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经济社会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立场、观点和方法,其关于生产、生产方式、商品生产与流通、消费与消费方式的论述,是回应马克思主义低潮论、危机论的重要理论资源和方法论依据。回顾马克思主义经济社会学发展演变的历史,结合生产型社会向消费者社会转变的历史轨迹,文章着重指出:马克思、恩格斯正确地诊断了资本主义的病症,但无论马克思还是恩格斯从未宣称自己的理论放之四海而皆准,马克思主义经济社会学方法、视角和精神的价值远大于其具体观点;只要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继续存在,马克思主义就还有意义,曼德尔等人就是延伸马克思主义生产方式分析方法,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阶段论提出修正。马克思虽更多地讨论生产的问题,但似乎预见了"消费者社会"的到来。资本力量在世界市场的扩张、生产型社会向消费者社会的全球转型,预示着马克思主义经济社会学对资本主义的分析和批判重获新生的时机到来了。  相似文献   

2.
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家多年来透过商品和消费等因素研究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对资本主义利用消费拜物教在政治上形成社会一体化统治现实的揭示,形成了对消费拜物教的系统性批判。本文旨在通过梳理这些西方学者理论,厘清消费拜物教的本质、运演方式及其危害性。  相似文献   

3.
以斯威齐的经典著述为线索,系统梳理对西方主流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主要理论贡献,重点阐释他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继承与发展,尤其是他的消费不足危机论和垄断资本理论,填补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不完备之处。  相似文献   

4.
《求实》2015,(10)
马克思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视角阐述了其消费思想,形成内容丰富的消费理论。他认为消费与生产既同一又互为中介,两者相互依存;资本主义前各社会的消费是生产的直接目的,而资本主义社会的消费不再是生产的目的,它和生产一同成为资本增值的要素和过程,是人的非自由的消费;只有共产主义社会的消费才是人的本真需要,它充分满足人的消费需要和社会公共消费积累。马克思主义消费理论为我国正确处理消费与生产、消费与社会积累的关系以及在国际上建立我国消费话语系统都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消费理论、消费模式与社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梳理了以西斯蒙第、凯恩斯、库兹涅茨为代表的西方经济学家关于消费对经济增长起主导作用的理论,回顾了美国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奈时期采用凯恩斯主义实行罗斯福新政的历史,并基于当下中国经济发展的状况,提出了促进消费、加快社会制度建设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6.
实践的观点不仅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而且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建构的基石,也是邓小平哲学思想的核心内容。邓小平尊重实践,崇尚实践,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作了许多重大的发挥,尤其是关于试验性实践的思想就是他的重要贡献之一。 一、试验性实践的内涵及主要形式 社会实践是一个广泛的哲学范畴。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看,人类一切有目的的改造世界的客观活动都是社会实践。社会实践丰富多采,其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毛泽东指出:“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  相似文献   

7.
1619年,年轻的笛卡尔有三个梦想,由此形成了他后来的知识论。几百年后,在19世纪40年代早期,青年马克思有了一个不同以往的关于这个世界的梦想,即人类将最终在实践中实现人类繁荣这个古老的梦想,或者说作为个体的人类将在历史空间中实现完整的自我发展。马克思逝世后,他的梦想仍然很有影响力。本文将从一位外国观察者的角度提出一系列关于苏联马克思主义的评论。苏联马克思主义是反黑格尔主义的。与此不同,西方马克思主义主要是黑格尔主义的,围绕马克思的学术努力,在转向工业社会的研究中基于黑格尔的观点重读并修改了马克思的思想。实现马克思梦想的努力如今正在中国展开,我们期待的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能在后资本主义社会有效促进马克思关于人类繁荣的梦想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从生产资料所有制出发,以生产决定分配的观点来研究分配问题;反对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又防止过分悬殊;他认为片面强调物质利益必然产生个人主义,这是西方"和平演变"的社会基础;"既得利益集团"概念的提出是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贡献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论新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问题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马克思主义作为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问题的研究十分重视.新马克思主义从新的研究视角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两种社会的走向进行了阐述,主张实现对西方资本主义的制度变革,认为社会主义必将在探索中前进.新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问题的认识观点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的实践哲学对传统本体论的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边立新 《学习论坛》2005,21(9):38-41
构建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必须充分体现马克思的哲学思想。这就需要研究马克思的哲学著作,特别是《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考察从西方传统哲学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演变,把握马克思的哲学思想与西方传统哲学的根本区别;考察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基本观点,凸现马克思的实践哲学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1.
社会发展代价思想是在批判地借鉴当时西方思想学者们理论成果的基础上确立起来的。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发展代价的思想是非常丰富的,从马克思主义角度研究代价问题,不能绕开唯物史观而另起炉灶。  相似文献   

