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元朝末年,在黑龙江东部地区主要生活着女真族各部。他们分布于黑龙江流域、松花江流域及其以东的沿海地区,即金代时期的上京路所属的会宁府、肇州、蒲与路、胡里改路、恤品路、合懒路等。黑龙江地区女真族的成分较为复杂,主要由金代女真遗民后代和野人女真各部组成。金代女真遗民后代是指金代没有南迁的女真人的后代,同时也包括浦鲜万奴东夏国的女真遗民。他们的社会经济较为先进,主要以农业经济为主。野人女真各部是对黑龙江下游及滨海地区各少数民族部落的统称,他们的社会经济较为落  相似文献   

2.
河套二人台     
邹万银 《实践》2008,(7):54-54
河套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之地.先秦时期的戎、翟;秦汉时的匈奴;魏晋时期的鲜卑,之后的回纥、契丹、蒙古,以及汉族,各民族共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创造了社会与经济的进步,并创造了这一地区悠久而独特的文化.  相似文献   

3.
两汉时期的雁北地区是北方匈奴、鲜卑等民族和中原汉族人民的聚居地,特殊的历史地理环境使该地区的文化呈现多民族共存的特征。该地区的文化融合现象和特征虽然文献记载较少,但目前发现和发掘的考古遗存却较好地保存了这一民族文化融合现象。主要表现为汉族墓葬中发现匈奴、鲜卑等民族的文化因素以及在鲜卑墓葬中发现汉族文化因素的文化融合现象。  相似文献   

4.
正秦汉时期,尽管中原已经进入了大一统时期,黑龙江地区却依然是古代民族各自生存、相互独立的局面。当时黑龙江地区的居民主要有鲜卑、北夫余、挹娄、北沃沮、玄丘之民、赤胫之民、玄股国、毛民国、劳民等。其中鲜卑作为东胡的后裔,主要生活在黑龙江地区西部的大兴安岭一带,北夫余是夫余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居住于黑龙江地区的中南部,是秽貊族的延续,挹娄则是肃慎族的后裔,主要生活于黑龙江地区的东部。鲜卑、北夫  相似文献   

5.
黄任远 《奋斗》2004,(8):54-54
在黑龙江这块肥沃的土地上生活的世居民族主要是满,蒙古,锡伯,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赫哲等7个民族,他们是黑龙江流域的主体民族,他们世世代代“活动于斯,繁衍于斯,创造于斯,谱写着一部漫长的文化史”,传承着一部悠久的黑龙江流域文明史。清代,又有柯尔克孜,朝鲜,回,汉族加入到了黑龙江流域这个民族大家庭中来,共同为开发建设黑龙江做出了贡献,不仅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明,还创造了璀璨绚丽的精神文明。这些少数民族的文化既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又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又是中华民族文化在黑龙江流域的典型缩影。从西藏起,我刊连载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黄任远同志的文章,从衣食住行,婚葬节庆等各个方面,向广大读者介绍黑龙江流域民族的风俗文化。  相似文献   

6.
李兴盛 《奋斗》2006,(9):64-64
黑龙江地方土著民族的先民,最早生活、繁衍、劳作于这“幽都之北,广漠之野”,最早开发了这片黑土地。经过一定的历史阶段后,陆续移民过来的,以汉族为主体的其他民族(即客籍民族),也汇入开发者的洪流,为这一地区的开发做出贡献。那么,究竟汉民族是什么时代进入黑龙江的?其有姓名可考的代表人物又是谁呢?  相似文献   

7.
满族饮食文化历史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建中 《世纪桥》2003,(6):58-60
满族入关前主要生活在黑龙江省以北与松辽的广大地区,偏僻的生存环境,寒冷的气候特征,使满族人民形成了许多与中原地区不同饮食习俗,形成自己独特的饮食风格,并通过与汉族及其它民族的接触,逐渐渗入到中原地区,进一步推进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本文试就满族饮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行一一论述。 商周时期的肃慎人,是满族最早的先人,汉代以后史书记载的挹娄(汉、三国)、勿吉(南北朝)、(革未)(?)(隋、唐)、女真(宋、辽、金、元、明)人都是肃慎的后裔,也是满族的先人,  相似文献   

8.
许淇 《共产党人》2007,(16):34-36
1947年5月1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宣告成立,诞生了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个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内蒙古地区是蒙古民族最大的聚居区,又是一个汉族占多数,还有达斡尔、鄂伦春、鄂温克、回、满、朝鲜等少数民族居住的多民族地区。民族区域  相似文献   

9.
新疆古称西域,位于中国西北部。自古以来,新疆就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多宗教碰撞和交流的地区。现在.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生活着以维吾尔族、汉族为主体民族的包括哈萨克、回、柯尔克孜、蒙古、塔吉克、锡伯、满、乌孜别克、俄罗斯、达斡尔、塔塔尔、东乡、壮、撒拉、藏、彝、布依族、朝鲜等55个民族,  相似文献   

10.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黑龙江地区坚持实行对民族工商业的保护政策,这对支援战争、发展生产、改善群众生活起了很大的作用,并为全国解放后制定新民主主义经济建  相似文献   

