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荣辱观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代儒家道德传统和泰州学派向民间传播儒家思想的风格,是对于新中国尤其是改革开发以来中国伦理思想的发展和创新.八荣八耻荣之两分法划分道德与不道德的分水岭,也显现出道德评价的标准或尺度,在道德评价过程中或有一定的偏重,但是根本标准应该是统一而明确的,而作为个人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在于个人"自耻",即应该具有知耻的道德自觉.  相似文献   

2.
儒家孝观念从汉代开始即对中国古代法律制度逐渐产生影响.迨至唐代,中国古代法律的儒家化进程终于完成.唐代的行政法、诉讼法、民法和刑法等部门法都深受儒家孝观念之显著影响,其中以行政法、民法和刑法尤具代表性.唐律是儒家伦理化的法典,这一说法并不为过.  相似文献   

3.
李宏斌 《探索》2007,2(4):110-113
由唐代韩愈总结出的儒家道统观主要彰显的是道德仁义合伦、黎民百姓安康的"人本"与"民本"的社会价值取向.无论从马克思主义还是从中西文化精神的意蕴看,"人本"与"民本"都是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的."民本"必须以"人本"为前提和基础,离开"人本"来奢谈"民本",无异于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本"又必须以"民本"为动力和指向,离开了"民本","人本"就会失去其根本内涵而陷入片面.站在唯物史观的高度,对儒家道统思想进行现代阐释,有助于化解道德主义与功利主义、整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矛盾冲突,在社会治理中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相似文献   

4.
儒家的伦理道德长期影响着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同样也渗透在法律制度中。儒法合一是我国古代传统法的特点,也是中华法系的特点。从中国古代诉讼制程序的角度看儒家伦理道德对中国传统法有着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崔大华 《学习论坛》2008,24(2):58-60
全球伦理应被界定为在不同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之间存在的最低限度的、最基本的伦理道德共识和规范.在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的儒家学说中,有三个基本的思想观念或道德命题--"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禽之辨"和"义利之辨"、"民胞物与",可以视为中国文化传统的基本的、能构成周延的道德界限,因而可称为"儒家道德底线三原则".此三项道德原则与西方文化、阿拉伯文化、印度文化等三个现存的最主要的不同文化传统中的基本道德观念具有相容性,这是儒学贡献给全球伦理的主要资源.  相似文献   

6.
徐长安  丁雪枫 《唯实》2002,(1):11-15
科技领域的道德困境,要求对科技伦理予以探讨。儒家伦理的优良 道德及其方法,使这种探讨成为可能,并为中国科技伦理的建构提供了深厚的底蕴。儒家伦 理中蕴含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对现代科技伦理的建构具有积极的意义。 在理论上,它有利于增进科技伦理与民族精神的融合;在实践上,它有利于促进科技生产者 和使用者的道德自觉。  相似文献   

7.
韩国是比较完整地保存了儒家道德的国家,在韩国儒家道德最重要的内容是"八德"中的忠孝礼.韩国儒家道德的特点是具有多种价值体系的支撑以及注重实际问题.对中国来说发展市场经济实现现代化可能而且必须弘扬儒家道德,在弘扬的过程中也要清除传统儒家道德中的封建毒素,坚持在批判中继承.  相似文献   

8.
儒家伦理思想对中国传统法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绍云 《理论学刊》2003,(6):129-132
在战国末期学术融合尤其是儒法融合的影响下 ,儒家伦理思想于秦汉之际历经了一次深刻的历史变化。新的儒家伦理思想对中国传统法律的发展产生了持久而深刻的影响。由于社会道德受到特别的强调 ,其约束性逐渐超越舆论的层面而走向了法律化 ,这造成了传统法律在审美意识、制度建设、司法实践等方面伦理道德化特征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现代新儒家文化哲学的核心理念是其文化价值观,其基本观点是:人类文化的价值集中体现在精神文化,精神文化区分为形而下文化与形而上文化,形而上文化的核心是哲学思想。现代新儒家标举和阐扬"儒家式的人文主义",抨击"科学主义"思潮,主张人类在现代化进程中谋求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结合,批评近代以来西方文化重科学技术、轻人文理想,重"形而下"、轻"形而上",片面地发展了人类文化中属于"工具理性"的科学技术。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仍然可以从现代新儒家的文化价值观中获取借鉴。不过,现代新儒家站在泛道德主义的文化立场,最终将文化的"形而上"领域归结为道德领域,将人文价值归结为道德价值。我们则应该避免滑向泛道德主义,避免出现另一种不能正确处理文化的"形而下"层面与"形而上"层面之间关系的偏弊。  相似文献   

10.
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荣辱观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代儒家道德传统和泰州学派向民间传播儒家思想的风格,是对于新中国尤其是改革开发以来中国伦理思想的发展和创新。八荣八耻荣之两分法划分道德与不道德的分水岭,也显现出道德评价的标准或尺度,在道德评价过程中或有一定的偏重,但是根本标准应该是统一而明确的,而作为个人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在于个人“自耻”,即应该具有知耻的道德自觉。  相似文献   

