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对邓小平“宜粗不宜细”原则的考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宜粗不宜细”是党史界的敏感话题,至今尚未见到专门阐述这一原则的文章。党史界一般认为,“宜粗不宜细”原则是邓小平在主持历史决议起草工作时提出的,它是指导党史研究的一条重要原则。但“宜粗不宜细”的主要观点在决议起草之前即已提出,而且,邓小平针对的是处理重大历史问题,并非党史研究;它是特殊历史条件下处理特殊问题的特殊原则,不能笼统地套用于党史研究。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在论述党史时所提出和蕴涵的党史观 ,是对党史研究有长远指导意义的理论和方法 ,其基本点包括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坚持历史主义和辩证思维 ;坚持生产力标准和群众利益标准的统一 ;“恰如其分”与“宜粗不宜细” ;党史研究中采取宽广的国际视角。学习和研究邓小平的党史观 ,是贯彻以邓小平理论指导党史研究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3.
《福建党史月刊》2009,(10):35-35
平反"文化大革命"的冤假错案,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是拨乱反正极其重要的一项任务。因此,中共福建省委十分注意掌握政策,反复强调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宜粗不宜细,宜宽不宜严”的精神;着重从政治上解决问题,经济上一般不作清退的原则:坚持团结起来向前看的方针,从政治上分清是非,不追究个人责任。按照省委要求,各地在落实政策中,  相似文献   

4.
陈云同志作为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以毛泽东同志和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成员。陈云同志的一生十分关心党史、国史的编写、研究、宣传工作。党的十八大之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十分重视党史国史的学习、研究、宣传工作,对党史国史提出了许多新的论述。抚今追昔,陈云同志所提出的"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宜粗不宜细"、"历史学习要一直抓下去"等光辉思想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时期的党史,是历史科学的一个新领域,邓小平同志十分重视这一时期的党史研究,对研究的基本原则作了大量深刻而有见地的论述。其中,坚持“宜粗不宜细”的原则,对党的历史、特别是社会主义时期的党史研究有着极为重要的科学指导意义。然而,对这一重要原则,目前在党史理论研究界  相似文献   

6.
受命领军进藏 1950年1月,新中国成立才三四个月,毛泽东提出"进藏宜早不宜迟"的战略主张.进军西藏的任务最后落到了西南局身上. 西南局领导人刘伯承和邓小平接到任务后,开始商量进藏人选.邓小平吸着烟,深思许久,对刘伯承说:"让十八军的张国华去吧!"刘伯承笑了:"我也正打他的主意."  相似文献   

7.
李洪峰 《求是》2015,(2):61
<正>实事求是,是治史的根本原则,也是《邓小平传》(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的突出特点。邓小平一生倡导和践行实事求是,为全党全国人民树立了光辉典范。邓小平的一生,三落三起,能够历经磨难而不衰,根本原因在于他做到了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实事求是的政治品格和乐观主义的精神气质的内在统一。《邓小平传》详细叙述了邓小平在中央苏区工作期间经历的第一次政治磨难。当时,邓小平和毛泽覃、谢唯俊、古柏在实际工作中拥护毛泽东提出的正确主张,反对王明"左"倾教条主义。针对"左"倾教条主义者攻  相似文献   

8.
<正>廊坊市安次区强化农村干部管理,细化考核标准,明确评议准则,加强奖惩力度,进一步明确农村干部"考什么、怎么考、考核结果怎么用"的问题,实现农村干部考核"考得实、考得准、考公平",切实增强农村干部想干事、真干事的动力,有效激发农村干部履职尽责能力。科学统筹,条块分明,明确考什么。实行项目化运作管理,把农村干部考核纳入区委"六大工程、五大保障"目标体系,按照"宜细不宜粗"的原则,区、乡、村三级明确考核内容,科学设定考核标准,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贡献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在唯物观上。邓小平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进而提出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的统一,二是在实践观上,邓小平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的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作为实事求是思想的忠实践行者,在主政瑞金期间以实事求是的工作迅速稳定了瑞金苏维埃政局,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奠都瑞金创造了有利条件,为中央苏区的创建、发展、壮大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反"江西罗明路线"斗争进一步证明邓小平就是一个敢于坚持真理、实事求是的典范。  相似文献   

