯习,有助于促进合作行动;共同议题下的利益相容和由参与效能感形成的良性循环会强化信任,进一步增强多元主体间的合作关系和合作行动,进而形成稳定、可持续的合作治理常态,使社会治理共同体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20.
伊犁察布查尔边疆历史文化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是保证和推动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但在旅游业迅猛发展的今天,边疆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和利用却存在许多问题。为此,整合文化资源,联动文化与旅游、挖掘文化资源的内涵等成为察布查尔实现文化大发展的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