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周恩来精神是具有时代意义的共产党人精神,其彰显了务实、和合、修身、公仆等共产党人所具备的重要精神,其不仅仅是传统精神与现代精神的统一,更具有不同凡响的时代价值。本文旨在对周恩来精神进行阐述和分析,并对其时代意义和价值进行总结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儒家文化基本精神及其现代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远在春秋战国时代,孔子创立的儒学即被称之为“显学”。汉以后,儒学取得“国家意识”的合法身份。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儒学对中国社会之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的形成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可以说,儒家文化构成中国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离开儒家文化,中国文化便无从谈起。1999年10月,李瑞环同志在接见“纪念孔子诞辰255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代表时指出,儒学是中国文化的基础、我们说话、做事逃不掉儒学的影响,你想不用也不行。李瑞环同志的讲话高度肯定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特殊历史地位和它对现实生活的影响与作用…  相似文献   

3.
儒学是依据“六经”而发明其旨趣的学问,儒家是专门从事这样学问的学者群体。作为儒学研究者的我们与儒家则是同一文化系统中两个不同时代的学者群体,其文化的同一性要求我们继承以“和”(和谐)为标志的儒学思维方式和以“仁”(自由)为标志的儒学价值目标,其时代差异性则要求我们坚持时代所赋予的主体性,为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和自由人之间的和谐而致力于建立人人平等的社会关系。同时,儒学研究要成为一种有实际意义的知识创新活动,须有明确的学科导向和知识创新目标,在此前提下做出对一定学科发展有意义的可以被检验的知识贡献。  相似文献   

4.
以礼 《新湘评论》2009,(7):61-62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湖湘文化与齐鲁文化、岭南文化、巴蜀文化等区域文化一样,既有着爱国忧民、务实经世的共性基因,又存在着受历史时代、地域环境和经济条件影响滋养的特质及根基。近百年来,不论是湘籍学者,还是关注湘学的专家,都在全方位、多角度甚至跨学科地考察湖湘文化的意义和价值,努力挖掘其特有的精神实质。蔡栋编选的《湖湘文化百家言》一书,把什么是湖湘学,什么是湘学,什么是湖湘文化,何谓湖湘文化精神与湖南人精神,都一一进行了鲜明的解读,将人们的认识和理解一步步引向了湖湘文化的纵深之处。  相似文献   

5.
浙东学派的经世之学和浙江区域文化中的务实精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入世--经世"是中国两千多年传统文化中一以贯之的文化传统,由黄宗羲开创的浙东学派,是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经世致用文化传统相结合的思想成果.随着明清之际浙东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社会的兴起,黄宗羲等浙东学派的学人,立足新的现实,他们以市民社会的生活规则,而不是以宗法社会的生活规则,对儒家的传统的经世思想作了重大革新,形成了全新的经世观念,提出了切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公私观、经济观、富民观、义利观.由于切合发展商品经济的社会要求,这些观念300多年来成了工商意识发达的浙江人的文化自觉,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得到传承,强调个性、能力、功利、公私兼顾、务实创新成为浙江人文精神的特质.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这种经世务实的人文精神在浙江区域文化中得到新的发扬,发展成为具有时代特色的"浙江精神".  相似文献   

6.
张其昀是中国现代学术发展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本文探析了张其昀在传统史学向近代史学演进的时代大背景下,是如何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西文化思想的交锋中,走向了非主流史派的新人文主义史学。当时西方文化思想的大量涌入,为张其昀吸纳西学,从而建构出中西合璧的个人学术体系,提供了可能性。而新人文主义学说与儒学精神的契合,则是张其昀最终接纳这一西学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7.
张其昀作为我国现代儒学复兴运动的积极倡导者,一生经历曲折,身份不断在"学"与"仕"之间更迭,其人格也在"学"与"仕"双重角色的张力中,经历了痛苦的挣扎,却能矢志不渝,始终保存着坚守道统、复兴中华文化的"民族心"。早期带有保守色彩的庭训,以及对传统学术文化授受不绝的师承,是其毕生致力于"文化复兴"的心理基础。而撰述、办刊、推广国学教育、增进多元学术文化交流等一系列"弘道"实践,不仅深深地契合了其个人文化信仰,也推进了现代新儒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五四运动高举"科学、民主"的旗帜,掀开了中国彻底反帝反封建的序幕,凸显了青年学子的先锋带头作用。青年学子在五四运动中表现出来的爱国、自强、革新、务实精神及忧患意识值得后世所弘扬,成为当代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内容。当今时代,政治风云变幻莫测,在改革开放及不断与现代世界接轨的同时也面临着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诸多挑战。青年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新生力量,是国家未来的中流砥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五四精神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大学生自身成才的需要,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是时代赋予青年学子的重要责任与使命。  相似文献   

