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史是人类恩辨与实践的产物。历史与人类在新时期的实践与思辨相互作用下推动了人类的发展。在对历史的认识中,马克思实现了思辨下的历史与历史下的思辨的统一,第一次把人类现实的物质生产活动纳入历史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2.
论历史思维     
陈剑 《探索》2001,(2):87-89
历史认识过程包括直接认识过程(认识社会、事件等)即历史中的人们的认识过程和间接认识过程(历史感、间接的通过历史材料对历史的体悟等)以及历史思维过程.历史思维是建立在历史感、历史体验基础上的,主要借助于间接经验的结果(间接知识)对已逝的历史的思考、思想,是一种高级的认识活动,属于理性认识的范畴.历史思维是历史认识中的具有基础性的部分.历史哲学是对历史思维的反思.历史研究活动是以历史思维为主要内容,又包含有直觉、顿悟等因素的历史认识活动.历史事件是历史思维、历史研究的基本单位.历史事实是决定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东西即历史中的本体.历史资料是对过去一部分历史事实的记载,是对历史上发生的重大的历史事件的记载.历史事件、历史事实、历史资料都是历史思维的对象.  相似文献   

3.
辛亥革命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统治,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在中国人民中间广泛传播了民主共和思想,建立了不朽的历史功绩.但南京临时政府仅仅存在三个月时间,辛亥革命的果实落到了袁世凯的手里.辛亥革命所以失败,从客观上说,是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从主观上说,还在于它的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自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反映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和妥协性.把民主革命同争取社会主义的前途联接起来,才有可能取得反帝反封建斗争的胜利,从而实现历史的超越.  相似文献   

4.
王晓升 《探索》2002,(4):67-71
把历史发展看作是人类总体的历史,还是个人之间相互作用的历史,这是马克思的历史观区别于旧的历史哲学的根本点。马克思的历史观的革命性变革的关键是用个人之间相互作用的历史取代类的历史。对历史发展进程的这个理解,成为共户主义运动就是重建个人所有制的思想的基础。只有按照这个思路我们才能真正把握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的能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理论的创立,完成了社会主义理论研究核心由“革命”到“建设”的转换,进一步完善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成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邓小平理论的创立,使中国共产党人搞清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真正实现了工作重心的转移,走出了长期徘徊的怪圈。  相似文献   

6.
梁柱 《新视野》2011,(6):11-14
辛亥革命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统治,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在中国人民中间广泛传播了民主共和思想,建立了不朽的历史功绩。但南京临时政府仅仅存在三个月时间,辛亥革命的果实落到了袁世凯的手里。辛亥革命所以失败,从客观上说,是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从主观上说,还在于它的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自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反映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和妥协性。把民主革命同争取社会主义的前途联接起来,才有可能取得反帝反封建斗争的胜利,从而实现历史的超越。  相似文献   

7.
为了满足哲学客观叙事的需要,唯物史观不是通过思辨理性来确定,而是在对历史的和现实的经验事实的把握上,由外在的物质技术应用奠定其历史认识的基础,物质技术高度发达也就成了历史超越的决定性力量。把它作为人类历史的终极决定因素,它的优点在于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历史阐释路径,但也包含把物和人分离开来的危险。随着网络信息社会的到来,显性的技术因素越来越成为附着性的因素,信息化知识的主导力量得到不断加强。技术向人的精神回归,表明历史超越的人性分量的比重越来越大,人的发展状况和维度,才是历史超越的实际确定者,人对自我的全面占有也才是历史超越的可靠途径和终极形式。  相似文献   

8.
历史影视资源在高校历史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不仅为历史教学提供了生动素材,而且改变了教学方式,更新了教师教学理念和学生学习理念。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历史影视资源的运用也存在一些问题,这要求高校历史教师运用影视资源时要遵循一定原则和采取一定策略,才能最终提升教学效果。本文分析了历史影视资源价值和必要性、可能性,研究了历史影视资源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运用影视资源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张德旺 《世纪桥》2010,(10):7-10
<正>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和现代化进程中一座魅力独特的里程碑,"五四运动就好比是给中国现代历史打上了一个结,此前的种种历史线索都收拢于此,此后的种种历史线索又发端于此"。[1]而在新时期,回顾和  相似文献   