11.
“实事求是”本是一个古老的成语,毛泽东赋予其新的内涵,基于此党的七大将其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邓小平继承和发扬了实事求是这一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将其发展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务实风格是邓小平实事求是思想的主要表现,具体包括“白猫黑猫论”、小康社会目标论及“摸着石头过河”;务实性、创新性及实践性是邓小平实事求是思想的三大特点。  相似文献   

12.
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在近百年革命、建设与改革实践中一以贯之的根本思想路线和工作方法。在中国共产党人的视野中,“实事求是”是一种态度精神、一种认识规律、一种实践路线。共产党人坚持实事求是,是因为“实事求是就是最大的党性”,因为“共产党员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因为我们“要靠实事求是吃饭”。在主题教育活动中重温“实事求是”,必须不断凝聚坚持实事求是的不竭动力,准确把握坚持实事求是的方法要求,努力涵养坚持实事求是的实践品格。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发展"的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中始终贯穿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认识论,"三个有利于"的价值论,党的基本路线的实践论。这三方面既是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的精髓、基础和灵魂,也是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的三条主线,它们分别回答了怎样认识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三个层面上的问题。把握这三条主线,对于我们认识和实践邓小平理论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它是邓小平理论的逻辑起点和基石;它贯穿于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它闪现在邓小平每一个新的理论观点中;它始终是我们党永葆蓬勃生机的法宝。  相似文献   

15.
"猫论"是邓小平在1962年针对如何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时所借用的一个民间俗语,旨在说明包产到户等新的生产组织形式的合理性,体现了邓小平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勇于解放思想的品格。然而,"猫论"自提出后,就遭到了政治上的恶意曲解和社会上的普遍误读,乃至沦为"唯生产力论"和实用主义的代名词,"猫论"的精神实质遭受严重扭曲。实际上,"猫论"并非"唯生产力论",与实用主义也有着本质的区别,正确解读"猫论"应该从"猫论"的本来含义"、猫论"的精神实质"、猫论"与邓小平理论的关系三个维度进行。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结合改革开放后新的时代特点以及我国的国情,具体阐述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关系及实践对策,突破了传统观念,大大拓展了社会主义的发展空间,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邓小平的有关论述告诉我们,正确认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前提是正确估量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勇于面对社会主义所面临的新形势;原则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方法;目的是从我国实际出发,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之所以能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创立邓小平理论,是因为他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政治信念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尊重实践、勇于探索的崇高精神和敏锐的洞察力、科学的判断力。  相似文献   

18.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和其他各个领域,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理解和把握它的科学体系,已成为我们今天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问题.<纲要>指出,要从围绕、贯穿、提出、构成这八个字的内部构成上把握和理解.所谓围绕,就是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全部理论都是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两个基本问题展开的.所谓贯穿,就是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贯穿了一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所谓提出,就是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了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所谓构成,就是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各个观点、思想、论断相互联系,有机结合,构成了一个科学体系.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定要善于从总体上、相互联系上和精神实质上去把握,善于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邓小平理论联系起来学习、思考,真正做到融会贯通、弄通弄懂.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是一位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他一生孜孜不倦地学习和探讨马克思主义的真谛,形成对马克思主义的独特理解和看法.他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是共产主义,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其基本原理就是发展社会生产力;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体系,发展的理论,朴实的道理,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因此,在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忘记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邓小平也正是这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有机结合,极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创立了中国当代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  相似文献   

20.
陈云对邓小平理论的重要贡献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云对邓小平理论的贡献包括对邓小平理论主体能动性的重要贡献和对邓小平理论部分重要内容的重要贡献两个方面。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应该集中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智慧,始终“坚持有错必纠的方针”和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是陈云对邓小平理论重要贡献对当代中国政治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