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吴琼 《实事求是》2008,(5):26-28
20世纪60年代以来,针对公民对公共服务质与量不断提高的要求,在新公共管理和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基础上。西方很多国家提出了创建“服务型政府”的目标。其根本理念是:管理就是服务,政府的存在是为了满足社会的需求。构筑服务型政府在我国现阶段不仅具有必然性而且也存在着一些可行性基础。中国政府管理应该积极借鉴西方政府改革的合理理念,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构筑面向长远未来的政府范式——服务型政府。  相似文献   

2.
保障社会公平与保障资本效率的双重需要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也是福利国家制度设计中先天存在的逻辑矛盾。当社会保障制度引领下的社会公平维护方式严重威胁到资本效率时,福利国家的隐患就不可避免地爆发出来。被压抑的资本野性要求冲破福利国家的阻挡,在与资本主义现实的妥协中试图建构效率导向型社会保障机制,取代公平导向型社会保障机制后政府又遇到来自中下层民众的更大责难,因此,福利国家的社会保障机制只能在保障公平与保障效率之间摇摆。  相似文献   

3.
改革前的中国,社会的政治中心、经济中心重合,国家与社会合为一体.组织类型和组织方式简单划一,不论是政治组织、经济组织还是文化组织,都按一定的行政隶属和行政级别,纳入国家控制和直接管理,并依此隶属和级别从政府获得计划分配的资源.政治、经济、社会高度一体化,几乎不存在相对独立的、带有一定自治性的社会空间.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公民、政治与经济,处于一种一元从属结构状态.政府作为国家的代表,具有国有资产所有者、管理者、经营者,生产建设资金筹集者和投资者、公共管理者等多种角色.从功能角度看,建立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基础上的政府,是无所不包、无所不管的全能型政府.  相似文献   

4.
以社会管理体制创新为重要支点的社会建设,既是应对中国当前转型时期矛盾凸显的当务之急,同时也是中国社会发展趋势的必然要求.而独立健康成长的社会组织,作为社会建设必不可少的组织载体,起到了在国家、社会与公民之间构建认同与互动关系的中介作用.受各种历史和现实因素的限制,目前中国社会组织的成长还面临着许多障碍,如何在积极借鉴国外社会组织发展相关经验的前提下,通过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来克服这些困难,将成为中国未来开辟一条有别于西方“强政府——强社会”的社会发展新路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两型社会试验区是与科学发展观相切合的新战略。其价值,就国家而言,是促进我国传统经济增长模式的转换和超越,就中部而言,则覆盖了增强经济实力与改善增长质量的双重意义。任何改革试验的成功,必须以充分理解现实条件为前提,两型社会试验区也不例外。文章提出了四个主要约束条件,即经济发展阶段制约、政府公共治理机制缺失、技术硬约束、文化理念落后,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两型社会建设中地方政府的短期行动安排与中长期改革框架。  相似文献   

6.
国家法和习惯法在农村法律实践中的博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地区,大量习惯法仍存在并发挥着重要作用,国家法以“法治”名义介入广大农村乡村是艰难的,这是农村社会处理具体法律事件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本文以国家法与习惯法在农村法律实践中相互冲突的具体表象和主要成因为着眼点,具体论述国家法对于农村社会的重要前景作用,同时对现阶段习惯法存在的相对合理性及其局限性加以辩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前转型时期的基本特征,对构建农村地区国家法与习惯法的均衡互动模式提出基本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7.
杜成桥  薛迎 《学习月刊》2010,(24):111-111
政府非税收入是指除税收以外,由各级政府、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代行政府职能的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依法利用政府权利、政府信誉、国家资源、国有资产或提供公共服务、准公共服务取得并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或准公共需要的财政资金。  相似文献   

8.
公民社会与国家的关系存在着公民社会制衡国家、公民社会对抗国家、公民社会与国家共生共强、公民社会参与国家、公民社会与国家合作互补五种模式。而政府是国家权力的执行者,政府机构又是政府的载体。因此,敢府机构改革要取得成功,必须高度重视与公民社会的和谐。我国的政府机构改革过去没有能取得预期效果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忽略了此点。在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中,我们要汲取历史上的教训,将政府机构改革与加快公民社会发展结合起来,并使两者关系和谐,这也许是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能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9.
一、问题由来 增强并发挥社会组织的功能,重视社会组织建设和管理,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完善自身执政方式的重要策略之一。但是,究竟如何培育和发展一个具体的社会组织,仍然存在许多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困扰。而在中国的政治体制和政治环境下,无论把社会组织作为一种理想形态来认识,还是把社会组织作为实践形式来关注,它们与国家(政府)之间的关系都始终是问题的焦点。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总体性社会"在短时间内发生解体,国家与社会关系经历了一次较大的调整,社会组织获得较快发展。然而,社会组织的进一步发展还需要突破诸多瓶颈,亟待进行相应改革。公民社会理论认为,当前我国社会组织在发展中存在着发展空间不足、不能有效参与政府决策、自身存在"行政化运作"发育缺陷及缺乏法制保障等问题。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需要在深刻认识国家与社会关系基础上,重点做好转变政府观念,建立健全政府资助机制,加强社会组织自身能力建设及完善法规体系等工作。  相似文献   