10.
刘棣 《前线》2013,(2):81-81
近来,荧屏上历史题材的电视剧极为火爆。几部涉及秦汉、隋唐历史的剧作或扎堆或轮流上场,好不热闹。不管它们是否打着戏说牌号,窃以为,都有很强的戏说色彩在。除了攻城拔寨的画面,后宫之明争暗斗、言情之温柔浪漫,如此虚构特写,虽说占据了时长,倒也平添几许趣味。  相似文献   

11.
一个国家和民族,如果历史被抹杀、割裂,势必会失去存在的根基并最终走入歧途。历史虚无主义之所以千方百计"虚无"历史,就是为了抽离一个国家和民族存在的历史根基。如果任由这一思潮继续存在和不断蔓延,势必会消解主流意识形态、动摇党的执政地位、危及社会主义国家政权,从根本上动摇社会主义中国的立国之本和强国之路,阻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食物历史     
人们吃的不仅仅是食物本身,还有它所凭依的文化。就像列维·斯特劳斯所说,自然物种被选择,不是斟为它们是“好吃的”,而足因为它们是“好想的”。  相似文献   

13.
朱丽 《世纪桥》2011,(3):36-37
在文明与民主程度相对较低的历史发展的早期,“英雄人物”在创造历史中的指引作用是历史发展的主要动力。而随着生产力的提高、文明的发展,普通民众的民主观念得到提升,他们越来越自愿地介入社会与国家事务的管理中来,此时,“英雄人物”的作用得到削弱,民众创造历史的力量得到释放,历史就越来越表现为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了。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是一位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他的历史意识具有丰富的内涵 ,既包括深刻冷静的理论总结 ,也蕴涵着浓烈的民族情怀 ,更显现着严肃而崇高的历史责任和历史信念。本文从历史视野、历史态度、历史经验和历史信念等四个方面简要论述了邓小平历史意识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5.
历史自信是历史主体对民族、国家、政党等历史的信心和信念。毛泽东在研读历史、创造历史、洞察历史和关注国际社会相关评价的过程中形成了历史自信。毛泽东的历史自信,主要围绕中华民族历史、中国共产党历史、新中国历史和世界社会主义历史来表达,实现了历史情感与历史理性、历史自信与历史主动、历史与现在和未来、民族立场与世界情怀的有机统一。毛泽东的历史自信,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尊重历史的态度,促进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的形成,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坚定历史自信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6.
刘金田 《前线》2011,(7):32-37
要正确看待党往前进道路上经历的失跌和曲折,坚持用历史的观点、实践的观点,深入剖析产生问题的社会、历史和思想根源,真正把握历史舰律,得出科学正确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岳崇磊  裴振  邢广辉 《湘潮》2015,(1):32-33
当下,众多的通俗历史读物和历史类影视作品以及各种形式的历史大讲堂吸引着我们的眼球,从中所传递出的历史观、价值取向也深刻影响着民众的历史思维。"历史热"现象带来的不仅仅是历史的复苏,还有潜在的危险。在这个浪潮中如何把握好文化传播的正确方向,更好地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是个件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人民日报》刊登余音的文章说,对于戏说历史的危害性,人们是有所警觉的。但有一种倾向却未能引起很多人的注意,这就是从史料里寻章摘句,所选用的史料虽说是真  相似文献   

19.
人们未来在书写中国的现代化史时,无疑会给2006年的这个早春三月,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关键时期,中国实现了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一次飞跃。2006年的“两会”,在民主、团结、求实、和谐的审议、审  相似文献   

20.
<正>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具有历史思维,这是系列讲话内容丰富、思想深刻,有智慧、有力量,能够直抵人的心扉、说服人的一个重要原因。历史观是人们对社会历史总的、根本的看法,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的科学历史观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察、分析、研究各种历史问题和现象,对回答和解析历史问题和现象提出了真知灼见,为我们以史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