11.
张践 《理论学刊》2007,(1):39-42
在社会上树立一种正义观念,是政治文化建设中的头等大事。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正义观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大道至公,二是祸福由人,人间的善恶必有报应的观念。由于中国古代的宗教产生于文化尚不发达的前轴心时代,所以对于建立在天命神学基础上的政治正义观缺少系统的论证。儒家继承了古代宗教的一些观念和仪式,但是在孔子“敬而远之”观念的指引下,却没有对“天道”、“天命”进行形而上的建设。结果,就使得中国政治文化的正义观出现了比较明显的缺环。原始道教著作《太平经》创立了一种“承负”说。儒道两家在中国传统文化资源中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印度传来的佛教因果说,解决了儒家现世报应说不能兑现的问题。第一,佛教的三世报应说解决了儒家现世报应说不能兑现的问题。第二,佛教特别强调,轮回报应的主体一定是作业者本人。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辩论,中国人逐渐接受了佛教的因果报应说,并将其纳入自己的政治文化体系,很好地弥补了儒家传统政治文化中的社会正义问题。对于政治统治而言,这种“因果报应论”具有极大的社会稳定意义。因果报应论在政治管理的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主要表现在道德引导和心理平衡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正>一、儒家道德构成中国传统"人治"思想不管"人治"还是"法治",社会管理最终靠人的道德水平和行为完成。关于这方面的大讨论,春秋末就出现"百家争鸣"局面,当时各种管理思想层出不穷,形成以孔(孟)为代表的儒、老(庄)为代表的道、商鞅(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墨翟为代表的墨四大家。四家自成一统,法家倡"法制",秦始皇用到极致,但残暴的统治使万代基业梦仅两代便破灭;道家主张"道法自然""无为而治",因消极德治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儒家诚信作为一种人格美德和社会道德规,作为一项为人处世的行为准则,对现代社会人们的行为选择和道德评价仍然具有普遍的约束力。批判地继承和弘扬儒家的诚信思想,对于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推进和谐社会的建立,都有其积极价值与意义。儒家"诚信"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公民诚信道德教育资源,并且儒家"诚信"思想还具有现代价值。根据对当前我国诚信危机的根源分析,提出我们要合理运用儒家"诚信"思想来推进公民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思想 ,构成了中国传统法文化的主题 ,这一主题的具体表现就是儒家传统“德治”思想。一儒家传统“德治”思想 ,是儒家法律思想最高原则的体现。儒家所强调的“德治” ,其基本含义是“以德治理” ;其根本出发点是对人的尊重 ,对人性的信赖 ;其基本用心是力图以每个人的内在道德融合彼此间的关系 ,实现人伦社会的和谐 ,从而达到国家的治理和稳定。儒家一向重视人伦关系的和谐 ,崇尚人伦和谐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在《论语》中 ,孔子反复讲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种人伦关系 ,要求做到“臣…  相似文献   

15.
"慎独"出自秦汉之际儒家著作《礼记·中庸》一书,其意是指人们在单独活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也能谨慎不苟,按照一定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行动,而不做任何有违道德信念、做人原则之事,洁身自好,问心无愧。  相似文献   

16.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自先秦以来由儒家倡导而在整个社会逐渐培育和践行的"五常"("仁、义、礼、智、信")实际上构成了华夏民族文化认同的主要伦理道德规范和核心价值观,确立了古代中华民族"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理论指导、价值准则和行为方式,是中国古代社会超稳定系统的主要精神动因和遗传密码。抛去其封建性糟粕,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无论是对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是弘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有具有无比巨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一在长达1300多年的科举考试中,《大学》是必考的内容之一。这本书阐释了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主张,被朱熹称为修身治人之纲目。孙中山先生也认为《大学》是中国古代的政治哲学,是培养统治者的学问。《大学》开篇即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  相似文献   

18.
不可忽视儒家德治思想的负面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将以德治国作为治国方略之一的今天,我们一定要辩证地看待儒家德治思想,充分认识其负面影响.儒家德治思想的负面影响主要有:儒家德治思想里的圣人崇拜被专制统治者利用,转变为王权崇拜的辩护工具;儒家德治思想还加快了道德作伪的产生和奴性人格的形成.社会主义的"德治"应该是建立在民主法律化和制度化基础之上的,法治是前提和保障,而不能将希望寄托于道德控制上.  相似文献   

19.
论儒家之“诚”及其现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诚"是儒家学说的重要范畴之一.儒家认为,"诚"是人应当具有的重要德性,是人们完善自身的道德力量,同时还是人们应当遵循的道德规范.在当今时代,弘扬儒家诚信精神,对于抑制拜金主义,激励人们提高道德认识、加强道德修养,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仍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20.
《前线》2017,(12)
儒家哲学是中国文化传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儒家哲学及其所代表的儒学传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在儒家哲学中,道德哲学又是其本质特征和核心。儒家道德哲学中存在两条道德发展路径:一是以重视血缘亲情为特征的由"孝"而"仁"的内在发展路径;二是以重视外在制度建构为特征的由"礼、法"而"仁"的外在发展路径。这两条道德发展路径对当前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方向和路径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