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作为历史的物质和精神的共同积淀,在我国各个历史时期,对于社会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社会的发展,不仅是经济的发展,而且是社会的全面进步,在当今世界,随着人类历史的车轮向前推进,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文化作为社会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我们将进一步认识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加强文化建设,实现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社会的发展需要文化建设,社会的协调全面发展必须加强文化建设,推进社会的科学发展必须有先进文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一、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人类文明的发展,有赖于先进文化的引导和支撑。人类文明越发展。先进文化的地位和作用就越突出。一个国家和民族能否强大,不仅取决于经济实力,而且取决于文化实力。同样。一个政党能否牢牢掌握政权。不仅取决于它所拥有的经济、政治资源,也取决于它所拥有的文化资源及其能否掌握先进文化发展的主动权。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它把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3.
科学发展观是一个系统整体,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学习科学发展观,要掌握其系统性、整体性、逻辑性和科学性.实践科学发展观,应注重其现实性、发展的动态性、各个方面的相互联系性以及全面性.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和人力建设,努力实现高度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和人的文明,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一个经济富强、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人全面发展的总体理想状态.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大明确确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又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一科学的发展观,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新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的全面的社会发展观,是我们新世纪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鲜明地提出了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问题,是一个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到促进经济社会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中国共产党发展观的重大进步。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和确立发展观,就是我们党关于发展的基本观点和主张。中华人民共和国一成立,发展问题就提上了中国共产党的日程。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中央作出了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并逐步形成了…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正确把握繁荣民族文化与发展社会经济的辩证关系,更好地发挥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是靖州这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全面加快小康社会建设步伐的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7.
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集中体现了国家和民族的品格。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团结人民、推动发展的精神支撑。在开创中华民族美好未来的历史进程中,文化既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文化的繁荣发展,不仅能满足人民文化需求,提高国民文化素质,而且能够凝聚民族精神,推动社会进步,提升国家“软实力”。  相似文献   

8.
要论摘编     
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和重大意义,要经常讲,反复讲。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一个民族,物质上不能贫困,精神上也不能贫困,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成为一个有强大生命力和凝聚力的民族。精神文明建设搞好了,人心凝聚,精神振奋,经济建设和其他事业就会全  相似文献   

9.
杜吉明 《求是》2005,(16):53-54
学习是人类永恒的课题。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必定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民族。同样,一个善于学习的城市,也必将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城市。在知识经济已见端倪的时代,像齐齐哈尔这样的东北老工业基地城市,只有建设成为与时俱进的学习型城市,才能更好地抓住并把握本世纪头二十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以实现重振老工业基地雄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学习型城市的创建,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不仅要求经济、政治、社会和谐发展,而且要求不断提高全体人民…  相似文献   

10.
正今后五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的关键时期。如何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发展动力转换、发展方式转变,经济持续较快健康发展,形成新供给新动力,是实现我省"十三五"发展目标的关键。有效路径就是通过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引导今后五年我省经济社会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其中一个基本精神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树立和落实《决定》所提出的这一科学发展观,对我们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至关重要。"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所谓"全面",就是要着眼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促发展,不能只及一点不及其余;所谓"协调",就是各  相似文献   

12.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随着社会组织在我国的蓬勃发展,其对我国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诸多方面的作用也明显增强。认真分析社会组织在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体现以人为本、保证全面、协调、可持续等方面的作用对于实践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和重大意义,要经常讲,反复讲。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一个民族,物质上不能贫困,精神上也不能贫困,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成为一个有强大生命力和凝聚力的民族。精神文明建设搞好了,人心凝聚,精神振奋,经济建设和其他事业就会全面兴盛。精神文明建设搞不好,人心涣散,精神颓废,经济建设和其他事业也难以搞好。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关系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关系中华民族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全党必须从这样的高度来认识精神文明建设的…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把文化建设放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全局来认识和把握,充分认识文化建设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充分认识文化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和紧迫性,准确把握先进文化的发展规律,用科学发展观打造薪火相传、永续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相似文献   

15.
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理论在当代中国的新诠释.是一种全新的科学的发展观,表明我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认识.已经从一般的经济技术层面上升到了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新高度。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是树立正确政绩观的前提。  相似文献   

16.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和地区持续、协调、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和精神动力。大力推进文化建设和发展,是各级党委、政府和全社会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17.
苗天峰 《党史博采》2005,(10):39-40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把文化建设放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全局来认识和把握,充分认识文化建设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充分认识文化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和紧迫性,准确把握先进文化的发展规律,用科学发展观打造薪火相传、永续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相似文献   

18.
科学发展观蕴涵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类对发展规律的认识。坚持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加强观念文化建设、人本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生态文化建设,通过文化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储波 《求是》2004,(10)
加快文化发展、建设民族文化大区,是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着眼新世纪发展而做出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这一决策的主要内容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根本出发点,以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依据民族地区的人文资源优势,通过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力争使内蒙古文化建设走进全国前列,不断推动全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一内蒙古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是中…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团结和谐的社会。构建团结和谐的社会,民族关系的和谐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逐步缩小与内地发达地区的差距,是民族地区群众的共同心声。没有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和谐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就难以实现。面对民族地区建设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个主题,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统筹协调,采取特殊的政策措施,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坚持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