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共产党宣言》蕴含着的丰富的人本思想,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思想的解放和社会政治制度的构建产生了巨大深远的影响。在百年后的中国,《共产党宣言》的人本思想仍然闪烁着时代的光芒,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更是对《宣言》人本思想最好的当代诠释。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它不仅继承了《宣言》中人本思想的精髓部分,而且正是在结合中国实际的过程中,丰富和发展了人本思想的最真实内涵,构建起最具中国特色的理论体系,成功诠释了中国社会现实,成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向前发展的真理性思想。  相似文献   

2.
《论语》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经典著作之一。作为圣人的语录,两千多年来,它以不可替代的地位影响了中国人的行为方式,思想情感。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孔子以及《论语》永远是权威的,神圣的。而前不久,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在中央电视台开坛论道,却道出了一个温情的孔子,一部朴素的《论语》。一时间,《论语》以这个时代特有的面目感染了众多中国人。其实,对经典的重读和诠释,在任何时代都是不能被忽略的。它代表着人类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显示了人们精神的渊源和寄托。不论在什么时代,不论如何解读,优秀的经典著作总能给人以智慧和力量。这正是经典的魅力,也是我们推荐这本书给读者的初衷。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的伦理道德中,义利问题是思想家们争论最多也是最为激烈的问题之一。墨子义利观的基本观点是尚利贵义,义利合一。当前中国诚信危机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割裂了"义"与"利"两者之间的关系,过分求利而忘义。研究墨家义利思想,可为解决当代中国诚信危机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论语》是"述而不作"的孔子思想最直观的表达。2500年来,其中的智慧早已成为中国读书人的精神故乡。作为儒家经典代表著作之一,《论语》体现了孔子思想与儒家文化的哪些"道"?这些"道"对于今天的世道人心有何价值?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采访了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人文通识教育中心主任刘强。  相似文献   

5.
胡寅是湖湘学派相对被边缘化之重要人物,其代表著作《论语详说》亦早已散佚。与胡宏、张栻贬低胡寅不同,朱子甚为推崇胡寅《论语》之学,屡为之打抱不平。其《论语集注》、《四书或问》等引及该书佚文114条,据此可管窥《论语详说》之一斑。该书对《论语》之诠释,兼顾义理阐发、工夫指点、文献考辨三个向度,它以二程理学为主旨,透彻阐发了仁、理、体用等核心概念,驳斥了佛老异端之说;突出敬为主宰的为学工夫,着力针砭矫正为学弊病;显示了渊博精密的文献知识,洞幽烛微的考辨能力;其诠释立足字义而切合大旨;理据结合而新颖不群,锐于批判而阙疑审慎。该书不仅代表了胡寅的经学造诣,亦可堪称湖湘学派经学之巨擘。其佚文之发现整理,对于重新判定胡寅历史地位,推动湖湘学派研究、认识朱子《论语》学构成,探究宋代《论语》学皆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6.
正儒家肯定"义与利者,人之所两有也",在处理义利关系的时候,儒家主张"见得思义""以义制利""以义克利",行"义"获"利";其"义利"观对个人的成长和社会进步都大有裨益。儒家学说十分关切人民的现实生活。在儒家倡导的"仁、义、礼、智、信""五常"中,"义"排在第二位。荀子说:"义与利者,人之所两有也。"依照儒家的"义利"观念,"义"与"利"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一定会面临且必须处理的现实问题。肯定义利兼有,是儒家人物辨析"义""利"问题的基本前提,在处理"义""利"关系的时候,如  相似文献   

7.
《论语》蕴含着仁者爱人、德法并施、先义后利、以和为贵和正名等丰富的社会管理思想。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理念,在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保持社会稳定中的实际功效,对现代政府创新社会管理的理念、原则、目标、过程、手段和方式等方面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庸》"天命之谓性"命题中的"天"范畴具有人格神意义,属于宗教之"天",然而学界不乏将其超拔为形而上学之"天"的观点。持此观点者既有理论上的客观依据,也有论者主观上的意图,但都是以用西方哲学诠释中国哲学为前提。这种以西释中的思维方法和理论构建,在一定程度上遮蔽了中国哲学的殊胜之处,故而学人在中国哲学的现代化构建过程中,不能不对这一方法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9.
在先秦诸子中,儒家首先提出“义”的概念。《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里对“义”字有很多的论述,我们今天所谓“义”即源于此。那么,儒家的“义”是什么意思?  相似文献   

10.
黄波 《当代党员》2010,(1):66-68
《论语》是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国封建社会的经典名著,体现了儒家思想的精华。宋代开国宰相赵普曾说自己以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论语》在古代政治生活中发挥的巨大作用。在信息时代的今天.重读经典《论语》,重拾其中的好学、修身、德政之要义,它所展示出的强大魅力仍让我夜难闭卷。  相似文献   

11.
悦读     
正政治《大勇中国》作者:伍旭升荐言:该书以阐扬"新民族""新文明"崛起为主旨,既反对狭隘激进的民族主义,又张扬当代中国的大勇精神,诠释了"我们不惹事,但也不怕事"的国家意志。书中提出了一系列新颖又极富冲击力的主张,如"和为贵岂能一厢情愿""以文明连线战胜民主之弧""重塑21世纪中国的绅士文化""不文明,非中国"等。该书或将在中  相似文献   

