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司法公信力是社会公众基于对法律和司法实践认同的基础上产生的公众对司法的信任和司法对公众的权威力.微博直播庭审作为微博传播与司法机关庭审工作相结合的创新实践,具有司法公开、司法参与、社会监督和法治教育的功能,也正是这些功能使得微博直播庭审具有了司法公信力构建的特性.微博直播庭审从心理认同、制度实践、价值目标、司法主体、文化环境等多个维度,树立法律信仰,落实司法公开,实现司法公正,提高法官素质,传播法治文化.从而实现对司法公信力的多维构建.  相似文献   

2.
司法公信力是民众对司法机关和司法活动的信任及其大小,其在提升司法能力和司法权威、实现司法公正、发挥司法功能、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司法公信力严重流失,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司法地位不独立、公众尚法理念不强、司法官素质良莠不齐等。立足于当前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现实要求,应积极探寻以完善司法体制为核心的体系化改革措施,以期重拾我国司法公信力。  相似文献   

3.
《前线》2014,(1)
<正>《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要求,要"推进审判公开、检务公开,录制并保留全程庭审资料。增强法律文书说理性,推动公开法院生效裁判文书"。这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进一步深化司法改革的庄严宣誓。司法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之一,必须下决心彻底解决制约司法公正、影响司法公信力的体制机制障碍。司法改革根本的出  相似文献   

4.
司法公信力是一个具有司法权作用与受众心理回馈的双重维度的概念,包括审判公信力和检察公信力。当前,司法体制改革同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不协调、司法功能阙如的症候,暴露出司法公信力不足的一些体制性弊病和社会性因素。在深层次的体制改革尚未展开的条件约束下,建构独立、统一的司法系统,推进司法公开,完善执行机制,加强司法的职业化建设和职业道德建设等对策措施,对提升我国司法公信力或将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徐安 《求是》2014,(7):41-42
<正>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加强司法公信建设。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多次强调,要进一步提高司法工作的亲和力和公信力,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只有司法公正,才能不断提升司法公信力,坚定人民群众对法治的信仰和信心。司法公正是建设法治中国、实现中国梦的基本要求。检察机关必须全面加强司法公信力建设,以过硬的司法业绩传递法治"正能量"。坚持严格公正执法。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1月7日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指出,政法机关要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光荣使命,必须严格执法,公正司法。检察机关要履行好法律监督职  相似文献   

6.
朱江 《前线》2014,(1):20-22,26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要求,要“推进审判公开、检务公开,录制并保留全程庭审资料。增强法律文书说理性,推动公开法院生效裁判文书”。这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进一步深化司法改革的庄严宣誓。司法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之一,必须下决心彻底解决制约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7.
基层法院公信力缺失是当前司法实践中不争之事实,确立基层法院司法公信力迫在眉睫。立足民事诉讼立案、审判、执行阶段之程序,分析基层法院在民事诉讼程序上立案重实体轻程序、庭审辩论流于形式、裁判文书说理不清、执行力度不到位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正司法公正是社会公正的最后一道防线,人民群众对此寄予了越来越高的期望。进一步强化对司法机关的监督,树立司法权威,提高司法公信力,既是社会各界对司法公正的呼唤,也是人大努力而为之的法定职责。因此,人大及其常委会必须坚持以促进司法公正、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完善法规制度为保证,以强化自身为基础,进一步创新人大司法监督工作,切实增强司法监督工作的实效。  相似文献   

9.
印仕柏 《学习导报》2011,(19):14-15
全面推进司法公开。推行“阳光司法”,进一步完善审判公开、检务公开、警务公开、狱务公开制度,扩大公开范围,拓宽公开渠道,创新公开形式,以司法公开促进司法公正廉洁。除依法不能公开的外,法律依据、司法程序、办案各个环节和结果都要向社会公开。  相似文献   

10.
《福建理论学习》2014,(9):49-49
正近年来,晋江市人民法院有序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以前所未有的开放、透明与自信拉开司法改革新序幕:从准3D数字法院、科技法庭、"点对点"网络执行查控的建设,庭审同步录音录像系统、裁判文书上网、远程视频接访提讯系统的运用,到官方微博、官方APP和微信公众平台的开通,一系列以公开、公正、公信为内涵的司法活动的推行,让人民群众看得见、听得懂、信得过,亲身体验司法为民,切身感受司法公正。2014年6月12日,晋江市人民法院在全省法院系统率先推出官方APP应用平台,同时开通  相似文献   