9.
中唐时期,韩愈在先秦儒学道统思想论述基础上,明确提出儒学道统论以排斥佛老、复兴儒学,其精神实质是重新确立儒学独尊地位,不仅具有在理论上承前启后开宋明理学之先的创新价值,且其儒学觉醒意识集中倾注于儒家“内圣外王”的外王致用,以儒家经世精神关注社会民瘼、排斥佛老,先后两次被贬官岭南,却积极在基本为四夷即今所谓少数民族中传播弘扬儒学,接橥的是拓展儒学促进少数民族思想文化进步的深刻意义。  相似文献   

10.
“南海一号”的发现反映了南宋时期高度发展的繁荣局面和开放水平,表明南宋在当时引领着时代的发展,这对于重新审视和评价南宋的历史地位有着重要意义。今天,我们应在全面分析南宋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的基础上,既充分肯定和发扬南宋文化精致细腻的文化品格,又深入挖掘和继承其崇文重商、关注民生、务实创新的文化精神和包容汇通、大气开放的文化特质,以更加宽阔的视野和胸襟,充实和丰富千年古都的内涵,把“生活品质之城”的建设推向更高的层面。  相似文献   

11.
孙玉杰 《学习论坛》2001,(1):21-22,30
宋代儒学是儒学发展的新阶段。宋代儒学以理学的形态出现,被称之为新儒学。宋代儒学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后期社会经济政治发展在思维中的反映,同时也是魏晋以来儒佛道三家互相渗透的产物。儒家思想顺应历史发展的需要,糅合道家、佛家的思想,使儒学成为一个有严密体系的理论形态,成为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又一次高峰。宋代儒学对于结束五代战乱以后重建伦理纲常,维护赵宋王朝统一国家起了重要的作用,因而被统治阶级奉为官方哲学,对后来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宋代儒学最具创新精神的是全面发扬了传统儒学的务实精神,创立了实学…  相似文献   

12.
张明 《理论学刊》2022,(1):64-71
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中国传统文化遭到了釜底抽薪式的清算,一大批激进学者如陈独秀、鲁迅、胡适、吴虞等纷纷加入到对孔子和儒家学说的批判当中。然而,在对孔子儒学的一片讨伐声中,曾开五四时期创造风气之先的郭沫若却逆势而行,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特别是孔子学说的强烈认同。郭沫若的这种文化认同并未仅仅停留在精神思辨的层面,而是转化成了一种政治实践行为,成为他投身救亡图存革命活动的强大动力。更为重要的是,这种文化认同还成为郭沫若实现儒家文化的现代转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基础。时至今日,马克思主义与儒家文化的关系依然是一个重大的时代命题,作为这个命题的较早提出者,郭沫若的这种探索对于我们当前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无疑仍具有不可低估的启示意义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3.
陈翰笙以其特有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在中国农村经济研完领域做出了突出的学术贡献,其学术思维的重要特征是中西文化的融合性.对中国农村社会特殊性的探讨及在此基础上强调注重对生产关系的研究、用西方"实证方法"来研究中国的农村经济问题及与国内外学者展开的学术批判,是其中西"双重文化思维"的集中体现.此外,由于特殊的留学经历、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和学术贡献,陈翰笙成为中美学术文化交流的重要推动者.陈翰笙学术思维的特点代表了符合时代潮流的重要精神--倡导中西文化的开放性与融合性.在世界全球化趋势不断增强、中西文化交流日益增多的今天,陈翰星的学术精神在中国学术界仍然是值得提倡的. 出了突出的学术贡献,其学术思维的重要特征是中西文化的融合性.对中国农村社会特殊性的探讨及在此基础上强调注重对生产关系的研究、用西方"实证方法"来研究中国的捉村经济问题及与国内外学者展开的学术批判,是其中西"双重文化思维"的集中体现.此外,由于特殊的留学经历、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和学术贡献,陈翰笙成为中美学术文化交流的重要推动者.陈翰笙学术思维的特点代表了符合时代潮流的重要精神--倡导中西文化的开放性与融合性.在世界全球化趋势不断增强、中西文化交流日益 多的今天,陈翰星的学术精神在中国学术界仍然是值得提倡的. 出了突出的学术贡献,其  相似文献   