12.
"信"是《论语》中一个重要的道德范畴。就其价值而言,《论语》既把"信"看作是个人安身立命之本,也是维系朋友关系、促进人际沟通的纽带,更把它视为为政、治国之道。就内涵层次而言,《论语》中的"信"强调忠、实、谨几个方面,这对于今天和谐社会的建设也非常重要,只有以人文教育解决不"忠"的问题,以道德谴责解决不"实"的问题,以完善法规解决不"谨"的问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诚信危机。  相似文献   

13.
《论语》20个篇目,基本上是除"子曰(谓)"之外的开篇首句头二三字作标题。那么,《论语》是不是所有标题都不含文言虚词呢?本文试图探讨这个问题,或许跟旧识迥别,故称新说。首先,《论语》含有文言虚词的篇目似有3处。即《学而》、《述而》、《雍也》。《学而》、《述而》之"而",历来多释为连词,如,《论语·学而》"学而时习之",皇侃疏:"而者,因循也";又注《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诱人"之"循循"为"次序"。  相似文献   

14.
<正>孔学堂是立德立心的有效载体,是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有效平台。孔学堂的建设体现了贵州人高度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远见卓识。孔子以仁、义、礼、智、信为柱,以忠、德、宽、恕、勇为栋,以孝、廉、恭、俭、敏为梁,以和合、中庸、教化、六艺为檩,以《诗》《书》《礼》《乐》《易》《春秋》为椽,以畏天命、明天理、敬天道为脊,为中华民族建立起一座气势宏伟、结构精巧的思想皇宫和精神大厦。一部《论语》,大道至简,要言不烦,是天下最好的教科书,中华民族一读两千年。可以说,孔子是中国的慧根、人类的福根,他圈点了中华文明的共有圆心,  相似文献   

15.
义利之辩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命题,随着明清时期实学思潮的涌现和新的社会经济因素的增长,人们的物质欲求越来越需要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清初实学家颜元在批判地继承以往的义利观的基础上,重新诠释了儒家的义利观,提出了"正其义以谋其利,明其道以计其功"的义利新解,成为清初实学在义利问题上的一大突破.  相似文献   

16.
早年曾长期生活、工作在中国的美国著名女作家赛珍珠,回到美国后,和她的丈夫华尔希开办了约翰·黛出版公司。从该公司的利益出发,她很想找能以英文来写一部全方位介绍中国的书的这么一位作家。当时已在我国文坛上崭露头角且享有"幽默大师"之美誉的《论语》半月刊杂志主编林语堂,因不断为英文杂志《中国评论周报》  相似文献   

17.
<正>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领导干部要自觉讲诚信、懂规矩、守纪律的要求,这一点,在我们传统的经典著作中可以寻找经验,《论语》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启蒙教育,总是从培养人们怎样懂得"守规矩"开始的。蒙学经典如《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幼学琼林》等,都对人们的衣食住行、人际交往、社会活动提出了具体的"规矩"。《论语》主要记载的是孔子及其弟子的嘉言懿  相似文献   

18.
《诗·郑风·有女同车》原本是产生于郑国的婚姻歌谣。该诗以男子的口吻表达了对女子的喜爱赞美之情和娶得美女与淑女的喜悦自豪心情,原本与诗首序所言"刺忽"之旨没有任何关系。但这首歌谣被采集到王朝中央以后,整理者根据时君之德对其乐章义规定为"刺忽",表现出采诗观政目的下对这首歌谣的政治性观照。此后此诗乐章被用于乐教,体现出服务于政教的政治化倾向。后来,乐教废弛,《诗》乐丧失,《诗》续序、毛《传》、郑《笺》、孔《疏》等依序解经,以对经文的诠释附会序说,继续沿着德教化的方向进行越来越深刻的诠释,毛《传》、郑《笺》和孔《疏》甚至引礼证诗、引史证《诗》,进一步证成序说,最终完成了该诗德教化建构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书讯     
<正>由孙洪敏、牟岱、陈东冬撰写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一书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以全球一体化背景为研究维度,从我国的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发展现状的时代背景出发,比较系统深入地研究和总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特点、时代特色、功能作用和对世界的影响,是一部很有现实意义和学里价值的学术著作。该书是辽宁社会科学院的辽宁省重点学科"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科建设的最新研究成果。《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一书结合当今国际背景和中国的时代背景,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20.
《论语》中孔子评价管仲以“仁”,与孔子对管仲的其他评价相左,这是一种理解之惑,涉及儒家关于价值评价与道德实践的冲突。明清学者阐释《论语》时,在遵从程朱立场的基础上,围绕着孝悌、忠君、道义、生死、功业等观念,提出兄弟伦理、王位继承、君臣之义、建功立业、民族大义、理念时代变迁等多维的解读。明清学者多以推究孔子的原本意图为目的,把孔子言论视为圣人规范,以准确理解儒家“仁”的体系和内涵,以期为当下儒者的价值选择提供指导和借鉴,走出道德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