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4 毫秒
1.
正在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中,不少党员干部都在对照检查材料中剖析自己"政绩观有偏差,搞形象工程"。"政绩观有偏差,搞形象工程"的其一表现就是搞"挖机政绩":过度大量征地拆迁、毁村灭寨,赶农民进城上楼,激进盲目推进城镇化建设;热衷于上大工程大项目……有了挖机"攻城掠地"的臂助,官员们的政绩就能迅速飙升,马路上就能种黄豆,贫困市也能建"白宫"。  相似文献   

2.
闫华 《先锋队》2013,(23):14
形式主义由来已久、屡禁难绝,为害甚烈。有的绿化荒山,他来个山体涂绿漆;有的美化环境,他建个"遮羞墙";有的节能减排,他搞个"拉闸限电";有的谋划发展,他上个"政绩工程"……如此等等,不一而足。一些干部干工作、办事情、想问题,不是以国家利益为重、不是以人民利益为重,而是以一己私利为重,急功近利,热衷于"假、大、空",搞形  相似文献   

3.
正张锋在11月19日的《学习时报》上发表文章说,当前,有少数地方的官员与专家热衷于搞课题调研,制造经验,培育模式,创造"软政绩",典型的是制造各式各样的"某某模式"。"红帽子"与"笔杆子"共同制造出各式各样的"模式",并通过专家、学者、媒体的鼓吹、宣传,或者通过参加上级部门、单位的调研成果评选,来培  相似文献   

4.
《北京支部生活》2010,(4):62-62
<正>近些年,一些地方弄虚作假,虚报浮夸不正之风盛行。宣传政绩搞假大空,出现问题和事故层层隐瞒,这实质是官本位思想、名利思想在作祟。我们平时所说的"形象工程"是指脱离实际,不顾人民群众需要,只做表面文章的事,目的是哗众取宠。所谓"政绩工程",是指不顾发  相似文献   

5.
这几年,不少地区在改善人畜饮水工程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也着实把好事办到了老百姓的心坎里。但是,由于饮水工程在一定程度上属于"隐性工程",即便地方政府在这方面的工作做得再扎实有效,也往往无法立竿见影地为官员的政绩"添分",反之,即便百姓平时所饮用的水在安全方面存在一定的隐忧,也往往不会直接危及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6.
什么叫“政绩工程”,以笔者拙见,大概就是一些领导干部、政府官员,为在任期间有所建树而不切实际地实施的一些项目。一旦把“政绩工程”当作官场攀登的阶梯或升官晋级的敲门砖,政绩工程也便成了“形象工程”、“花架子工程”。结果往往是轰轰烈烈上马,凄凄惨惨收场,为官者“政绩”到手,或升官晋级,或“政声”远播,损失的是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当地百姓的利益。 一些地方政府官员十分看重“政绩工程”,他们在任期间会把“政绩工程”搞得有声有色,会制定出一系列的“十大工程”、“八大工程”,确实能鼓动人心。但无论几大工程,…  相似文献   

7.
节庆活动过多过滥,所体现出来的浮躁心态和投机心理,也折射出地方官员存在严重的“政绩焦虑症”,由于政绩唯大的功利思维与短视倾向作崇,而只图一时政绩却不思后效,其心焦的是职位的升迁。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许多地方利用土地置换搞招商引资,收到了良好效果.但是,有些地方为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大面积"圈地"却不能充分有效地利用土地,造成土地闲置撂荒的现象,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相似文献   

9.
一、真正的政绩是符合党和国家政策法规的政绩。干部政绩应是全局中的一部分,不能囿于一个地方、一个单位孤立、片面地考察干部政绩。有的干部为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搞地方保护主义,不准外地同类产品进入本地市场;有的违背组织原则和统一政令,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的无视中央政策和国家法律,迁就和纵容走私贩私、偷税漏税、制售假冒伪劣产品、搞黄赌毒等。这些做法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无论其局部利益有多大,都不能算作政绩。  相似文献   

10.
晏扬 《学习导报》2011,(3):53-53
近年来不少地方政府都对"幸福指数"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热情,将之与官员政绩挂钩,甚至实行一票否决制。从积极的角度看,将"幸福指数"引入政绩考核,有利于扭转地方政府的"唯GDP"倾向,将政府的关注重点从经济增长转向民生福祉。但是,我们仍要防止“幸福指数”变成新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  相似文献   

11.
<正>"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病灶,重要一点是我国缺乏公开透明的地方利益表达机制,忽视地方利益存在正当性,更不习惯于在中央与地方利益之间公开谈判。"上面"的政策,有时脱离基层实际,有的完全是一种道德号召,缺乏行动力。  相似文献   