11.
政府正面临越来越复杂的公共服务挑战,为此政府需要构建一个有效的公共服务体系,来满足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本文从世界各国政府在公共服务提供中的角色和选择模式出发,分析中国公共服务体系中的政府、事业单位和非营利组织的角色与变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个走向政府、事业单位和非营利组织相互补充与合作的公共服务组织框架的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12.
郎晓波 《唯实》2012,(5):83-86
浙江省近年出现的"社会复合主体"、"公共服务社会化改革"等鲜活的实践经验,既不同于传统的社会中心论,也不同于单纯的国家中心论,而是充分正视中国现实语境下政府与社会间关系的模糊性,并利用这种模糊关系中社会组织对政府的依赖性去促成主动性,从而试行一条政府与社会相互增权的道路。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政府干预的“二重性”矛盾日益突显。一方面,中国的市场是在政府作用下“造成”的,政府干预与市场发展是不可分割的融合体;另一方面,市场机制的深化发展又要求政府减少干预,政府与市场之间又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冲突。其中,市场发展不成熟,政府在经济生活中的现实作用缺乏市场经济经验以及社会资源有限性是主要原因。从大局上来看,中国政府干预的路径方向应建立在两个认识与协调的基础上,即认识到政府干预的“二重性”矛盾将长期存在,认识到中国的市场经济不能通过模仿自由市场化与全面私有化来实现;同时协调政府与市场以及政府与第三部门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网络公共领域下我国社会结构的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快捷、开放、平等的网络社会下,社会结构有公民—社会组织—政府(现实的社会结构),也开始具有网民—网络公共领域—网络政府(可以称为"影子社会结构"),这种现实的社会结构和"影子社会结构"交互运行的双重社会结构,构成了当前我国社会结构的现状。本文基于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在分析了这种双重社会结构功能的基础上,提出公民通过网络公共领域的建构,与政府的平等直接快捷的双向互动而建立的"影子社会结构",是公民话语权的真实表达,真正反映了社会大众的民意,有助于减缓社会矛盾,使得公民权益和国家的权威合法性得到实施和保障,从而最终维护了社会的公平正义,推动了社会的可持续稳定发展。同时针对这种双重社会结构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国家助学贷款出现学生拖欠还贷和银行“惜贷”等问题,主要是因为国家助学贷款的风险机制的不合理性。本文从现代企业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需求出发,在国家助学贷款的准公共物品的属性基础上,建立国家助学贷款的PPP项目,实现企业、政府、高校、银行和学生五方共赢。  相似文献   

16.
《世纪桥》2015,(8)
治理理论的兴起,以及中国社会实践的发展,使得创新社会管理,实现公共治理领域的合作共治的理念,逐渐深入到中国政府治理社会过程之中。然而面对中国的实际国情,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的必要性有多强,合作共治本身是否可行,这些问题都困扰着合作共治的发展。据此,本文重新界定合作共治的领域边界与参与共治的社会组织的基本内涵与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充分分析了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共治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希望对合作共治公共治理新模式的推行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在新社会组织中设立党的组织,并加强其中的党组织的工作力度,既是中国共产党在新形势下扩大工作覆盖面、巩固执政基础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公民社会发展的现实路径。但是,长期以来,对这一问题的政策解读居多,理论阐释偏少。本文以理论与现实相结合的原则,从公民社会生成的历史必然性、社会整合下执政党与社会组织的关系和政党现代化的内涵等角度,阐释加强新社会组织党的建设的现实必然性。  相似文献   

18.
推进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职能既有理论支持,又有现实动力。当前推进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职能已成为我国政府治理转型和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举措。文章基于深入调查,从现实基础、实质进展、主要问题等方面对泉州市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职能实践进行检视,分析政府与社会组织面临的挑战,并提出推动政府放权、改善环境、加快社会组织现代转型、在深化改革中推进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国家和社会之间一定的社会资本,包括信任、互惠规范和参与网络等,能够很好地沟通、平衡和发展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促进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市场、国家与个体之间的协作,为和谐社会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因此,有必要培育社会资本,增强社团的自治性,以促进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市场、国家与个体之间的协作,从而实现和谐社会“政府——市场——社会”的三维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20.
数字技术为建构跨越边界限制的政府组织提供了技术工具和现实驱动力。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开始重视以跨部门协作和跨领域整合为目标的政府改革,提出了诸如“整体性政府”“无缝隙政府”“协作治理”等概念。在此背景下,数字技术成为驱动重构组织内外关系与促进政府整合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