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历史发展是有规律性、必然性的,还是没有规律性,由偶然性,由人们的意志与随意的无规律的活动决定的?这个问题,马克思早已作了明确的回答。他说:“我的观点是把经济的社会形态的发展理解为一种自然史的过程。”(《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新版第2卷第101-102页)社会经济形态是上层建筑的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因而整个社会的发展也是自然历史过程,是服从一定规律的,是服从于内在必然性的。所以,恩格斯说:“历史进程是受内在的一般规律支配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新版第4卷第247页)  相似文献   

2.
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第二版的总共四个组成部分中,“《资本论》及其手稿”卷次构成了专门的第二部分。从编辑角度看,这种划分的方法存在一定的合理性,即保持了每一部分以及卷次在体例上的统一性;但从研究角度看,这种划分方法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无论从形式与内容上,都切断了《资本论》及其手稿同马克思恩格斯其他著作的有机联系,导致了研究马克思经济学著述时视角转换的混乱。因此,全面考察MEGA^2第2部分存在的诸多编排问题,其中的关键是要探究该部分单独编排的合理性,避免对马克思恩格斯整体思想的研究走向误区。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时指 出:“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 因此,第一个需要确定的具体事实就是这些个人的肉体组织,以 及受肉体组织制约的他们与自然界的关系。”“任何历史记载都 应当从这些自然基础以及他们在历史进程中由于人们的活动而发 生的变更出友。”(《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24页)” 由此,笔者有以下体会:历史是人类社会活动的结果,而非 主观意志的产物。 人类社会活动(包括对自然界的认识和改造),经过沉淀而成 为历史。 历史经过沉淀,成为人们的共识,…  相似文献   

4.
《党建》2013,(7):53-55
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马克思、恩格斯:《神圣家族(节选)》(1844年9—11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87页思想本身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思想要得到实现,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马克思、恩格斯:《神圣家族(节选)》(1844年9—11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20页  相似文献   

5.
历史会不会重演?有两说:一说会重演;一说不会重演。据我看,两说都不切合历史的发展规律。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历史可能重演,又不完全重演。列宁说过:“历史的发展是曲折的、迂迴的”(《当前的主要任务》)。马克思甚至同意黑格尔所说的:“一切伟大的世界历史事变和人物,可  相似文献   

6.
我国理论界长期以来流行的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把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看作是不断革命的过程,因为他曾经说过:“社会主义就是宣布不断革命”。(《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479页)现在有的同志不同意这种观点,认为这种理解是不符合马克思  相似文献   

7.
一、马克思关于世界历史的思想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的形成,实际上是马克思对近人资产阶级特别是黑格尔的世界历史思想的评判和继承的过程。虽然马克思并未在一本著作中集中表述过这种评判和继承,但实际上这种评判和继承内在于马克思的整个学说之中,也就是说,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是渗透在他的整个学说中的。在《神圣家庭》、《德意志意识形态》、《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等著作中,我们可以看到马克思关于世界历史的思想大致包含以下基本观点:1.世界历史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在《手稿》中,马克思把不同种类…  相似文献   

8.
“把社会主义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是一个伟大的创举”,它在理论中直接表现为将历史主体的批判与历史客观必然性自觉地结合起来,同时对现实社会主义历史的科学总结。一、作为世界历史的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当马克思在1845年《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解答历史之谜时,他通...  相似文献   

9.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恩格斯系统阐述唯物史观的重要著作。其中马克思、恩格斯的“真正共同体”思想是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在这部著作中,马克思、恩格斯立足社会现实发展状况,从“现实的人”、物质生产发展状况、人的社会交往活动情况三个方面确立了考察人类社会发展的科学理论前提和线索。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对“自然形成的共同体”和“虚幻的共同体”进行历史分析,并对“真正的共同体”进行理论建构,从而描绘出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揭示了共产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真正共同体”思想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科学探索,指引当代中国社会的前进方向,为构建城市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向来高度重视科学的社会作用。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演说中有一句名言:“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375页)这种革命力量的作用,不仅表现在物质方面,作为第生产力,在现代经济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而且还表现在精神方面。就科学提供关于世界的科学知识,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思想方法而言,是精神文明的一部分。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  相似文献   

11.
“两个必然”不仅是《共产党宣言》的核心结论,还是马克思恩格斯及无数马克思主义者的生命旨归,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旨归。马克思的代表性著作都是论证“两个必然”,《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主要通过历史事实论证“两个必然”,并从实践上指导无产阶级怎样实现“两个必然”。《〈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标志着唯物史观的最终科学确立,主要通过形式逻辑论证“两个必然”。《资本论》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主要通过“大写字母的逻辑”(辩证逻辑)论证“两个必然”。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作为包含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献”,其结论也是“两个必然”的萌芽。  相似文献   