14.
彭永捷 《前线》2014,(10):41-42
儒学这一古老的思想传统,在历史上总是不断获得新的理论形态,总是不断演变为一代又一代的新儒学,儒学在当代也依然会找到适宜的出场路径,从而获得儒学的新形态,将儒家的义理、价值和原则,合理转化为当今时代人们的生活准则和价值观。 相对于先秦的经典儒学,其后每一代的儒学都是新儒学。一种完善的新儒学,必然是按照孔子所重视的“仁”与“礼”两个方面展开:前者要对作为儒家核心义理的“仁”作出新的论证,使新儒学表现为阐释和论证儒家仁义思想的新仁学;后者要对实现“仁”的社会方式给出安排,使新儒学表现为落实于现实生活的新礼学。  相似文献   

15.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弘扬光大的主体精神,主体精神达到的境界有多高,是衡量该时代人们的人格精神及道德自觉的尺度。雷锋精神是我们时代的精灵,它是以雷锋为代表的全体中国人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而奋斗的巨大精神力量;它是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中华民族主体精神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每一个有进取心的中国人应努力具有的高尚精神品格;它表现了一种在一个经历了数千年文明发展并富有深层文化传统的民族里产生而又带有时代特征的崇高精神境界。认真学习和深刻认识雷锋精神的实质,克服过去一段时期要么片面地理解要么随意地扭曲  相似文献   

16.
马一浮作为现代新儒学的创始人之一,其学术风格和言说方式虽然都十分传统,但其儒学思想具有自己的创新性,而且他在早年还有过激烈地反传统而追求现代西学的思想经历。马一浮弃旧图新、热衷西学、激烈反传统的早期思想,在很大程度上恰恰促进了后来他向传统的回归,甚至可能构成了他形成自己独特的新儒学思想的必要张力。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 《党建》2014,(10):1-1
正文以载道,文以化人。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当代中国思想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传承和升华,要认识今天的中国、今天的中国人,就要深入了解中国的文化血脉,准确把握滋养中国人的文化土壤。研究孔子、研究儒学,是认识中国人的民族特性、认识当今中国人精神世界历史来由的一个重要途径。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和法家、道家、墨家、农家、兵家等各个思想流派相互切磋、相互激荡,形成了百家争鸣的文化大观,丰富了当时中国人的精神世界。虽然后来儒家思想在中国思想文化领域长期取得了主导地位,但中国思想文化依然是多向多元发展的。这些思想文化体现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在生产生活中形成和传承的世界观、人  相似文献   

18.
朱兆香 《理论学刊》2007,1(2):10-12
一、务实是邓小平理论的鲜明品格作为开创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指导思想———邓小平理论,具有鲜明的务实品格。当前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研究和发扬邓小平理论的务实品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总结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20世纪70年代末,经历了十年动乱的中国,面临改革开放的迫切要求;而此时,西方国家正经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高潮并兴起新的科技浪…  相似文献   

19.
中华民族的复兴是和儒学的复兴分不开的。新时代的儒学必须不断地反思其自身,揭示其真精神,发掘其真精神所具有的普遍性意义和特殊的理论价值,自觉地适时发展和更新其自身,这是儒学复兴的生命线。  相似文献   

20.
儒学发展的基本阶段刘蔚华儒学诞生于春秋时的鲁国。但从一开始,它就不仅以地区文化的面貌呈现于世,而是以继承与维护中国传统文化的风貌,同三代文化直续亲缘。因此,始终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规约着儒学发展的历史。尤其,儒学对于社会现实生活所特有的干预精神和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