11.
司法公正是社会公平、正义、和谐的要求。目前我国存在着一些司法不公的情况,对社会发展造成不良影响。我们要在党的领导下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加强司法队伍建设,提高公民法律意识,多方努力改变司法不公的现象,提高司法公信力。  相似文献   

12.
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最重要的就是要突出庭审的实质化。在这场改革浪潮中,我们有必要对现有的司法信息公开制度进行重新思考。以审判为中心的司法改革对我国司法信息公开制度提出了新的要求,并在此背景下对我国司法信息公开制度进行新的定位,对司法信息应区分为审前阶段和审判阶段,在审前阶段侧重于司法信息的有限公开,在审判阶段则侧重于司法信息的深度公开。  相似文献   

13.
司法是维护社会公正的最后一道防线,但司法管辖与行政区划高度重叠的制度设计,已成为影响司法公正的重要因素。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是促进司法公正,提高司法公信力的关键举措。因此,探索设立与行政区划相分离的司法管辖制度是司法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目前,打破传统的法院设置模式,跨行政区划设立人民法院,应当成为改革的突破口,对解决司法痼疾、净化司法环境、保障司法独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司法公开是现代法治社会保证司法公正、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有效手段和途径,也是致力国家法治形象塑造的主要渠道。国家法治形象塑造为司法公开提供了动力机制,同时司法公开也为国家法治形象塑造提供了有力支撑。基于此,结合司法公开与国家法治形象两者之间的关系,着重从法律制度健全、司法公开的规范引导等方面,探究国家法治形象塑造中的司法公开规范化,以促进我国法治良好形象的塑造。  相似文献   

15.
审判公开到司法透明度的演变过程是司法公开的内容、方式、程度扩张的过程。随着司法透明理念深入人心,在社会指标运动及法治指数的影响下,最高人民法院颁布了《司法公开示范法院标准》,随后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纷纷探索设计司法公开评估体系以评估司法公开的水平。2013年10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颁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切实践行司法为民大力加强公正司法不断提高司法公信力的若干意见》,为司法公开评估体系提出了新要求:一方面更加注重司法公开内容的精细化和规范化,另一方面强调司法公开载体建设的重要性。今后的司法公开评估体系建设将坚持司法公开中内容公开和方式公开并重的理念,并在现有对内容评估标准已取得一定成效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对司法公开方式评估标准的构建。  相似文献   

16.
正公正司法是司法工作的基本价值追求,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把"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之一,强调"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破坏作用",并就完善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的制度、优化司法职权配置、推进严格司法、保障人民群众参与司法、加强人权司法保障、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等提出了一系列具体举措。这充分表明了党和国家对司法公正的高度重视,回应了社会和公  相似文献   

17.
高层传声     
<正>习近平:以提高司法公信力为根本尺度坚定不移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中共中央政治局3月24日下午就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保证司法公正进行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公正司法事关人民切身利益,事关社会公平正义,事关全面推进依法治  相似文献   

18.
《前线》2014,(11)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破坏作用,必须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规范司法行为,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十八届四中全会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高度,深刻阐述了公正司法的重大意义,就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作出了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结合司法工作实际,笔者就如何理解公正司法谈几点思考和体会。司法公正与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社会法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民群众从对实体层面司法公正的关注开始渐渐转移到对司法程序公正的关注。检察机关作为依法治国、依法执政的重要职能部门,担负着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职责。检察机关要自觉接受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监督,进一步增强检察工作透明度,让检察权在阳光下运行,提升司法公信力与亲和力,促进检察机关公正、廉洁、文明执法。  相似文献   

20.
司法公信力是司法的金字招牌,凝聚着民众对法律的认可、尊重和遵守,体现着法律的威严、神圣和公正,彰显着法治中国的魅力、担当和气魄。针对目前司法公信力的现状,挖掘其深层次原因,在充分考虑国情的基础上,提出提升公信力的路径选择,以期对推进和打造法治中国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