12.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交往思想探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是一部标志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的重要著作。在这部著作中,马克思恩格斯站在历史观的高度,对费尔巴哈的类本质思想实现了积极扬弃和历史超越,完成了他们在哲学思想上的革命性变革。而这种哲学革命性变革又是与他们提出的交往思想密切相关的。马克思恩格斯从对交往的科学规定出发,阐述了它在人与社会统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通过对交往的辩证把握,揭示了他们哲学思想逻辑发展的现实落点。从某种意义上说,对马克思恩格斯的交往思想作何理解,直接关系到对《形态》基本思想以及马克思恩格斯所进行的这场哲学革命性变革实质的把握。基于这种认识,本文就《形态》中的交往思想在逻辑层面上展开的四个基本点作一阐发。  相似文献   

13.
《思考与运用》2006,(8):45-50
今天我给大家做的这个演讲主题就是追寻中华民族文化起源。 一开始我想介绍一段我们的经典作家马克思的一句名言。马克思在它的早期著作里面曾经讲过一句话,这句话在全世界的科学界有很重大的影响。马克思说:“我们只知道一门科学,就是历史学。”人类的历史和自然的历史在马克思看来,它是一个统一体。所以马克思说:我们只知道一门科学,就是历史学,历史可以分为自然史和人类史。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马克思根据他深远的眼光,科学的预见,他看到了全世界科学的发展是一个统一体。马克思的这句话里面特殊的创造性的地方,就是他把自然史和人类史联结在一起来考察。因为从整个宇宙一直到人类社会的发展,它是一个统一的发展。从宇宙的起源开始,一直到我们人类今天,是一个完整的发展过程。在人类出现以前的历史是自然史,这是自然科学研究对象。人类出现以后,是人类史,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对象。因此马克思在他这种对科学统一的观点里面,把自然史和人类史看成一个统一的过程,所以他就说所有的科学都可以用历史的观点来考察,有自然史和人类史,也就是有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这一观点是极其重要的,一直到我们今天,对于二十一世纪的科学发展,应该说还是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恩格斯曾指出,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这个人类历史运动的基本规律,“是一个浅显易懂的规律,几乎只要略加说明就能保证它得到承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372页)列宁也曾指出:“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他们的科学著作中最先说明了社会主义不是幻想家的臆造,而是现代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最终目标和必然结果。”(《列宁选集》第1卷第86页)但是,西方敌对势力和国内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代表人物,出于他们的反共、反人民、反社会主义的立场,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承认  相似文献   

15.
《党建》2010,(3):38-40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编为十卷,精选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各个时期有代表性的重要著作。第一卷选收马克思和恩格斯1843--1848年的著作,系马克思主义形成时期的主要著作,第二卷选收马克思和恩格斯1848--1859年的著作以及他们后来为一些著作写的序言,第三卷选收马克思和恩格斯1864—1883年的著作,  相似文献   

16.
黎汝清在《关于‘皖南事变,创作经过答编者问》中说;“我在1964年9月,开始写提纲,便自认为已经把握了皖南事变的来龙去脉。”“我自认为弄得一清二楚才动笔却是实情。”还说:“……我有充分的信心,我觉得皖南事变不存在难以解答的问题。”并说他创作历史小说能经得起历史考验的标准是“实事求是。说真话,露真情,求真理,这才是历史唯物主义。”事实果真如此吗? 我不是作家、也不是历史研究人员,只是皖南事变中突围幸存的一员。《皖南事变》小说看过两遍,有几个问题不敢与作者苟同,特提出来向作者请教:  相似文献   

17.
我们可以从马克思的社会发展观、传统的经济发展观、当代的综合发展观或新发展观的历史演进中,找寻到科学发展观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其科学内涵的逻辑合理性。一、马克思的社会发展观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石马克思的社会发展观,在其《1844年的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有初步的描述,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有较为清晰的阐释(《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485-486页)。马克思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在深入考察前资本主义社会(原始社会)、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轨迹后发现,人类社会是从原始的没有发生劳动异化的社会,走…  相似文献   

18.
李宏亮 《求实》2006,(Z4):62-63
一、马克思经典作家关于执政党建设的基本观点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思想观点. 马克思恩格斯是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的创建者,他们奠定了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理论的基石.马克思恩格斯建党学说的主要内容,集中体现在《共产党宣言》、《国际工人协会章程》、《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中央委员会告共产主义者同盟书》等著作中.  相似文献   

19.
恩格斯在阐述马克思主义历史科学的研究任务时曾说:“这一任务,归根到底,就是要发现那些作为支配规律在人类社会的历史上为自己开辟道路的一般运动规律”。(《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43页)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所进行的理论探索,也有一条贯彻始终的规律可循,即用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结中国共产党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  相似文献   

20.
张蔚萍先生在《正确理解马克思关于“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的论断》(《党建研究》1995年第6期)作了两个理论界定:一是马克思提出的“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仅是指“重新建立消费品个人所有制”;二是如果谁将马克思“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的论断理解为“重新建立生产资料个人有所有制”,那他“实质上是鼓吹私有化”。我认为,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实践出发,以上两个论断性界定,恰恰是对马克思“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论断的一种偏释,可能对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产生一种误导。 一、理论上的误释 (一)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曾设想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有一个自由人联合体,他用公共的生产资料进行劳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