12.
屈雷 《当代党员》2013,(1):71-71
所谓“遮羞墙”是指只重外表、不重内涵,只重政绩、不重实际的“面子工程”的总称。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搞示范、迎检查、供参观,不断推广和修建“文化墙、风景墙”,墙里墙外可谓风光迥异,名义上是弘扬文化、美化风景,其实就是为了遮羞。  相似文献   

13.
地方政府间区域协作是带动形成区域间相互促进、优势互补的互动机制,是实现区域利益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模式。地方政府利益由地方公共利益、地方政府组织利益、地方官员利益三部分构成。在长三角,利益主体机制存在着单一制与分权之间的矛盾、利益目标不明确和利益制度保障不完善是区域社会突发事件治理中政府间区域性协作机制不能生成且产生效能的主要因素。利益运行机制的关键在于统一协调的市场竞争规则的确立和执行。  相似文献   

14.
6月8日,审计署发布的今年第2号"审计结果公告"显示,在2011年1月至2012年3月审计调查的54个县区中,有53个在招商引资中违规。5月底,在参加山东卫视《天籁之声杭州赛区海选时,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开发区招商局派往杭州的工作人员赵书峰"火"了——他在参加该选秀节目时,数次提及自己的家乡和"招商引资"。赵书峰"秀"招商的背后,折射出的是县域版图中官员的招商生态。很多地方政府把招商引资作为官员的政绩考核指标,对官员硬性分配招商任务。在山西省长治市,每个县一年的招商项目不得少于15个,县委书记、县长  相似文献   

15.
行政复议的实施效果不理想和我国政治体制、现行的财政体制和官员考核机制等有一定的联系.行政复议职权“相对集中行使”避免了部门保护的影响,应值得肯定.但存在一定的局限和不足:很难逃脱“地方关系网”、“熟人社会”带来的影响;地方政府囿于地方利益很难居于中立的立场;垂直管理的部门易受地方保护主义的干预.应在行政复议职权相对集中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行政复议制度改革:对区、县一级政府或政府部门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向上一级政府行政复议委员会申请复议;对房屋拆迁、征地补偿等方面的纠纷,设立专门的行政复议机构;对垂直管理的部门,在该部门之外设立独立的行政复议机构.  相似文献   

16.
《党课》2014,(2):18-19
中组部日前印发《关于改进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的通知》,提出政绩考核要突出科学发展导向,选人用人不能简单以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率论英雄。政绩考核方式的转变,将改变官员思维方式、为政方式,对下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具有重要的推动意义。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中国改革目标是要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选人用人是其中一个重要内涵。  相似文献   

17.
常健  郭薇 《廉政瞭望》2014,(13):36-36
近年来,对地方政府创新中“人走政息”的分析,集中在地方领导视创新为“政绩锦标赛”.因创新带有领导者个人色彩,在地方官员周期性调动下.导致人在政在.“人走政息”。然而,这只是一种表层原因。从政策过程的角度看,“人走政息”实际上是一种政策选择和淘汰过程:如果一项创新得到了民众、地方和中央政府的一致支持.就不会人走政息。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总书记在海南考察工作时,再一次批评了某些干部图虚名、搞浮夸的所谓的“政绩”。在新世纪第一个“两会”上,有的代表一针见血地指出,不少地方的领导干部搞的“政绩工程”,实质上就是“花架子工程”,甚至成了“造孽工程”此振聋发聩之言令人警醒,发人深思。“政绩”是各级组织考核干部的主要依据,没有政绩的干部不能算是好干部。然而,如今这“政绩”二字在一些地方也变了味,某些领导干部把“政绩”当成一项“工程”来“经营”,这就不能不让人疑惑了。安徽省涡阳县花沟镇政府自1998年开始建设“四个万工程”,即“万亩蔬…  相似文献   

19.
任炳 《前线》2010,(1):54-54
<正>在短时期内作出显著政绩,历来是当政者追求的最佳目标。一般来说,无可厚非,应鼓励称赞。然而近些年来,无论政绩内涵还是追求的方法,在一些官员那里已经变味变质了。他们刚当上科长就急于当处长,当上处长急于当局长……刚被提拔到新的岗位上,便立即展开"更上一层楼"活动,跑门子、找后台、造舆论,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盛世"建塔筑坛、造景塑像已经在许多地方形成一股风气,许多地方政府打着各种复兴中华文化的招牌搞文化政绩工程,大肆挥霍公共财政。最极端的例子就是近期山东济宁计划投资300亿元建设中华文化标志城,引发广泛的社会争议。这类"花百姓的钱,露当官的脸"的"文化政绩工程"实在不可取,应该遏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