11.
《实践》2014,(6)
<正>蒙古族四胡在蒙古语中被称为"侯勒"、"胡兀尔"或是"胡尔",早在元代就出现于科尔沁草原,并广为流传,是蒙古族历史上古老并具代表性的民间传统乐器之一,主要用来为科尔沁民族说唱艺术乌力格尔与好来宝进行伴奏。这种四弦乐器,形制独特,音色深沉浑厚,富有草原韵味。据考证,蒙古四胡广泛用于演奏宫廷音乐、祭祀音乐和军乐,曾一度风靡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区的科尔沁部蒙古族人口集中地区。在中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蒙古四胡的传承地科尔沁草原上,有很多蒙古四胡的传奇故事和传  相似文献   

12.
正先秦时期,黑龙江西部、中部、东部地区主要生活着东胡、秽貊、肃慎等三大具有代表性的古代民族。一、肃慎族肃慎一名,由于中原古书记载不同,又有"息慎""稷慎"等异写,很可能是本族自称。"肃慎"的含义,目前说法不一,有的学者认为在通古斯语中是人的意思,而更多的学者认为其意为东方之鹰即海东青。肃慎族是黑龙江地区东部的古代民族,大体分布于长白山以北,西至松嫩平原、北至黑龙江中下  相似文献   

13.
李兴盛 《奋斗》2006,(7):64-64
历史上黑龙江的名人,分为两种类型:一类为当地的少数民族人士(即土著人士),另一类为外来黑龙江的以汉族为主体的各种民族人士(即客籍人士)。总之,他们都曾生于或寓居于黑龙江。但有一人例外,他从未到过黑龙江,却与黑龙江有着千丝万缕、举足轻重的密切关系.这就是许景澄。  相似文献   

14.
女真文字是中国民族古文字中比较重要的一个文种,女真文字做为金朝的国书主体文字,在一段时期内,曾与契丹、汉文同时并用,在记录和弘扬女真文化过程中,曾留下了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物资料,极大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对研究整个中华民族文化史,尤其是研究女真文化、金源文化、具有不可低估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5.
正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地区经过西晋的短期统一后,进入了分裂和动乱时期。来自北方草原的游牧民族纷纷进入中原建立政权,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局面。而此时的黑龙江地区也进入了民族融合的重要时期。鲜卑族南迁以后,其遗留在大兴安岭等地的部族与邻近部族形成了乌洛侯。北夫余随着夫余国的灭亡而逐渐融入黑龙江的其他民族之中,其遗族形成了豆莫娄。在贝加尔湖以南以东的黑龙江西部地  相似文献   

16.
刘丽丽 《世纪桥》2009,(24):34-35
女真文字是中国民族古文字中比较重要的一个文种,女真文字做为金朝的国书主体文字,在一段时期内,曾与契丹、汉文同时并用,在记录和弘扬女真文化过程中,曾留下了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物资料,极大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对研究整个中华民族文化史,尤其是研究女真文化、金源文化、具有不可低估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一最近,作者到北京市东部地区了解了一下农村风俗习惯的改革情况。风俗习惯是社会上流行的人们在衣、食、住、行、婚姻、丧葬等等方面的风尚和习惯。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风俗习惯。在一个民族内部,由于地区的不同,风俗习惯也不是完全相同的。北京市东部地区主要居住的是汉族人民,只有少数的回族、满族以及其他的少数民族人民。这篇文章着重以汉族人民在婚姻和丧葬这两方面的风俗习惯为例来谈风俗习惯的改革问题。  相似文献   

18.
正隋唐以后的五代十国时期,黑龙江地区经历了渤海亡国及东丹国的历史。东丹国是渤海国灭亡后东北地区的一个地方性民族政权,也可以说是渤海国的延续。所不同的是,渤海国是唐朝所属的地方性民族政权,而东丹国则是契丹国所属的地方性民族政权。渤海国灭亡后,黑龙江地区为契丹国(辽)所统一。契丹国是由契丹人建立的政权。契丹是隋唐时期生活在东北西南部的西拉木伦河与老哈河流域的一支游牧部落。秦汉含以前的  相似文献   

19.
范震威 《奋斗》2008,(1):62-62
在黑龙江的广大地域里,自古以来就生活着三大族系的原生民。他们是以大兴安岭和嫩江黑龙江上游为基地的东胡、鲜卑、室韦、契丹、蒙古族系:以松嫩平原为基地的秽貊、橐(tuó)离、夫余、豆莫娄族系;生活在松花江下游、牡丹江、乌苏里江与黑龙江下游、滨海地区,或泛称为长白山以北地区的肃慎、挹娄、勿吉、抹羁、女真。  相似文献   

20.
正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东北三省并发表重要讲话,为黑龙江走好振兴新路指明了方向。应黑龙江省委奋斗杂志社之邀,本刊记者于近日走进黑龙江,感受这片黑土地上的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黑龙江地处中国东北边陲,居住着汉、满、朝鲜、蒙古、回、达斡尔等55个民族,成就了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精神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