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张静 《世纪桥》2014,(1):89-90
网络文化既有正面价值也有负面价值。网络文化在促进文化的交流融合,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促进人的个性发展,推动教育模式转变和促进人际交流沟通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挑战法律及道德底线,影响人的身心健康,冲击优秀传统文化和加重个人与社会疏离。我们要正确认识网络文化这把“双刃剑”,才能更好地建设和谐、健康的网络文化。  相似文献   

2.
管先念 《学习月刊》2011,(20):24-26
面对网络文化的发展,如何规避网络"非人化"的双刃剑作用,引导其"促进人自由全面发展",如何规范网络人的行为方式,如何培养网络人符合信息时代道德规范的行为习惯等,已成为网络文化规范研究的热点问题。人们为什么要服从网络文化规范?这个问题涉及两个方面。首先,网络文化规范是如何可能的?其次,假设网络文化规范已经确立,人们有什么理由认同那些规范?需要从实践元标准的视域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随着因特网的快速发展,网络价值观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网络价值观是反映网络对于人的意义或效应,它通过内生性、强制性、引诱性的方式形成,并且在形成过程中,网络价值观发生了个体价值现与集体价值观、商品化价值观与共享价值观等方面的冲突,为此,我们应通过网络文化、网络社会的全球市场等途径化解矛盾和冲突,从而使网络价值观走向融合。  相似文献   

4.
论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的存在与发展催生了一种新的文化形态-网络文化。本文论述了网络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通过认真分析我国网络文化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对如何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提出了合理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结合高等院校现阶段校园网络时代特征,分析了校园网络给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带来的优势与困境。以网络物质文化、网络制度文化、网络行为文化和网络精神文化等四个建设层面为切入点,从载体更新、管理创新、引导推新、内涵革新等四个方面进行实践性建设,对未来建设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6.
通过数据分析,可见我国参与网络文化的主体是转型时期的弱势群体。由此形成的网络文化是一种草根转型文化,具有自发趋势。因此,我国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要因势利导,要树立网络文化激励理念,不断完善和发展网络文化激励制度和技术,从而引导网络文化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论现代网络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是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网络化对文化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网络的发展,将加速各种文化的传播和相互吸收、融合,使各种文化在广泛传播中达到发展和创新。同时,网络的发展对文化的负面影响也显而易见,尤其是不良文化通过网络更易传播,对此必须有充足的思想准备和预防对策。一、网络文化的含义及特征(一)网络文化的含义。网络文化,广义地说就是网络时代的人类文化。网络文化又称赛伯空间文化。这是1984年美国科幻作家威廉·吉布森,在他的科幻三部曲小说里,新创的一个奇怪的用语———“赛伯空间”。赛伯空间是思维和信息…  相似文献   

8.
《世纪桥》2014,(1)
网络文化既有正面价值也有负面价值。网络文化在促进文化的交流融合,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促进人的个性发展,推动教育模式转变和促进人际交流沟通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挑战法律及道德底线,影响人的身心健康,冲击优秀传统文化和加重个人与社会疏离。我们要正确认识网络文化这把"双刃剑",才能更好地建设和谐、健康的网络文化。  相似文献   

9.
网络文化产业管理是一个全新的理论命题。对网络文化产业进行管理既是网络文化产业深入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应对全球化挑战、化解网络文化生态危机、维护我国文化安全的必然选择。从现有研究来看,对网络文化产业管理的研究是缺位的,只能从网络文化视野中探究管理踪迹。而且,网络文化视野中的我国网络文化产业管理研究存在两极争锋,主要表现在管理主体、管理对象、法律等层面存在不同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网络文化是指网络上具有网络社会特征的文化活动及文化产品,是以网络物质的创造发展为基础的网络精神创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作了专门部署,强调指出:“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迫切任务。”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高度的文化自觉和信息化条件下对文化发展趋势的准确把握,赋予了有关部门管好网、用好网、营造更良好文化环境的新职责和新使命。  相似文献   

11.
在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中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应正确认识经济增长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断完善统筹协调机制。必须明确,发展循环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途径,它有利于实现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的共赢。  相似文献   

12.
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不断提高、不断完善的历史过程 ,必须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开始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时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价值取向 ,我们必须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群体意识孕育了中华民族集体主义的思想传统。与西方相比,由于中国在历史文化和政治体制等方面有着鲜明的特征,因而必须否定西方的“理性经济人”假设,建立符合中国历史文化和经济发展实际的人的经济假设理论。“集体经济人”假设立足新集体主义,寓意集体和个人互为前提和依托,充分体现了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实现了对传统集体主义的超越,可以作为中国本土经济学的立学之基。“集体经济人”假设凝练了中国人的文化特征、凸显了发展的目的性、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富于理论开放性,应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植根中国传统文化土壤并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体实际进行理论构建。  相似文献   

14.
生态文化是一种致力于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形态,它通过内在机理的方式制约着人们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活动,从而对整个社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进而促进人类的生存方式、思维方式、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的转变;生态文化将人与自然的和谐作为重要的价值追求,是建构和谐社会的基础,对当代和谐社会的建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晋商传统文化的法律理念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文化是支配人类法律实践活动的价值基础。晋商传统文化是直接在传统法律文化的框架下形成和运作的。晋商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诚实信用、严格管理、任人唯贤、官商结合等体现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特征的原则。从晋商传统法律文化的特点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其所体现的法律文化精神和法律理念,对于我国当前法治社会的构建有着重要的学习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鲁迅思想和文学创作的独创性对当代先进文化建设仍是一面旗帜;鲁迅的“立人“与“立国“思想,仍是当代文化建设的根本使命:鲁迅的“业余性“昭示我们,当代知识分子应积极关注整个民族和世界的发展;鲁迅的“拿来主义“思想,仍是当代先进文化建设最重要的方针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文化观主要表现为:现实的人是文化发展的主体和客观前提,劳动实践是文化发展的中介和手段,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支撑和现实基础,以民族性为基础的拓展是文化发展的动力和必然趋势,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文化发展的目标和价值归宿。  相似文献   

18.
和合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一种优秀的文化力。和合精神也是多元、有序、优质和动态的融合,它蕴含着朴素的整体系统观、人与自然和合观、以人为本以及和而不同的思想。在新时期,弘扬、借鉴和吸收和合精神,时于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最终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全面、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9.
人类社会发展是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发展的过程,而在以往事实与价值冲突的机械发展观的指导下,人类陷入只关心自身利益、忽视客观规律的发展困境。这有着深刻的认识论根源。当前,我们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社会选择与个人选择的统一;生态效益与生态公平的统一,真正使事实与价值协调,促进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网络与人的当代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网络不仅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而且还使人类的主体状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和可能。劳动本身的异化性质由此得到很大改变,人们也不再局限于物质活动层面的外在交往.而是更加倾向于精神化层面的内在交往。网络形成的世界性普遍交往使“偶然性”的个人为世界历史个人所代替,使每个个人感受到人类共同魄价值追求.并从中汲取营养.从而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