12.
一、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象的新见解施一青在《哲学研究》第5期上发表题为《哲学的历史发展来看码克思主义哲学的对象》一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象问题上的一些观点提出质疑。他指出,近年来广泛流行于我国哲学教科书和报刊上的一种观点;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另一种观点:说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概括为关于思维和存在关系的科学, “没有揭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而应该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相似文献   

13.
为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和马克思主义最早的传播者,李大钊有许多关于社会主义的阐述,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诸多方面。这些关于社会主义的理解和观点是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实际状况而形成的独到见解.其本身有着清晰的脉络结构和李大钊特有的思想风格。  相似文献   

14.
闫方洁 《唯实》2012,(4):87-90
随着西方的消费文化逐步在中国蔓延,人们的消费观念和行为表现出与西方消费社会的极大相似性,各种文化、社会危机开始显现。基于此,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思想地位,对当代中国的消费文化进行批判。由于导致中国目前消费文化形成的因素是多样的,因此要综合使用包括经济、文化、法律、教育等在内的多重手段,建构健康、有序、和谐的消费文化。  相似文献   

15.
消费社会理论认为当代西方社会已经从生产型社会转变为消费型社会,消费不仅从个人的活动变成社会性的活动,而且消费本身成为直接影响人的社会生活的意识形态。消费意识形态通过广告等现代传媒实现理性与非理性的完美合谋,对人的社会消费活动进行总体调控,直接影响和建构当代消费社会的人的社会存在模式。  相似文献   

16.
消费是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经济行为,引导中国的居民消费必须运用符合中国实际的消费理论。现代西方消费理论具有局限性,因而不能照搬到中国。我们应该在中国的消费实践中,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消费理论。  相似文献   

17.
扩大内需是“十二五”规划中的战略重点,而消费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手段。两型社会下的消费模式的概念界定和内容要求的研究把消费和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改革实践结合起来。两型社会消费是符合两型社会建设要求的一种新的消费模式,既和其它消费模式有联系,又从多方面区别于这些概念。按消费顺序可以将两型社会消费分为消费前、消费中和消费后三个阶段,从资源和环境两方面对每个阶段的消费行为提出要求和制约,旨在更好地指导消费活动,使之体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从而促进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休闲消费理论主要隐含在他关于消费能力、消费意义以及资本主义社会的消费状况的分析之中。马克思认为,休闲消费不应过多强调物质产品的消耗,而应注重人的精神陶冶与品格提升,注重文化的消费与熏陶。然而,在资本主义社会,工人的休闲消费边缘化,资本家的休闲消费庸俗化,休闲消费的合理内核难以得到诠释和落实。  相似文献   

19.
论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创造性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作为一种发展的理论,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同时,以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科学发展观关于“四位一体”、“五个统筹”的思想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整体论的新内涵:关于“一代接一代永续发展”的观点提升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持续论的新境界:关于“以人为本”的理念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主体论的新视野。  相似文献   

20.
刘能 《新视野》2023,(5):74-82
伴随着新一代青年消费者逐渐登上中国社会消费决策和消费执行的主舞台,在某些产品品类中,出现了国潮消费的现象,也即青年消费者对国内品牌的市场支持极大改变了市场份额的分配。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在常规品牌选择的微观解释之外,多重结构性变迁趋势的聚合、消费社会化的真实体验,以及不稳定国际关系背景下的政治消费主义立场,是解释国潮消费现象之兴起的三大线索。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作为社会文化活动的消费,已经越来越脱离开纯粹经济效用的理性范畴,而日渐发展成为一个关于认同忠诚、符号重构和文化选择的社会建构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